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解憂雜貨店》中, 套盒式空間敘事手法, 體現在哪裡?

電影快訊 1667℃
電影《解憂雜貨店》中, 套盒式空間敘事手法, 體現在哪裡? - 陸劇吧

韓傑執導的電影《解憂雜貨店》根據同名小說改編,向我們揭示了一個超越時空界限的主題:「現代人內心流失的東西,這家雜貨店幫你找回」,幫你找到內心歸屬,實現身份認同。電影通過通信的方式疊印多重時空,把幾個不同年份的小故事串聯起來。而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講一講電影《解憂雜貨店》中的套盒式空間敘事手法。

電影《解憂雜貨店》中, 套盒式空間敘事手法, 體現在哪裡? - 陸劇吧

「套盒式」空間敘事,指的是「通過變換敘述者(即時間、空間和現實層面的變換),在故事裡插入故事」,「大故事裡套著一個中故事,中故事裡又套著一個小故事」的敘事方式。中國版電影《解憂雜貨店》採用了這種「中國套盒式」空間敘事方式講述了在兩個不同時空中不同人物的故事。

電影《解憂雜貨店》中, 套盒式空間敘事手法, 體現在哪裡? - 陸劇吧

影片有三個敘述層,多條線索交叉或平行進行。主敘述層是鏡頭空間,它為影片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形象的刻畫提供了不同於小說敘述者的「言說」機制。這個敘述者相當於拉費在《電影邏輯》中所說的「大影像師」。在「大影像師」最高敘述層下,所有的人物和故事放置在一個完整的系統中,並得到完美呈現,每個碎片化空間由於集合了眾多其他空間的特徵而更具意義。「他」可以選擇攝影機機位、拍攝鏡頭,可以調度演員的出場與表演,可以剪輯鏡頭重組敘事時空和情節結構。

「他」也可向觀眾提供敘述者,構成次敘述層。阿傑、小波與彤彤三位小偷怕被抓,於2017年12月31日夜逃入一家僻靜街道旁的廢棄雜貨店,開始了他們逃避與自救的航程,構成了影片的第二個故事層。三人無意間開啟了時光隧道,收到了一封封來自1993年的來信。這些信件構成第三個故事層的敘述者,敘述秦朗、浩博(張默)與張晴美三人的故事,形成了影片的第三個故事層。影片故事主要由第二個故事層與第三個故事層中的三個故事交叉推進,將觀眾帶入「過去」與「現在」兩個時空中,構建人與空間的關係。

影片由生活在2017年的阿傑三人的故事為主線,串起發生在1993年的秦朗、張默、張晴美三人的故事。影片一開始便將阿傑等三位主人公「拋」進一個奇觀空間———雜貨店。經由雜貨店中兩個非常特別的空間———寄信箱和牛奶箱,信件可以在2017年與1993年交替傳遞,將1993年一個個真實而具體的場景空間與人物故事呈現出來。故事將阿傑等三位主人公的活動場景設置在內外空間鮮明對比的城市。

用以藏身的雜貨店是故事發展的內場域,它保留著20多年前的空間布局與物品陳列,古舊破敗、荒廢無人。此處,「大影像師」訴諸主人公的視聽感受,突出了現代城市內外空間的鮮明差異。外面的車水馬龍、繁華喧囂宣告著社會的現代性,而這個廢棄的雜貨店被現代性包圍著,更像一座緬懷過去的紀念碑,顯得如此格格不入。在繁華喧囂的現代都市,阿傑三人是孤兒,是逃亡者,就像從土壤中拔離出來被折斷了根須,「飄落」於雜貨店。

這間被世人遺忘的雜貨店卻讓他們似乎尋到了「家」的感覺。一進入雜貨店,時光之機被觸發,來自24年前的信件飄然而至,隨之發生在1993年的故事相繼呈現。與其說是影片採用蒙太奇手法讓敘述時空倒退24年,不如說這是阿傑三人的思想、回憶與夢想相融合的一場時光之旅,一段尋求身份認同的旅程,一曲逃避殘酷現實、進入內心意識空間的心靈之歌。

於是,影片通過時空穿越的敘事技巧,將三位主人公的過去與現在投影在第三敘事層的三個人物身上。阿傑三人是矛盾的,現實是迷茫與痛苦的,但對未來的自我又充滿著期待。正是這種迷茫與期待所構成的張力,賦予影片一個特殊的敘述者———信件,它以穿越時空的方式來幫助主人公完成自我的蛻變。每個人都必然經歷過去、現在、將來。浩博、秦朗、張晴美把孤兒院「彩虹之家」當作家,把在這個家的每一天當作未來一樣來生活。

「家宅」激勵他們擎起希望與夢想之旗幟,銘記愛與溫暖之宗旨。城市現代性多元文化的衝擊擠壓與個體自我身份認同的尋求,促使秦朗、張默與張晴美最終在「彩虹之家」中尋找到了適應他們的文化空間和心靈空間。張默在「彩虹之家」開始了人生的新追求,最終在繪畫空間成就了自我。張晴美從「彩虹之家」出去,經歷了舞場—學校—公司等社會空間,終於在職場空間里找回了自我。

而秦朗在尋夢的旅程中,不斷地在北漂人的四合院—家—錄音棚等空間兜兜轉轉,他夢想的舞台空間終是與他無緣,可是他用生命成就了他人,用悲壯的方式實現了自我價值的提升。秦朗、張默、張晴美等都處於一系列變動的空間中,通過場景空間的有序拼接,人物的自我認知、自我價值也在動態的變動中逐漸完成。這是秦朗等人的蛻變,也是阿傑等人自我價值逐步實現的見證。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