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節檔破紀錄,更重要的是電影生態在變好

娛樂頭條 5084℃

澎湃新聞記者 王諍

2024春節檔在大年初八告一段落。根據國家電影局統計,2024年春節假期(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國電影票房為80.16億元,觀影人次為1.63億,相比2023年春節假期票房和人次分別增長了18.47%和26.36%,均創造了同檔期新的紀錄。

票房前4名影片分別為:《熱辣滾燙》27.18億元,《飛馳人生2》23.98億元,《熊出沒·逆轉時空》13.89億元,《第二十條》13.4億元。

截至2月18日上午9:30,2024年全年票房已達110.81億元,國產影片票房佔比為96.75%。應該說,成績的取得殊為不易。

與此同時,臨近春節檔結束的幾天內,《我們一起搖太陽》、《黃貔:天降財神貓》、《紅毯先生》、《八戒之天蓬下界》相繼宣布撤檔。春節檔一半的影片先後撤檔,也是國內影史上的頭一遭,無疑也預示了2024年的電影市場仍需深化改革。

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支菲娜自2021年起,每逢春節檔結束後便會在第一時間接受澎湃新聞記者的專訪,盤點去歲電影市場問題,分析今次春節檔得失,並對新的一年電影市場做出展望。今年也不例外。在支菲娜看來,比起多項指標創紀錄,「電影行業的生態在明顯變好,無疑才更為重要。」

【對話】

「回到尊重市場規律、藝術規律、管理規律的正確道路上來」

澎湃新聞:2024春節檔已經收官,國家電影局的數據顯示,春節檔總票房超過80億元,超過2021年春節檔(78.22億元),成為中國影史春節檔票房新紀錄。今年春節檔是從正月初一到初八一共八天,而過往是從正月初一到初六一共六天,所以這個紀錄也和檔期延長相關。當然,今年春節檔前六天的票房也基本追平了2023年的67.58億元。請你先就總票房談談自己的觀察和看法。

支菲娜:春節檔是電影界的開年大仗,顯示社會各界對電影的認知和信心。今年春節檔多項數據都全面替換前幾年,成為新的史上第一。我想這意味著如下幾點:

第一,再次體現了習總書記在新年賀詞中所說的「電影市場紅紅火火」。前幾年,服從疫情防控大局,觀眾沒有別的文娛消費方式,年節就蜂擁進了影院。所以有些市場表現是失真的。今年春節,假期延長、疫情轉段、多個國家和地區免簽、周邊國家機票跳水。文旅相關數據顯示,國內游多項數據大幅超過2019年同期,出境游也全面復甦。再有,受經濟環境影響,觀眾會不會等一等線上觀影?要說今年春節檔正式開啟前的預售數據並不理想,至臘月三十24時,才7億多元,比2023年的9億多元的預售還差。直到正月初一有2650多萬人次觀眾走進影院,所有的擔心都煙消雲散。所以,龍年春節檔能取得這樣的票房成績,證明了正常年份里觀眾春節觀影的新民俗是確立下來了的。

第二,多項指標是協調共進的。前幾年票房上漲,但平均票價也在上漲,觀眾有意見。今年除了票房漲,人次也上漲到了1.63億,而票價比2023年又再降了,這顯示出能最終打破春節檔票房紀錄是得人心的。今年平均票價49.18元,比2023年的52.39元便宜了3.21元,同比下降6%。因為有各種優惠,可能不少觀眾體感票價會更便宜。營業影院的峰值有1.2萬家,比前幾年有500家以上的提升,說明投資者對影院仍是認可的。在影片普遍時長較長的情況下,總放映場次也創新高達到約400萬場,平均每天約50萬場,影院經理比往年起得更早來迎接觀眾。

第三,比起多項指標創紀錄,行業生態在明顯變好,這才是更重要的。市場進一步公平、公開、團結,大家都在認真做好自己的事,用質量說話;影片「進檔」和「退檔」都由市場主體決定,充分發揮了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幾部頭部影片票房體量錯落有致、均衡發展,沒有出現某部或某幾部影片碾壓式寡佔的現象;今年也沒有出現明顯的網路黑水、偷漏瞞報票房、偷錄盜錄影片、安全放映事故等現象。

澎湃新聞:你剛才提到行業生態明顯變好,能否就此再展開講講?

