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向左,樂刻向右

娛樂頭條 6030℃

Keep向左,樂刻向右 - 陸劇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青橙財經,作者 | 天辰,編輯 | 六子

一個股價持續下跌,一個孵化子品牌加速下沉,在2023年即將收官之際,兩大新興健身品牌——keep與樂刻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截至發稿,keep的每股價格從發行價的28.92港元/股跌至16.22港元/股,市值從上市時的152億港元跌至85.26億港元。keep自今年7月12日上市以來,股價經歷過短暫的上漲後便一路下跌。今年上半年,keep營收下降,持續虧損,平均月活躍用戶和平均月度訂閱會員均下降。或許正是這樣的業績是投資者持續看衰的原因。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樂刻卻在大張旗鼓的擴張。11月26日,樂刻開啟新品牌「閃電熊貓」的招商會,意在布局下沉市場。自今年7月宣布「在未來5年進入100個城市,開出1萬家門店」的目標後,樂刻便開啟了多品牌矩陣布局的模式。

今年以來,一兆韋德、舒適堡等傳統健身品牌深陷停業、閉店風波,而keep的上市和樂刻的萬店計劃則讓新興健身品牌成了市場香餑餑。正以為健身行業將以這兩家引領新趨勢時,誰知如今又起變數,或許2024年將是分水嶺

keep熱度不再

7月12日,keep在港交所上市,開盤價每股28.92港元,當天一度超過30港元,最終收盤至29港元,市值152.44億港元。

8月22日,keep每股最高42.4港元,這也是上市以來的最高點,此後便開始下跌。截至發稿,keep每股16.22港元,市值跌至85.26億港元。

Keep向左,樂刻向右 - 陸劇吧

*來源於互聯網

值得注意的是,12月4日,港股通的標的名單更新,keep在其中,這本來是一個好消息,但市場的反應卻是股票被大量拋售,keep股價當天暴跌超27%,此後幾日一度跌至14.02港元,創歷史新低。

據悉,keep自2015年年初上線以來,憑藉免費課程和社交功能開始走紅。截至目前,keep一共完成9輪融資,投資方中包括ggv紀源資本、五源資本、騰訊、軟銀、高瓴、bai等知名投資機構。

但上市之路卻不平坦。keep在2021年曾傳出赴美上市的消息,但此後轉向港交所,分別於2022年2月和9月兩次遞表,均未能通過。今年3月28日,keep更新了招股書之後再次遞表,終於在6月通過聆訊,並於7月12日成功上市。

截至目前,keep尚未盈利。據招股書顯示,2019-2022年,keep營收分別為6.63億元、11.07億元、16.20億元、22.1億元;調整後凈虧損分別為3.67億元、1.06億元、8.27億元、6.67億元。

今年上半年,keep但仍沒能盈利,只是通過提升高質量收入和毛利率,實現了虧損收窄。據keep發布的上市後的首份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其總營收9.85億元,同比下降2.7%;經調整凈虧損2.23億元,同比收窄29.7%

三大業務方面,自有品牌運動產品收入4.66億元,同比下降9.5%,主要由於產品銷售額減少。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收入4.49億元,同比增長10%,主要由於虛擬體育賽事所產生的收入增加。廣告及其他收入6940萬元,同比下降21.4%,主要由於疫情對keep廣告客戶造成負面影響。

用戶方面,平均月活躍用戶2954.9萬,同比下降21.6%;平均閱讀訂閱會員301.7萬,同比下降17.7%。keep表示,這兩項減少是由於2022年年底和2023年年初各地新冠病例激增導致2023年年初健身活動暫時減少。同時2022年上半年,與疫情相關的限制措施限制了戶外活動,導致keep月活及訂閱會員達到異常高的水平,從而產生了高基數效應。然而,這種影響已開始減弱,2023年7月的平均月活及平均閱讀訂閱會員已降到2022年同期的約9成。不過,今年上半年keep的會員滲透率從2022年同期的9.7%提升到10.2%。每平月活躍用戶的每月平均收入為5.6元,同比增長24.1%。

keep在財報中指出,展望未來,於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優化運營、成本管理及保障流動性仍將是公司短期的重點努力方向,以盡量減少這些不確定性對整體業務基本面的不利影響。將繼續對沉浸式、獨家、專業的內容和互動體驗進行投入,研發及應用新技術及智能功能,賦能平台,提高用戶參與度。

