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宇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aigc顛覆一切的時代,設計行業絕對是被影響最大的那一波。
阿里一位從業近20年的老·設計師站出來說,ai 2.0時代來臨後,很多不了解設計行業的人,上來就問他帶的設計團隊要減多少人。
他說說實話,自己心裏面有點不舒服。
「大家為什麼會這麼理解?」老·設計師說,「其實ai跟設計之間的關係它是相輔相成的。」
啊,不對啊,搞設計的朋友們不都覺得ai入侵,是對事業的威脅嗎?
現在在網路上搜索「ai 設計師」等關鍵詞,得到的結果普遍哀鴻遍野。
甚至有獨立設計師在網上發表觀點稱,大量錢少活多的初級設計工作是設計行業不斷培養優秀設計師的基礎,但ai把地基毀了。
不只是他,好像設計領域方方面面的從業者,都被ai搞得很懵圈——
設計從業者們很懵圈,我在用ai啊,咋還是被大模型時代淘汰了?
公司也很懵圈:上哪兒找訓練師教同事學ai去?上哪兒去招能玩轉ai的設計師?
更更更懵圈的是高校,好像突然更趕不上趟了,社會企業現在到底需要啥ai技能啊?我們該教啥??
大家拔劍四顧,很懵,很茫然。
不能否認,這些都是設計從業者們在這個時代下的焦慮。
因為ai 2.0來勢洶洶,設計人才的供、需,在產業和學界之間出現了斷裂——
這話不是量子位說的,是上面那位老·設計師,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副總裁、阿里巴巴設計委員會理事長楊光(花名青雲)說的。
△楊光(花名青雲)
但讓人舒了一口氣,他不僅陳述了現狀和危機,還給出了解決之道:
相比會做設計的ai,更應該關注會用ai的設計師。
ai時代的設計重塑,離不開平台的技術能力、應用場景和生態建設。
有點道理。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ai進入2.0時代後,對初級設計師來說,ai是殺手;但對會用ai的設計師來說,ai是幫手。
如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所說的那樣:
未來已來,只是分布不均。
此情此景,迫切需要一個平台來平等地幫助每一個設計師們,化殺器為利器。
更應關注「會用ai的設計師」
先來說一個又驚喜又恐怖的現狀吧:
ai已經滲透在設計行業方方面面。
梳理用戶體驗流程、描繪用戶路徑的體驗設計還好;但創意設計領域,是實打實的被撼動了地位,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不少原畫師直接被ai取而代之。
早在去年3月,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經濟之聲就曾報道,有的公司用了ai之後,裁掉了接近一半的原畫師。故而,他們也被稱為「第一批被ai搶走飯碗的人」。
設計領域別的從業者也不安全。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教授john maeda在《技術中的設計報告》(design in tech report)中提到,88%受訪的設計師認為,5年後開始,視覺設計師就可能被ai徹底取代。
可以說,設計行業已經在被ai顛覆了,與其在時代浪潮中隨波逐流,不如主動出擊。
是時候重塑設計了,是時候彌合設計行業產與學之間日漸增大的鴻溝了。
當然了,該如何做,尚無定論。
不過,在最近杭州舉辦的以ai時代的設計為主題的d20全球設計院長峰會上,國內外20多所設計院校的院長,和來自ai產業、設計行業的代表,圍繞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度有力的探討。
alibabadesign
,贊45
青雲,在峰會開幕式上拋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為設計行業主要會在三個方面被ai重塑:
一是設計流程,設計的生產流程被重置。
在流程上,現在做設計前需要找模型、預訓練、做工具的組合運用,每個工序及協作者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ai釋放了新的生產力,ai設計工具已經變成了設計助手,而非僅是傳統意義上的設計工具。
二是設計師,設計師這個職業將被重新定義。
從做得好不好看,畫得精不精美,不斷遷移到設計師要以解決問題為核心,能夠真正的將創意跟ai相結合,能產生大量的設計用於大規模生產。
與其討論設計模型,不如花更多精力關注設計師的能力模型。
設計的生產方式重置了,協作方式也都發生了變化,設計師作為龐大經濟系統中的一個工種,必然也將大不相同。
三是設計生態,設計生態正在重構。
除了設計師,更多角色會參與到生態中進行創作。有想法的人,都可以成為設計師。
隨著生產關係變了,生產者變了,他們所在的生態自然也變了。
以上三點中,作為流程和生態里的一環,設計師無疑是重點關注對象。
不同於以往設計工具的變革,生成式ai的出現,相當於設計的世界裡,加入了一個新的智慧。
好消息是,ai還不能跟人平起平坐,它起到的作用不是凌駕於設計師之上,而是激發設計的生產力。
同時由於ai在穩定性和可控性上還需精進,哪怕用上了ai,最終設計作品的呈現,依然要依靠設計師的經驗判斷。
在d20集合諸多高校院長的閉門圓桌論壇《ai時代下的人才教育》上,南京藝術學院校長張凌浩發言表示:
未來的設計師可能在技術層面上逐漸退出,轉向做戰略性決策。