支菲娜:8天假期這樣一個宏觀環境,給春節檔的票房釋放提供了充足的空間。當然,最重要的是黨的二十大以來,三年疫情防控轉段後,全行業用一年多的時間,重新回到了尊重市場規律、尊重藝術規律、尊重管理規律的正確道路上來。

首先,尊重市場才能贏得市場。今年進入春節檔的影片,沒有重點影片,是各個市場主體自己決定的。這些影片的排映,也是影院經理根據市場反應自己調試的結果,觀眾喜歡看什麼片子就多排什麼片子。前幾年受疫情影響,重大檔期排片有較明顯的官方因素存在,有些影片題材恐怕到國慶檔會更合適,「硬菜」太多,觀眾吃膩了消化不了。今年春節檔「家常菜」多,連「麻辣燙」也端上桌了,做菜的和吃菜的不用再按計劃經濟的方式走,菜好不好賣,一看廚師的手藝,二看創新的口味,三看會不會吆喝。

其次,尊重藝術規律才能贏得觀眾。這一年多來,管理部門、相關部門和觀眾都給予了更為寬鬆包容的創作環境,讓藝術家們放手去創作。所以影片直面社會真實、尊重個體生命的價值與信念。最典型的是《第二十條》,出品方有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但影片沒有板起臉來宣講依法治國,而是聚焦中年掛職檢察官在一地雞毛的生活中最終選擇堅持「用法律捍衛道德的底線」,讓正當防衛這個與個體權益息息相關的法條變得真切具體。去年的《八角籠中》《我經過風暴》《孤注一擲》等等也是如此。我覺得,這些影片的人物都體現了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的「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也有內心的衝突和掙扎」。

2024年春節檔破紀錄,更重要的是電影生態在變好 - 陸劇吧

《第二十條》海報

再次,尊重管理規律才能讓市場更高效。電影業是文化產業,宏觀管理更要依法行政,指明大致的改革方向,具體由市場去探索。如果遇到什麼事兒主管部門都親自下場,只會導致兩個結果,一是讓市場失去改革的動力,二是讓市場失去改革的能力。所以,這一年多來,我們看到,中央管理部門加快了影片備案審查的進度,讓影片生產創作和定檔入市的決定權回到片方手上,讓《泰勒·斯威夫特:時代巡迴演唱會》這樣的非電影內容更多進入市場,也引導市場自己去探索分線發行的路徑。宏觀管理不能到達之處,就要充分發揮行業自治的力量。

澎湃新聞:從普通觀眾角度,去年很多人都有反映影院票價太貴,為什麼今年春節檔票價會便宜?

支菲娜: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消費從疫後恢復轉向持續擴大」,電影票變便宜是情理之中。具體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片方、網路平台用「滿減」「紅包」等形式直接補貼購票觀眾。優惠活動可以疊加,這是往年從未有過的現象,部分直播間早鳥價甚至低到了5.9元,甚至0元。我今年買的票多為18到35元,可以說是非常實惠了。

二是銀行和地方政府給予了各種觀影補貼或消費券,不少觀眾體感票價會更便宜。我統計到有上海、湖南等8個省(區、市)發放了春節觀影消費券,力度不小。2月6日,我參加了國家電影局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在蘇州主辦的「看電影過大年·數字人民幣優惠觀影活動」和相關研討會,見證了11家銀行機構在春節期間向全國投入數字人民幣電影營銷資金超3000萬元的工作。

另外一個小的原因是今年春節檔影片整體影調偏日常化,普通觀眾沒必要選更貴的高新廳。

2024年春節檔破紀錄,更重要的是電影生態在變好 - 陸劇吧

2月16日,觀眾從杭州一家影院的春節檔電影海報前走過。新華社 圖

「分線發行勢在必行,瓜分市場不是分線發行」

澎湃新聞:在今年春節檔開啟前,還曾一度要搞分線發行,但隨後又取消了。你怎麼看待這一情況?

