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與其改編小說《動物兇猛》, 有何差異?

電影快訊 1844℃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與其改編小說《動物兇猛》, 有何差異? - 陸劇吧

儘管文學與電影存在著一系列的巨大差異,但改編卻將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擴大了作為語言藝術的文學的影響,又豐富了擁有豐富聲畫語言的電影藝術創作。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與由此改編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而小編今天就來帶領大家賞析二者有何不同,多角度闡述從小說到電影的改編思路和藝術手法。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與其改編小說《動物兇猛》, 有何差異? - 陸劇吧

小說,是一種講故事的方式;電影,同樣是在講述一些人事,只不過是換了一種方法,而講故事是文學這種藝術形式原始且核心的內容。在電影改編的歷史上,忠於原著是慣常採用的手法。姜文的成功在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突破了對於原著的模仿與複製。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 與其改編小說《動物兇猛》, 有何差異? - 陸劇吧

經過電影的改編,故事情節的發展也更清晰化,使人物塑造更加充實。電影中所刻畫出的馬小軍就顯示出了更為豐滿的形象:雨夜在米蘭家樓下喊叫,小說中是高晉所為。替同伴出氣,用磚頭和彈簧狠狠抽打,在小說中是方方所為。爬煙囪等行為的刻畫使我們眼前浮現出一個全面細緻的懵懂少年,小說中米蘭是在派出所就直接面對面地看見了,而電影中導演巧妙地安排米蘭第一次出現髮絲,第二次出現小腿,第三次出現背影,這樣千呼萬喚、獨具匠心的出場方式增添了米蘭的神秘感。

小說可以旁敲側擊、委婉含蓄,而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則必須一針見血、深刻顯著。所以小說剛開頭強調的是成人回首往事,很緩慢地講述故事,沒有一個很清晰的「我」的成長脈絡和集中的故事情節。而電影中的馬小軍則是通過看幾個小女孩跳舞、扔書包等分散的簡短的具有詩意的段落將觀眾推入過去的時代,與那個叫馬小軍的男孩一塊兒長大。

姜文作為一名成功的導演,沒有受制於原著的束縛,在改編中模仿複製的思路讓位於個性化的創造。有別於小說開始緩慢的鋪墊,短短的幾句旁白和音樂帶領觀眾快速進入狀態。小說中於北蓓勸和汪若海和「我們」以及高晉喝多了去找米蘭等片段在改編過程中的刪除,使電影的故事結構更緊湊,故事脈絡更清晰,主題思想表達一目了然。讀者面對小說,可以邊看邊思考。電影面對一群觀眾,需要直觀表述,其特殊性決定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上一秒的畫面更深層次的含義。

在升華思想、深化主題上,姜文對原著中既有的情節加以巧妙地渲染,使其更能體現導演的中心思想。同時,利用黑色幽默對原著的主題進行了深化,引發了觀眾進行更深刻的思考。小說中很隨性的語句無意間流露出對那個時代的懷戀之情,電影中導演曾增加了小說中沒有的遊離於主題之外的枝節段落。例如學生戲弄老師,這些或大或小的黑色幽默的片段為影片添上了一絲濃重的特別的風韻,為主角的活動搭建了一個廣闊的時代舞台,引發觀眾思考,使電影更具有可看性和思想性。

結語:小說改編電影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於摒棄傳統的對於原始文本的複製再現,更多是將文學原作視為影視創作的素材與源泉,而《陽光燦爛的日子》亦是如此。在觀念上,姜文的改編更刻意於主體意識的開拓,藉助原作的敘事表達卻又不拘於小說的複製再現,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他對小說的理解更為細膩深入。《動物兇猛》講述了一個關於青春的故事,《陽光燦爛的日子》使小說得到了最為精彩、最大程度的表現與升華。小說是王朔的,電影是姜文的,它們都是經典佳作。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