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遜:你們等著,我還會回來的

電影快訊 1162℃

特雷莎·梅因為英國「脫歐」問題陷入政治孤島而揮淚辭職,約翰遜因為下屬同性醜聞被迫下台,自2016年卡梅倫干不滿任期後,英國首相交接棒實現了第三度「易主」,交到了只有12年從政經驗的特拉斯手中。

眾所周知,英國民眾因為能源危機、經濟復甦乏力對保守黨政府懷有很大的不滿情緒,特拉斯能幹多久還是未知數。而6日馬上要卸任的約翰遜則讓人放出話來:「若未來發生某些事情,若各方逐鹿時有了機會,任何事都可能發生。我不會去預測;我只想說我永遠不會把他排除出局。」

約翰遜:你們等著,我還會回來的 - 陸劇吧

約翰遜的前助理愛德華·李斯特當地時間9月5日稱,人們不應認為約翰遜就此出局,暗示約翰遜雖被迫下台,有朝一日仍可能重返高位。

現年58歲、2019年7月起擔任英首相的約翰遜曾表示,他下台後將繼續擔任議會議員,這意味著他並未遠離英國權力圈。儘管約翰遜承諾忠於繼任者,但許多人將關注他是否會對新首相造成麻煩。

送給離別的約翰遜不是鮮花而是批評聲浪

即將卸任的英國首相約翰遜當地時間6日在唐寧街10號門前發表告別演講。不過,迎接這位卸任首相的不是鮮花,而是不少人的批評。

英國工黨影子外交大臣戴維·拉米在推特上稱約翰遜是「現代最糟糕的首相」。並指責他在最後一次演講中列舉了「想像中的成就」。

約翰遜:你們等著,我還會回來的 - 陸劇吧

工黨議員盧克·波拉德則表示,他的演講中「沒有道歉」,「只是更多的咆哮」。波拉德還表示:「鮑里斯·約翰遜是個騙子。我很高興他今天結束了首相任期」 。

約翰遜:你們等著,我還會回來的 - 陸劇吧

據報道,約翰遜在演講中稱,幾個小時後他將在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堡覲見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火炬最終將傳遞給保守黨新黨首」。隨後,英國首相官方推特賬號也發布一段約翰遜的視頻,並配文稱「謝謝,鮑里斯」。視頻顯示周圍人正向他鼓掌。

約翰遜:你們等著,我還會回來的 - 陸劇吧

不過英國網友紛紛在此推文下留言喝倒彩,反問要感謝鮑里斯什麼呢?

約翰遜:你們等著,我還會回來的 - 陸劇吧

新聞記者、倫敦市長、數次重疊的感情經歷,約翰遜的個人標籤有點多

熟知約翰遜個人經歷的人不會忘記,這位曾經在倫敦奧運會上大出風頭的倫敦市長,個性非常鮮明。

約翰遜:你們等著,我還會回來的 - 陸劇吧

2012年時任倫敦市長的約翰遜在為奧運助興活動中被困空中數分鐘,還不忘為英國奧運團隊吶喊助威

當年,倫敦為了成功舉辦2012年夏季奧運會可謂煞費苦心,作為本市「一把手」的約翰遜不惜親自上陣,為英國健兒加油。

約翰遜在東倫敦的維多利亞公園中為奧運專設的巨型露天電視屏幕前嘗試滑行一條新建的45米長凌空滑索,期間眾目睽睽之下被卡在空中,動彈不得。

視頻顯示,可能由於最初躍出時衝力不夠,等滑輪滑到吊索中央時便失去了慣性,使得身體富態的倫敦市長好不尷尬。身處「險境」的約翰遜市長臨危不亂,繼續高舉米字旗,並高聲呼喊英國隊加油。

身為約翰遜大學同學的卡梅倫當時還是約翰遜的上司,這位當年風頭正健的英國首相稱讚約翰遜是一位難得的好市長。

2016年,幹了八年的約翰遜卸任大倫敦市長。離任後,他仍然受到倫敦人民的歡迎。在其任期結束時委託「輿觀」調查公司所做民調顯示,52%的倫敦人認為他市長做得「不錯」,而只有29%認為他做得「糟糕」。很明顯,當市長的約翰遜要比當首相的約翰遜受歡迎很多。