支菲娜:分線發行勢在必行,瓜分市場不是分線發行。關於分線發行和其他方面,我也聽到各種聲音,懷疑行業是不是出了問題,懷疑一些局部的調整是不是錯了?網上還流傳了一些好事者對整個行業不著邊際的編排,甚至杜撰了公文。但群眾能夠冷嘲熱諷,總比噤若寒蟬好,對吧?我敢肯定的是,如果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中國電影復甦無望。

中國已經有8.6萬塊銀幕,但市場容量仍然不夠,不少影片入不敷出,全年上座率仍然沒有達到盈虧平衡點,一些優秀的影片仍然沒有被更廣大的觀眾認知。通過分線發行和多元化上映,可以增加更多電影的「能見度」、讓更多影院延續經營,讓更多觀眾共享文化發展的成果。2023年10月,我在橫店與業界一起探討了分線發行的路徑,並分享了各國的相關經驗。中國電影市場有自己的特點,什麼樣的分線發行是適合中國市場的,需要大家摸著石頭過河。

最近這幾個月,市場主體進行了各種嘗試。包括片方與影院商量排片比例、調高分賬比例等等。有成功,也有失敗。這次春節檔前夕,各家片方提出了自己的排片比例,三家不低於22%,兩家不低於12%,一家不低於10%,相當於不給其他影片任何空間。所以,1月30日下午,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和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召開了座談會,要求「任何單位或組織都不能利用市場支配地位,干預包括電影排片在內的市場經營活動,對各市場主體正當的經營活動做出限制性安排。」市場主體走偏了,行業協會來自治。

推動中國電影體制改革,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黨的二十大以來,我們看到無論是主管部門還是行業各方,都在積極求新求變。改革創新與試錯容錯是相輔相成的,要讓這些試錯有價值。分線發行也好,調整分賬比例也好,其他的探索也好,根本目的是進一步解放行業的生產力,讓行業更有活力和生命力,而不是躺平,更不是混吃等死。全行業都需要經得起試錯,也期待更高層級的決策部門一如既往地包容和信任行業,這樣才能趟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電影業發展道路。

澎湃新聞:今年春節檔的上片內容與往年相比有哪些變化?

支菲娜:一是影片區分度特別明顯,題材類型上「互相不打架」。主要的六部影片都有明顯的分眾特點。《熱辣滾燙》的女性觀眾偏多,《飛馳人生2》的男性觀眾偏多,《第二十條》40歲以上的成熟觀眾偏多,《熊出沒》的非一線城市家庭型觀眾偏多,《紅毯先生》的一線城市觀眾偏多,《我們一起搖太陽》的二線城市青年情侶觀眾偏多。

二是影片的市場陣容更為均衡了。前幾年的幾個重大檔期「兩家獨大」的現象比較明顯,第三名有時候能差出20%以上的市場份額和排片比例。今年春節檔,前四部電影的票房份額、排片比例相對接近。沒有超級大片的虹吸效應,就給市場發展留下了更多空間。

三是今年春節檔類型相對雷同,「熟臉」比較多,但這也是市場自己選擇、自行調試的結果。有多位演員在今年春節檔出現了兩次,在過去一兩年的影視劇里也高頻出現,銀幕形象較為雷同。這是出於求穩的心理,沒有突破舒適圈,長久下去會降低觀眾的新鮮感預期。