可見,keep未來的重點仍是線上

其實keep也曾嘗試走線下,並開設keepland門店,但疫情期間又關閉了很多門店。線下沒成功,也只能靠線上。不過,隨著疫情過去,居家健身的人群開始減少,keep的好日子似乎也到頭了。

產業時評人張書樂表示,這樣的收益和虧損,對於想要成為一家涵蓋用戶「吃穿用練」各個維度的運動科技企業,並不值得誇耀。keep的護城河正在消失,隨著短視頻平台健身主播獲得成功後,keep的日子變得更難。免費的健身直播帶貨,較之付費的keep會員,自然更有吸引力。在用戶總時長恆定下,自然就形成了keep月活用戶減少,這種趨勢後續可能會更快,會加速keep的衰落。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也指出,從股價持續下跌可以看出是市場對keep未來盈利能力的擔憂。keep自有運動產品和廣告收入下降可能是由於市場競爭加劇、用戶需求變化、產品質量問題等多種因素導致的。對於keep來說,不僅要考慮如何加強自身的技術創新和服務提升來提高用戶黏性,還要拓展新的收入來源,以應對競爭和市場變化。

樂刻激進擴張

與keep增長乏力不同,樂刻卻在激進擴張。

11月26日,樂刻開啟新品牌「閃電熊貓」的招商會。據悉,閃電熊貓瞄準的是下沉市場,與樂刻門店相比,閃電熊貓面積更大,同時增加了淋浴區域,並且通過合伙人單人單城策略擴張。

閃電熊貓是樂刻專為下沉市場推出的健身品牌,主要面向國內300多個地級市。按樂刻聯合創始人&聯席ceo夏東的設想,未來閃電熊貓在下沉市場將開到2000-4000家店。夏東表示,中國市場很大,即便樂刻開到1萬家,也只有市場的15%。

樂刻創立於2015年,與keep算是同時代的「產物」,但與keep以線上為主不同,樂刻雖然也號稱互聯網健身品牌,但一直主攻線下,並且也在疫情期間實現了增長。

作為線下門店還能在疫情期間實現增長,樂刻主打的是面積小、月付制、24小時、不推銷、加盟、多品牌等特點,這讓其與傳統健身有了本質的區別。

實際上,樂刻在今年7月就已公布閃電熊貓品牌,一同公布的還有瑜伽品牌「yogapod小瑜莢」。截至目前,樂刻已孵化了樂刻健身、feelingme樂刻私教館、yogapod 小瑜莢、閃電熊貓、fittribe等多個品牌。

同樣在今年7月,樂刻喊出「未來5年進入100個城市,開出1萬家門店」的目標。截至目前,樂刻在全國24個城市的門店數近1400家。此外,feelingme也在去年實現了連鎖規模化,現已布局10個城市,門店數超180家。

據中國商報報道,對於下沉市場,樂刻運動合伙人、閃電熊貓運營負責人王鵬志表示,在新興市場中連鎖健身房數量超5家的較為罕見,人口規模和人均gdp是樂刻入駐新興市場的兩項主要考量指標。樂刻在健身行業新興市場對標的品牌較少,會著重觀察瑞幸、蜜雪冰城等新興消費品牌如何進行城市布局。