約翰遜擔任倫敦市長期間,推行「公共自行車計劃」,自己也身體力行地每天騎自行車上班,還曾和好萊塢明星「終結者」施瓦辛格一起騎著鮑里斯單車上街,直到他擔任外交大臣後依然如此,獲得民眾的好評。此外,他還支持大倫敦警察在「伊恩·湯姆林森死亡案」中對示威者的執法行為,雖然引起較大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約翰遜任職期間,整個倫敦的犯罪率被認為「得到了有效控制」。

約翰遜:你們等著,我還會回來的 - 陸劇吧

倫敦的共享單車被親切地成為「鮑里斯單車」

如果說卡梅倫在牛津大學混得風生水起的話,他的同學約翰遜只能說處處都被卡梅倫「壓一頭」。卡梅倫被導師稱為「最有能力的學生」,不僅學業出眾,以一等榮譽學士學位畢業,甚至成為同學的老師,還擔任學院網球隊隊長。而約翰遜儘管也有一定知名度,但是擔任辯論社主席期間成績並不突出,最後以二等學士學位畢業,有趣的是,約翰遜也以此為恥。

順便說一下,約翰遜的同級生除了卡梅倫,還有喬治·奧斯本威廉·黑格邁克爾·戈夫傑里米·亨特等人,這些人都成為日後的保守黨大佬,但是有幸成為英國首相的只有卡梅倫和約翰遜。

可以說,卡梅倫、約翰遜這一屆牛津本科畢業生主宰了日後的英國政壇和媒體界。

話說回來,卡梅倫22歲畢業後,就供職於保守黨研究部,因為能力出眾,被調到首相府為時任保守黨領袖、英國首相約翰·梅傑工作,並受到讚賞。卡梅倫不到40歲時就出任保守黨領袖,43歲出任英國首相,一路開掛,可謂是約翰遜的天才同學,要不是折戟在英國是否「脫歐」這件事上,卡梅倫或許有望成為二戰後最出色的首相之一。

反觀約翰遜大學畢業後,事業一直不太順利,換了好幾個工作,先後擔任包括《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旁觀者報》的記者、專欄作家、主編等職務,但是數年間他並沒有取得同行的認可,有同行說他「作為記者,完全不負責任地虛構故事」。

儘管如此,他的文章使他成為時任首相撒切爾夫人最喜歡的記者。約翰遜的記者生涯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在《旁觀者報》擔任主編一職時,吸納了舊識——包括左派畫家和漫畫家,來該報工作,面目一新的風格讓該報訂閱量增加不少,並且開始盈利。

許多觀察人士認為,約翰遜「口無遮攔」的言論、觀點或許給他惹火燒身,但同時也為他積攢了人氣,他還經常在英國多個電視節目中露臉,終於在2001年成為一名議會議員,一干就是七年時間。此時,約翰遜的天才同學卡梅倫已經是保守黨黨首,二人的地位相差懸殊。

這麼說吧,約翰遜也有過少數幾次跑贏天才同學卡梅倫的時候,那就是早早結婚、早早離婚、生了一堆孩子。約翰遜結婚9年後,30歲的大齡青年卡梅倫才結婚,這一點上,卡梅倫完敗。

約翰遜:你們等著,我還會回來的 - 陸劇吧

1987年,約翰遜剛大學畢業就早早結婚,6年後離異,其後與童年的朋友、律師瑪麗娜·惠勒結合,生了四個孩子。在第二段婚姻期間,約翰遜出軌一名藝術家,還有一名私生女。不過約翰遜的第三任老婆並不是這位藝術家,而是他團隊的一名公關負責人——凱莉·西蒙茲,他和西蒙茲也有兩個孩子。也就是說,約翰遜分別和三個女人生了七個孩子,不斷老來得子的他自然經濟壓力巨大。