2024年春節檔破紀錄,更重要的是電影生態在變好 - 陸劇吧

2024年春節檔影片上座率曲線圖    受訪者供圖

澎湃新聞:我們注意到這次春節檔進行到中段時,電影《第二十條》排映場次開始明顯上漲,同時上座率也逐漸領跑春節檔的新片。

支菲娜:今年春節檔就排片來講,主動權是交給了影院經理,影院經理看哪部影片口碑好、上座率高,就盡量排這些影片。而往年呢,片方往往會和院線影院有一些合同協議,所以今年的排片走向主要是根據市場的上座率來定的。

《第二十條》上映第二天後,上座率就一路向好,自然接下來的排片佔比也會相應升高,這其實是行業的一個新動向,就是讓市場發揮能動性,激活市場本身。春節檔是一場「快仗」,不少觀眾是低頻消費,往往是臨時決定觀影,這時候附近影院的影廳安排什麼片子就顯得很重要。這幾年受疫情影響,行業局部環節有靠天吃飯、混吃等死的心態。這次將排片主動權交給影院經理的嘗試,有助於激活行業毛細血管的活性,讓整個肌體更健康。《第二十條》無疑是部優秀的電影作品,更多的觀眾看到它,對於推動社會的公平正義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它的上座率逐漸反超,背後是觀眾的推舉,也是行業所樂見的。

撤檔影片,「充分考慮到春節檔觀眾的觀影需求了嗎」

澎湃新聞:2月14日《我們一起搖太陽》官宣撤檔; 2月16日,《黃貔:天降財神貓》和《紅毯先生》先後官宣撤檔;2月17日,春節檔最後一天,《八戒之天蓬下界》官宣撤檔。今年春節檔八部影片中有一半宣布撤檔,這是影史上第一次出現這種狀況——這些撤檔影片,是否可以自行安排重映時間,這需要同電影總局做報備嗎?

支菲娜:我覺得,不適合春節檔的電影選擇撤離,從行業長遠發展來看它的警示作用很有價值。市場的事由市場自己做主,這也是這一年多來行業最大的變化。這就像街邊開館子,有錢盤個店面,請得到廚子,就去開。錢多了就盤個貴的店,錢少了就在小街開個小吃店。只要辦好工商手續、保證食品安全就行。廚子做菜不如別家,或者服務員態度不好,或者食客都喜歡吃辣就是吃不了你家店的淮揚菜,開不下去了選擇關門,只需要去工商部門註銷。如果哪天開張、做川菜還是淮揚菜、花椒辣椒用量多少、哪天關門大吉都得去政府早請示晚彙報,別說這一家館子,整條街的生意都沒法做了。

二十大以來的這一兩年,春節檔、暑期檔電影選擇什麼題材、哪些影片進檔和撤檔,全面上映還是局部點映,都是市場行為,由市場主體根據影片內容、觀眾心理等因素決定,不需要行政許可。只要拿到了公映許可證,就意味著品質內容是經過官方認可的合格品。當然,重點影片會有一些行政因素。如果檔期影片過於密集,不利於行業發展,應由行業協會自行協調。

澎湃新聞:去年春節檔撤檔的影片只有一部《中國乒乓》,今年則是四部電影,話題在春節檔結束之後持續發酵,有網友甚至稱「我也退出春節檔了」。如此隨意地撤檔,終究對電影市場的健康生態產生了震蕩,在你看來今後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再次出現?

支菲娜:今年春節檔8部影片撤了4部,是不少。不過也都不是無緣無故。核心的問題是,它們在宣布定檔時充分考慮到春節檔觀眾的觀影需求了嗎?