據悉,閃電熊貓門店面積比樂刻的還大,閃電熊貓在280-350平方米,而樂刻則在250-300平方米。但由於下沉市場的房租、消防等費用相對較低,閃電熊貓單店的開店成本相比樂刻要低10%-15%左右。這也意味著閃電熊貓將更多的承載樂刻「百城萬店」計劃

不過,下沉市場的定價教練短缺以及水平不齊閃電熊貓面臨的問題。對此,閃電熊貓採用城市合伙人的模式,即單人單城,一城一策。每一個城市的入會費用有區別,閃電熊貓的卡只能單城通用。而在同一城市,閃電熊貓的教練可以在多家門店之間充分調度。閃電熊貓的收費機制採用入會費制度,享受健身房月卡、季卡或私教服務前都需提交入會費。

江瀚指出,樂刻的多品牌布局無疑對擴大市場份額有很大的幫助。不過,在諾大的下沉市場,不同的人群對健身需求、價格敏感度等都有很大的不同,這會給樂刻帶來巨大的難度,怎樣適應不同的市場還需時間來檢驗。

市場進入分水嶺

今年以來,健身市場進入洗牌期,市場呈現兩極分化。

今年1月,濟南中健健身爆雷,創始人兼法人代表付維新失聯;6月,一兆韋德宣布停業;10月底,成都威爾士健身房閉店;12月,上海多家舒適堡健身突然宣布閉店。除了健身房,今年以來,包括梵音瑜伽、梵羽瑜伽、瑞塔瑜伽等多個瑜伽品牌也紛紛閉店。一時間,整個傳統健身行業一片哀嚎

據上海體育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等聯合發布的《2022年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受疫情影響,全國健身市場規模約2559億元,相比2021年2741億元下滑了6.64%。2022年全年全國商業健身房倒閉總數約為9751家,倒閉率10.39%。倒閉總數中,健身俱樂部佔比接近30%,健身工作室佔比超過70%。2022年主流城市(含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健身俱樂部平均增長率為3.00%,倒閉率為13.30%,凈增率為-10.34%。2022年主流城市的健身工作室平均增長率為3.52%,倒閉率為16.01%。

儘管行業大背景不佳,依舊有健身場館抓住機遇擴張。但教練佔比從2021年的45.34%下降至2022年的44.65%,而非健身行業的跨界投資者佔比相較2021年有所提高。

這反映出市場競爭更為嚴峻,想要創業的健身教練略微謹慎。同時,疫情加速了行業洗牌,經營不善的門店經營者只能無奈退出,轉手給同行或是跨界投資者。而疫情反覆也加劇了健身行業不確定性。

進入2023年,健身行業將迎來快速反彈,行業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周期。

另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中國健身行業市場規模近幾年不斷增長,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3771億元,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

市場一方面在增長,一方面在洗牌,傳統健身品牌正逐漸被keep、樂刻等新興健身品牌替代。但即將到來的2024年,是以keep為代表的線上模式為主,還是以樂刻為代表的線下模式為主?

對此,江瀚指出,keep和樂刻的表現差異與各自的商業模式、品牌定位、市場策略等因素有關。但不管怎樣,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會更加註重個性化、智能化和社交化等方面,keep和樂刻都需要不斷優化和創新,才能適應消費需求的變化和市場競爭。

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表示,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需求肯定是越來越大的,關鍵在於品牌的盈利模式。keep雖然大量的免費資源,消費者也願意用,但為裡面的功能付費的意願並不一定很強,因此keep未必能獲得多少收益。其次,keep在線銷售的產品缺乏獨一無二性,其他渠道也能購買到,這部分收益也很難持續增長。而keep的線下店遇到與傳統健身房一樣可持續性不足的問題,所以關店也在所難免。而樂刻的加盟模式是把雙刃劍,有規模也會有管控風險,因此後續能否持續盈利依然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至少從目前的健身行業看,尚未有比較成功的盈利模式樣本。

面對即將到來的2024年,keep和樂刻是各顯神通,還是將對方擠下牌桌,拭目以待。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