約翰遜:你們等著,我還會回來的 - 陸劇吧

約翰遜與第二任妻子所生子嗣


約翰遜:你們等著,我還會回來的 - 陸劇吧

約翰遜與第三任妻子先後育有一子一女。

他也是繼布萊爾、卡梅倫後,第三位在任期間配偶生育的首相。

英國「脫歐」成就了約翰遜

但為拯救自己的仕途 約翰遜不惜三訪烏克蘭

卸任市長後,約翰遜完成從國會議員、外交大臣到英國首相的三連跳,要得益於他調轉槍頭支持英國「脫歐」。

2016年公投前,約翰遜在「脫歐」這個問題上的立場相當不明確。他曾在報紙上發表文章主張英國必須脫離歐盟,但同時又草擬了另外一篇文章稱英國必須留在歐盟。

關鍵時刻,約翰遜選擇支持「脫歐」,這就意味著他站在了時任首相卡梅倫的對立面。

「脫歐」派贏得公投後卡梅倫辭職,約翰遜參選保守黨領袖。不過那一次,特雷莎·梅勝出。不過,為了「表彰」約翰遜作為「脫歐」派領頭人所作出的貢獻,特雷莎·梅任命他為外交大臣。

直到特雷莎·梅在「脫歐」問題上束手無策不得不引咎辭職,力主「硬脫歐」的約翰遜似乎成了首相的不二人選。

很明顯,約翰遜每每在關鍵時刻抓住了時機,背叛了自己的舊主。

俄烏爆發衝突半年多以來,約翰遜先後三次訪問烏克蘭首都基輔,大力宣揚英國支持烏克蘭的立場,藉此來轉移國內民眾視線。

4月9日,約翰遜抵達烏克蘭首都基輔,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舉行會談。此後,兩人還在荷槍實彈的士兵保護下漫步基輔街頭,並且獲贈一個大公雞雕塑。這隻公雞其實是來自於烏克蘭博羅江卡(Borodyanka)一個普通居民家的櫥櫃,這個居民的家被俄軍炮火摧毀後,櫥櫃和櫥柜上的這隻「公雞」緊貼在僅存的牆上,堅強地倖存下來,被譽為烏克蘭的「雞堅強」。

僅僅兩個月後的6月17日,約翰遜再次到訪基輔,這次約翰遜不打算直接給錢了,而是要解決烏方的燃眉之急,表示英國將繼續向烏提供軍事裝備及大規模軍事人員訓練計劃,該計劃最快每4個月將可為烏訓練多達1萬名軍事人員。

即使得知自己無法保住首相大位後,約翰遜在8月24日第三次訪問了基輔,當天是俄羅斯對烏克蘭開展特別軍事行動整半年的時間節點,也是烏克蘭獨立日

約翰遜:你們等著,我還會回來的 - 陸劇吧

約翰遜:你們等著,我還會回來的 - 陸劇吧

約翰遜:你們等著,我還會回來的 - 陸劇吧

圖:從春天到夏天,約翰遜送彈藥、送錢,作為回報,澤連斯基送了只雞、自由勳章,以及發表了一封「表揚好朋友」的公開信。

約翰遜政府是整個西方國家最不遺餘力支持烏克蘭的國家,難怪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新首相特拉斯宣布勝出後,還發文感謝約翰遜,並且給他起了一個烏克蘭名字「Johnsoniuk約翰遜紐克」。

約翰遜:你們等著,我還會回來的 - 陸劇吧

約翰遜在烏克蘭人那裡贏得了空前的尊重,卻失去了他的天才同學的尊重,卡梅倫在任時期,他領導的唐寧街10號團隊一名高級助手曾敦促英國一個名為「動量」(Momentum)的左翼政治組織活動人士在約翰遜的房子外傾倒動物糞便,目的是在最後關頭阻止英國「脫歐」。

傾倒動物糞便,這麼幼稚的事情都幹得出來,英國政治也蠻具有戲劇性的。

約翰遜:你們等著,我還會回來的 - 陸劇吧


作者丨楊穎,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

編輯丨張思南,直新聞主筆,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特約評論員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