從單片個體來講,《八戒之天蓬下界》《黃貔:天降財神貓》都顯現出定檔倉促,內容宣發都沒跟上就盲目衝進來想分一杯羹,觀眾對這些品牌完全沒有認知,失敗是意料之中。其實這並非沒有前車之鑒,2022年春節檔的動畫片《小虎墩大英雄》、2023年春節檔的《冰雪與少年》也是如此。

《我們一起搖太陽》我個人很喜歡。但它作為韓延導演的「絕症三部曲」收官之作,主題和內容並不適合春節檔闔家歡樂的氣氛。春節返鄉,年輕人要面對親戚的催相親催婚,它的宣傳語「搖太陽、吃喜糖」實在是勸退年輕觀眾。所以片方承認「有重大決策失誤」,沒說錯。

《紅毯先生》我是正月初一早場去看的。影片有深度、有思考,主創很用心。但即便有劉德華這樣的大明星,觀影門檻還是較高的,普通觀眾在看片後無從下嘴,形不成話題熱度。類似的案例還有此前的《刺殺小說家》《侍神令》等等。

2024年春節檔破紀錄,更重要的是電影生態在變好 - 陸劇吧

官宣撤檔前,《我們一起搖太陽》票房超9000萬,豆瓣開分7.9分

我個人認為《我們一起搖太陽》是今年春節檔品質最好的影片,如果選檔和宣發再審慎一些,也許會有好的產出。現在調到3月30日清明檔再戰,倒是同電影故事較為符合,但票房能否出現明顯反轉,這要屆時才能揭曉。而另外三部影片只是官宣撤檔,並沒有公布新的上映日期,在未來肯定存在更大的變數。不管怎麼說,今年春季檔出現這樣的情況,都要求未來選擇檔期、籌備宣傳物料時要高度審慎。

澎湃新聞:在你看來,什麼樣的影片適合進春節檔?

支菲娜:坦白講,春節檔不是一個專業化的檔期,要最大範圍內照顧到一億多人次觀眾的文化消費需求。我常說,靠現有手段沒法給春節檔的觀眾畫像,不知道觀眾的年齡構成、性別構成、學歷構成、收入構成。春節的觀眾,有很大一部分是低頻次觀眾,他們中不少人一年只看一次電影,比如偶爾和子女團聚的老年人,外出務工的回鄉者,學業繁重的高中學生,案牘勞形的公務員等等。

這就要求春節檔的電影首先要有高辨識度的標籤,低頻次觀眾尤其注重觀影體驗,為什麼要為一個完全陌生的產品買單?不太會「出錯」的內容,肯定更容易被選擇。否則和父母、或和子女一起去看一個並不普適的電影,或者需要嚴肅討論的電影,走出影院相對無言那就尷尬了。為什麼《熊出沒》能火這麼多年?為什麼春節檔電影總會出現那幾位耳熟能詳的喜劇明星甚至相聲演員?他們身上的標籤屬性能讓觀眾放心買票。去年你們對我的訪談里,我談到的跟我討論「《熊出沒》是春節檔保證」的那位領導,今年跟我說,一看正月初一《熊出沒》的觀影人次,心裡又覺得「妥了」。我這兩天甚至在想,要不要搞一個「熊出沒指數」來觀察春節檔。

2024年春節檔破紀錄,更重要的是電影生態在變好 - 陸劇吧

《熊出沒》在春節檔的表現一如既往地強勁

其次在形式上不能過於沉重。既然是有閑沒閑、有錢沒錢都得回家過年,辛苦了一年好容易放鬆,那春節檔當然更適合喜劇、闔家團圓、濃濃親情的類型。此前的《唐人街探案》系列,還有《大鬧天竺》《捉妖記2》《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等都是如此。今年春節檔,即便思想表達很嚴肅的《第二十條》,也選擇了用中年男女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小幽默來沖淡悲憫的氣氛,冰冷法條背後執法者個體的溫良敦厚才顯得道不遠人。

再次在情感上應該能讓觀眾容易「對號入座」,有代入感。《你好,李煥英》《熱辣滾燙》,《飛馳人生》系列都是如此,情感內核能引起大多數觀眾的認同。

然後在藝術表達上不能有太高的門檻。內容深奧的科幻題材、偏重藝術表達的體裁,很多低頻次觀眾是看不懂的。2023年春節檔《流浪地球2》不敵《滿江紅》,就是在於古裝探案劇老百姓都能看懂。