可以藉助先進科技,但最終還是要靠自己下判斷——這麼說吧,ai時代的設計師,有點子像老中醫。
鑒於以上種種,青雲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比會做設計的ai,更應該關注會用ai的設計師。
離不開平台力量
不過,想真正會用ai、擅用ai、玩轉ai,光靠設計師一個人上網衝浪、埋頭苦學,恐怕還差點意思。
好在借他山之石可以攻今日之玉:
往前回溯,無論是工業時代還是互聯網時代,都非常依賴平台,平台的優勢非常大。
ai 2.0時代,設計的重塑同樣離不開平台的技術能力、應用場景、生態建設,也需要有一個平台來尋找和培養新一代設計師。
還得是疊buff的那種——
技術buff:提供強大的算力演算法,有龐大的大數據支持
應用buff:豐富的aigc應用場景
生態buff:全新的設計生態
於是在d20現場,阿里國際這邊率先提供了一個這樣的平台,這就是ai設計產品「堆友」教育版。
據介紹,堆友教育版是個ai設計教學教育管理平台,專為廣大院校提供定製開發,和院校共同培養面向ai時代的人才,助力產業升級。
在人才孵化場景下,它的目的,是一站式解決ai設計的模型需求、工具需求、教學需求、算力需求。
那,先上手淺玩一下子堆友個人版唄。
aigc文生圖自然是基本功,在堆友里它叫「ai反應堆」,點進界面,包含prompt區、效果展示區、修改分發區。
prmopt部分有必/非必選項、提示選項,顆粒度非常細。
整體感受,無論是小白和已經過了入門階段的同學們,都能順暢使用:
用如圖所示一套提示詞,生成效果是這樣的↓
耗費20堆豆(堆友的算力貨幣),生成的圖片中至少有四張保持了如下水準,還算挺ok。
目前,堆友每天都會免費贈送超200個堆豆。
回到主界面,ai反應堆下方就是打包了多個功能的「ai工具箱」。
打開就有濃厚的阿里味道,很多電商可用功能(doge)。
作為非設計行業從業者,量子位毫無畏懼直闖看起來最需要藝術細胞的創意融合功能。
共有兩種方式完成ai融合,一是左側的選擇模式,二是右側的三步融合渲染模式。
小白本白自然是體驗了比較傻瓜的選擇模式,還把效果參數設置在0.52(接近原圖和自由發揮的中間值)。
花10堆豆,生成了2張最終圖片。
效果有點香。
除此外,主頁面上還有關注/推薦/作品/模型/筆記幾個分欄,方便同學們各取所需。
意外的是,隨便點進去一筆記都超詳細!
如堆友嗡喵喵分享的《萬圖都可一鍵轉3d|2d轉3d拓展玩法》,誰看了不誇一句清晰明了?愛了。
據了解,堆友匯聚3000+ai模型,1000+案例課程,100萬+創意靈感,已有超100萬活躍用戶,日均生成作品數量突破10萬張。
而且背靠阿里國際的跨境電商經驗,堆友教育版將推出大量電商設計課程。
目前的進展是,堆友已上線國內一流的20多所設計院校的高校合作專屬頻道,聯合d20學生ai設計大賞徵集了諸多優秀作品,讓決定ai如何影響未來的主角們被更好的看見。
同時面向生態創作者和學生們,授予了百大堆友獎項。
alibabadesign
,贊418
其中,浙江大學、江南大學、廣東工業大學、青島黃海學院、海南軟體職業技術學院等5所高校的設計學院,已經與堆友深度共建「人工智慧+設計教育」產教融合新範式,將共建產教合作實驗室、實訓基地等。
就拿浙江大學來說吧,在與堆友的深度共建中,該校已經獲得了浙江省教學創新大賽產教融合特等獎。
今年7月,雙方還將共同主辦亞洲創新設計工坊。
用青雲的話說,這種模式叫ai設計產學新生態,學校和企業應該真正的把人才的標準打通。
其實核心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嘗試在ai時代下能夠打通學校跟企業之間對人才標準制定的gap。
我相信這個對於產學研的融合會是顛覆性的創新力量。
不與ai時代脫節
ai 2.0時代不是一年、兩年的興奮期,它會長期的伴隨我們所在。
從產品設計到內容設計,再到用戶體驗設計,設計師們都在切身體驗這場巨浪。
大家不得不正視和面對著飛速迭代的ai,以及日新月異的新要求——
因為設計師群體會不斷擴大,設計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設計生態,不再只是設計師,也有「會設計的ai」;而隨著生態規模擴大,設計師的定義會變得更紛繁複雜。
現在的從業者們,當然需要不停地學習、使用ai。
但其實,真正ai-native,真正用ai改變世界的人,更可能是下一代人。
這也是為什麼「設計人才的供、需在產業和學界之間出現了斷裂」這個問題,值得被重視,亟待被解決的原因了。
只有做到按社會所需培養人才、按時代所需學習技術,才能讓設計領域的人才源源不斷湧入社會,滋養所需要設計的每一個角落。
值得注意的是,學會ai技能,不代表要被ai定義;擁抱ai,不代表設計領域沒人跳新的舞了。
「設計從業者如果只是滿足美工需求,擁抱ai後,設計出來的作品一定會趨同。」青雲進一步解釋擁抱ai的正確姿勢,「擁抱ai,本質上是要求設計師有持續創新的能力。」
阿里國際搭建堆友,不是要獨步設計生態平台,也不是要從設計院校手裡攫取流量。
更多的,反而是希望進行ai 2.0時代的平台力量示範,利用平台拓展技術支持、制定人才標準、迭代設計範式,號召更多的人加入ai時代的設計行業生態建設中來。
簡而言之,思路非常清晰:
是讓設計師的產學不脫節,讓設計師與時代不脫節。
一直聽說阿里有一句話,叫「此時此刻非我(們)莫屬」。
像設計從業者這樣的所有被裹挾進ai 2.0的人們來說,「此時」就是ai的時代,「此刻」就是現在,「我們」就是產學界的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