台詞「出圈」傳播引發文旅聯動,《玫瑰的故事》打造京產劇「活名片」

娛樂頭條 6511℃

一部《玫瑰的故事》,不僅讓亦舒作品改編成了熱門題材方向,而且與北京文旅跨界聯動,更是成為京產影視與北京文旅的「活名片」。7月8日,圍繞該劇成功的創作經驗,京產劇《玫瑰的故事》創作座談會在京舉行。

台詞「出圈」傳播引發文旅聯動,《玫瑰的故事》打造京產劇「活名片」 - 陸劇吧

超過500個相關話題登上熱搜

《玫瑰的故事》是2024「北京大視聽」重點文藝精品項目,是北京市廣電局與朝陽區聯合啟動「拍攝服務朝陽先行計劃」以來在京拍攝的首部電視劇,在央視八套和騰訊視頻播出後,多次位居中國視聽大數據cvb同時段排名全頻道第一,酷雲直播收視率峰值超越《繁花》。 「北京文旅告訴你北京到底有誰在」等超過500個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主話題「玫瑰的故事」在微博累計閱讀量達38.2億,在抖音累計視頻播放量達381.9億次,與40餘個品牌實現商業合作,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據介紹,劇中「北京到底有誰在」的台詞被北京高校、各區文旅乃至高科技企業等多個官方賬號剪輯轉發,甚至連塞爾維亞、阿布扎比、迪拜也藉此宣傳文旅。該劇在北京取景覆蓋13個區112個點位,劇中出現的地標性點位成為了熱門打卡地,為文旅消費賦能,劇中同款及聯名的服裝、飾品、咖啡、花卉、美妝等商品更是被搶購一空。目前,《玫瑰的故事》也被翻譯成7種語言,後續將在全球十餘家平台播出。

台詞「出圈」傳播引發文旅聯動,《玫瑰的故事》打造京產劇「活名片」 - 陸劇吧

主創投入真情實感塑造人物

《玫瑰的故事》制播方和主創代表在現場分享了創作幕後故事。編劇李瀟表示,劇版創作都是先立人物後有故事,為此她翻閱了很多心理學方面的書,「希望按照人格發展的豐滿和健全程度塑造不同的人物」,並希望通過這部劇表達一個很樸素的想法,那就是「人要勇敢地去付出愛、接受愛,要積極生活,不能懼怕受傷害,最重要的是受過傷之後還可以再愛」。

該劇主角黃亦玫的飾演者劉亦菲認為,玫瑰之所以是玫瑰,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她的「刺」,「作為創作者我把這個『刺』理解成為她的變化和不變。她的痛、她的堅持和叛逆,甚至可以說有瘋狂的那一面。總之,就是在靈魂深處那些難以言表的東西,都是她的『刺』。既然這個『刺』是從她自己身體里長出來的,我覺得就是有說服力、有力量的。」她通過靠近角色、學習人物來完成對黃亦玫的塑造,「我一直問自己,人物為什麼要這樣生活而不是別樣?我也一直對她的生活進行學習,她怎麼去拿筆、怎麼擁抱愛人、怎麼絕望、怎麼堅強,我希望讓這些人物的氣息和情緒流淌出來,因為我認為真情實感是最有力量的。」她直言自己在看劇的時候也和普通觀眾一樣,都被人物鼓舞和激勵著,「她不是一個平面的完美的人,而是一個活生生的藝術形象,在一段段感情和人生選擇中,照見自己。如果說一本出色的小說是用文字描繪出世界和讀者交流,那演員就是用自己作為容器和載體,用感情的線和情緒的線和觀眾交流,這很神奇。」

該劇製片人鄭中莉透露,劇組之所以選擇北京為《玫瑰的故事》主要拍攝地,除了主創編劇、導演對北京有深厚感情,常年生活在北京以外,「主要是因為北京有一線大都市的現代氣息,又有古都的浪漫氣質。為了呈現劇中愛情的橋段,我們結合劇情選擇了多處北京地標建築,如後海、中國大飯店、北京鐘鼓樓、鳥巢、798園區、首都機場等,營造年代意境和氛圍質感。」

台詞「出圈」傳播引發文旅聯動,《玫瑰的故事》打造京產劇「活名片」 - 陸劇吧

實現京產影視精品突破創新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王一川認為,《玫瑰的故事》是「北京大視聽」品牌的一部標誌性作品,它表明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城市,有能力為世界奉獻出有北京精氣神的作品。該劇具有濃郁的北京情調,是具備「京情文藝」鮮明特色的作品,故事同時展開了多條人生道路的選擇實驗,具有當前社會變遷的認識價值。在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盧蓉看來,該劇在「感情充沛的背後有思想性的探索,表達了主創對當代女性人生價值和情感內涵的一些主張,觸及到當代女性深層次的情感空間」。

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傑群認為,《玫瑰的故事》是一部有立意高度、有內容深度、有情感溫度、有話題熱度的優秀作品,不僅成功實現了京產影視精品的突破創新,還成功做到了以文化促消費,值得後續作品學習借鑒。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將在《玫瑰的故事》成功經驗基礎之上,著力為精品湧現營造良好的生態,力爭做到用筆觸深入生活,講好新時代奮鬥史;挖掘「影視+」深度價值,發揮劇作多重效益;以首善凝聚溫度,激發澎湃創作動能。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