最後在宣發一定要「破圈」。春節檔影片營銷的手法與日常不同,一定要讓低頻次觀眾也有高關注度。易於傳播的物料,有時候比影片的完成度更重要。這方面,平台型宣發公司就比傳統公司更為擅長而且有效。《熱辣滾燙》的宣傳做到了深入人心。《第二十條》我是12月看的,影片可以說「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 導演也儘力選擇了觀眾喜聞樂見的演員,所以這幾天上座率一直逆勢而行、不斷升高。但整體宣傳如果能專業一點,應該遠不止目前這些票房。

「電影生態好了,投資者就會回來」

澎湃新聞:這個春節檔圍繞電影的討論,還出現了不少網友對歌手薛之謙在觀影《飛馳人生2》屏攝的聲討,你怎麼看待這一現象?

支菲娜:電影作為智力創作成果,受各國著作權法和相關國際條約明確保護,這是世界通識。《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不得對正在放映的電影進行錄音錄像」。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電影產業促進法釋義》中認為,這一條「並不適用於在影院的私人拍照行為」。所以,嚴格來說,薛之謙的屏攝並不違法。

2024年春節檔破紀錄,更重要的是電影生態在變好 - 陸劇吧

對於盜攝,央視新聞如此點評,薛之謙轉發回應

在我看來,薛之謙進行屏攝的初心是好的,是想更好地幫助影片宣傳,證明自己是體驗過的影片才真心做推薦。但對電影這種知識產品來講,這違背了行業通識。

近幾年,電影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進展迅速。2019年,中央領導對春節期間《流浪地球》遭到高清盜版事件專門作過重要批示。這幾年,國家版權局、國家電影局聯合公安部、工信部加強協作,不斷加強對重點檔期影片的版權保護。也陸續有中辦、國辦合發的《關於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等一些法規條文出台。202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發出了《關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服務推動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司法建議書》。今年春節檔,不少觀眾還發現影院熄燈後能看到雷佳音出演的反盜錄盜播和屏攝的公益廣告。說個玩笑話,如果明年春節檔,由薛之謙來出演反盜版、反屏攝的公益廣告,相信會有更多觀眾支持,也能化解他此次屏攝帶來的非議。

2024年春節檔破紀錄,更重要的是電影生態在變好 - 陸劇吧

春節檔影片中,《熱辣滾燙》發聲拒絕盜攝

澎湃新聞:春節期間openai發布了首款文生視頻模型sora,它不僅能夠根據文字指令創造出既逼真又充滿想像力的場景,而且生成長達1分鐘一鏡到底的超長視頻。去年chatgpt就引發了好萊塢編劇大罷工,在你看來,文生視頻技術的突破會給電影行業帶來哪些衝擊?

支菲娜:正月初六一早,我的朋友圈都被open ai給嚇醒了。也許《頭號玩家》的世界很快就會到來,視頻行業受到的衝擊無疑會越來越大。其實不獨高新科技的突破給電影行業帶來衝擊,社會環境的變化同樣值得關注——現在流行「四不青年」也就是「不戀愛、不結婚、不買房、不生育」,「三無時代」也就是「無力感、無意義感、無自主性」。電影要如何呼應時代的變化、呼應觀眾的這些心理變化?這些課題都是切實緊迫的。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注意到國際傳媒集團求新求變的步驟絲毫沒有慢下來,一直在布局全球市場。與這些「航空母艦」相比,我們的電影企業經營模式依舊是傳統而單一,就像一艘艘獨自航行的游輪,甚至是小舢板,抗風險能力仍然是脆弱的。像聯瑞影業這樣有成熟經驗的電影企業,之前《送你一朵小紅花》獲得了14.32億元票房,可是這次《我們一起搖太陽》前期宣發的失敗,就有可能對企業造成較大衝擊。就在去年,一些優秀電影遭到了不理智的輿情衝擊,給創作者、投資者帶來很大的困擾。在我看來,寧願行業被不斷革新的技術嚇醒,被國際同行更為精湛的創作嚇醒,而不是被不理智的輿情嚇醒。

