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研討會舉行 中國主流電影仍在攀登

電影快訊 1062℃

國慶檔三強之一的電影《攀登者》累計票房已經邁過10億大關,密鑰也延期至11月30日。這部電影不僅留下了中國人「為國攀登」的精神圖譜,更為主流大片的轉型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日前,上海電影集團和光明日報文藝部對於《攀登者》舉行了研討會,專家們認為《攀登者》給中國電影提供了多方面的啟示,在新主流電影如何與時代同頻共振方面更是有諸多的經驗可以供後來者借鑒。

《攀登者》研討會舉行 中國主流電影仍在攀登 - 陸劇吧

硬核登山題材的高起點影片的文學性和人物性格塑造受到了專家的肯定,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表示,編劇阿來擅長於對人物內心隱秘情感和精神的挖掘,這成為了影片一個基本的切入點,從精神入手來寫出人物的狀態,「阿來將眾多原型人物集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更有張力的戲劇化的故事,讓人物的靈魂深處散發出了力量。 」而《攀登者》也成為了中國重工業電影的精品代表,饒曙光說:「它的特效、製作、類型化敘事,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準,這種登山題材難度極大,也許只有到了今天,到了電影工業化水平、工業化布局達到了一定的完善的當代背景下,我們才真正拍出這種題材這種類型的電影。」 清華大學尹鴻教授也表示:「這片子大部分都是數字合成的,所有的雪山跟人物之間都要靠後期特效製作,這種情況下,觀眾仍然被裡面的氛圍情緒和過程所感染,真的是體現了電影工業巨大進步。」《中國藝術報》的總編康偉則認為,從《攀登者》起,中國終於有了硬核登山類的電影,這是非常高的起點,「《攀登者》不僅豐富了中國電影題材,也突破和拓展了當下世界電影以泛記錄風格來拍攝登山電影的創作模式。」

《攀登者》研討會舉行 中國主流電影仍在攀登 - 陸劇吧

反映了新主流電影的特色清華大學尹鴻教授認為電影《攀登者》本身蘊含著新主流電影的特點和變化。第一, 用個體化的方式去敘述宏大敘事,「雖然登山是國家榮譽,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尊嚴,但也是個體的選擇,而且是一個個體需要克服自己,攀登者的有心外的山,也有心中的山,這種血肉之軀的痛苦和堅韌成為了觀眾情感的接入點。」第二點,作為新主流電影,《攀登者》做了類型化的加工,利用一些細節化手段,使得作品能夠在故事、懸念、情感的展開過程遵循一定的規律,這對於《攀登者》這種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來說非常有挑戰,因為影片的虛構的空間是有限的。第三,影片體現了共享價值。影片中設置的「救人還是救機器」的問題既引發了戲劇衝突,也成為一個很有現代感的道德倫理困境讓觀眾深思。

《攀登者》研討會舉行 中國主流電影仍在攀登 - 陸劇吧

超人化表現破壞真實感專家們認為《攀登者》較好地處理了真實歷史與藝術創造的關係,但是,其中的瑕疵與不足也是存在的,尤其作為一部大片來說,影片的訴求點過多,影響了深度和節奏。專家們認為,情節化的改造一定不能破壞真人真事帶來的歷史所有的逼真感。比如,吳京在影片中一些無所不能的超人化表現,就讓觀眾覺得齣戲。尹鴻教授說:「如果吳京是一個被現實所限制的英雄,大家會更加為他的命運、為他遇到的困難去著急。而《攀登者》中的有些段落過度煽情,破壞了觀眾對真實危機感的感受。」此外,影片關於登山專業性的危機呈現也不太充分,「中國六、七十年代的物質條件太差了,登珠峰危險在什麼地方,可能面臨的是什麼,這些前期專業化的鋪墊和歷史性的背景顯然不夠。」而對於敘事的平衡,專家們也提出了意見。在節奏上,影片一上來就登峰雖然精彩,但是後面卻很難有視覺化的奇觀可以再震撼觀眾。而在深度挖掘方面,專家們認為,在張譯與吳京之間男人的衝突和較勁的戲份還可以更深地刻畫, 而對於愛情戲的筆墨則可以進行一些壓縮,「這部影片從情感敘事上來講,並不充分,情感戲並不是特別的精彩,如果更含蓄地處理反而更符合那個時代人的特點。」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肖揚編輯/弓立芳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