澎湃新聞:2023年全年影片的上映可以說目不暇給,之前兩三年中儲備的影片可以說是傾巢出動。不少觀察家都在擔心,2024年院線上片會不會出現儲備不夠、「沒有子彈」的情況,就此你怎麼看?

支菲娜:沒錯,2023年進入市場的很多國產影片是疫情期間生產的「庫存」,2024年的供片情況肯定不會像2023年這麼密集了,但也不必過於擔憂,因為國產電影仍有不少優質的儲備。大體量影片比如大家很期待的系列電影《封神第二部》《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白蛇:浮生》《志願軍2》《誤殺3》《雄獅少年2》。這幾天已經在春節檔放出貼片片花的《解密》《醬園弄》《末路狂花錢》《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也引起了很多觀眾的興趣。還有些影片是市場一直等待定檔的,比如《維和防暴隊》《哪吒之魔童鬧海》。

在「子彈」不夠充足的情況下,不浪費每一部好電影,才能保證2024年也跑出理想成績。2023年,不少好電影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就進入市場,票房沒有得到應有的釋放,沒有與觀眾形成更緊密的情感聯結。2024年,每一部好電影都需要認真選好檔期、做好宣發,讓觀眾知道它們、找到它們。

澎湃新聞:今年是引進進口分賬大片三十周年。但與之相應,最近幾年,特別是去年,進口大片在內地院線頹勢明顯,早已不再是市場的靈藥,就此你怎麼看?

支菲娜:進口片在中國內地院線遇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年3月起會有《沙丘2》《功夫熊貓4》《哥斯拉大戰金剛2:帝國崛起》等幾部進口影片入市。但由於2023年好萊塢演員、編劇罷工長達半年,進口影片生產能力本身就受到很大影響。2023年、2024年鄰國日本的大體量影片也不多。所以,恐怕進口片市場還會進一步萎縮。

澎湃新聞:非常感謝支老師一連四年,都在春節檔結束後接受澎湃新聞的專訪——2023年國內全年的電影票房以549.15億收官,而在去年年初的專訪中,你就此給出的預估是550億元,可以說相當精準了。最後請就2024年全年的票房情況談談看法?

支菲娜:預估全年票房,要綜合考量的因素非常多,有宏觀經濟環境、觀眾觀影心理需求、外部科技發展環境、流媒體發展速度等影響因子,還要疊加當年的供片情況來綜合分析。我想說的是,2024年不確定因素依然有很多,但春節檔《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第二十條》《熊出沒:逆轉時空》這四部影片穩定住了第一季度的基本盤,無疑是開了一個好頭。

比起一個具體的票房數值,更重要的是我一開始就強調的,國內電影整體的生態環境在變好。也就是說,我們不必再擔心像稀樹草原生態那樣兩三棵大樹吸走了市場大部分養分和陽光,而是看到市場上的影片體量像森林一樣有高大的喬木、低矮的灌木、大量草本植物和菌類,涵養著水源,形成可循環的健康生態。只要生態建立起來了,我們對抗不理智的輿情和不可抗因素的能力就會逐漸增強。就像只要生態好了動物們就會回到森林一樣,投資者也會回來,電影市場就能繼續欣欣向榮,實現電影強國的夢想就會成真。

當下我們最大的底氣就是,經過了3年疫情的洗禮,我們經得起任何考驗。發展不是靠一時的指標上揚,發展本身就是螺旋上升的,我們對電影市場一定要抱有信心。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