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一部短劇看過之後能給我這樣的觀感:強烈想推薦給別人看。
《仁心》以飽滿的筆觸刻畫人生百態,講述了只懂得治病救人而對人情世故一竅不通的規培醫生慧慧周,經過一路歷練,練就醫者仁心,劇情緊湊卻能幹凈流暢又真實感人,實屬不易。
每一幕人生百態都直戳人心,值得回味良久。
這一幕讓人揪心,一個媽媽把孩子交給周醫生後,不顧女兒追趕,就要坐大巴離開,看得出孩子和媽媽都很不舍。
鏡頭一轉來到急診室,孩子醒了,可是媽媽被蓋上白布推走了。簡單的兩分鐘劇情以及簡短的台詞,蘊含的內容卻很豐富。可能有人會說沒看懂這一幕,但是很多觀眾已經在評論區表達了對短片的深刻理解。
醫生的崇高之處在於,他們在去往彼岸的路上渡人渡己,向死而行,向光而生。當看到劇集里最後的描述:急診是救命的第一關卡,我想守在那。我們對醫護人員更敬重了,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次次奮力救護,醫者之信念,就是全力以赴,治癒更多的人。醫生心中的大愛,職業操守、責任感和使命感,都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更多的人。
這一集的情節同樣看得人心疼,周醫生對小女孩的媽媽說:因為費用的關係,醫院這邊可能沒辦法再住下去了。70萬一針的葯女孩媽媽賣房也無以為繼,只能準備放棄,看到這很多觀眾已經眼眶發紅,止不住情緒。
周醫生也一樣,聽到藥品價格談判沒有想像中順利那一刻,那種無能為力的無助感,實在是讓人揪心又難過。
畫面一轉,很多人被感動到流淚,看到周醫生激動地跑去跟女孩媽媽說談成了的那一幕,看得人淚流滿面。不由想要現實的新聞報道里,國家醫保局談判代表張勁妮將 70 萬一針的救命葯砍到了 3.3 萬,她是那些病患心目中真正的平民英雄。這一集我們太容易與角色一同哀傷,最後又跟著欣喜,因為每一個畫面里,我們都彷彿看到了千千萬萬病患家庭,鏡頭所拍攝的,都是發生過的真實故事的縮影。
再看另外一集,醫院裡,周醫生正在給一個男病人處理傷口,男病人旁邊的女人有些不自然。還說了一句「咱們在這裡,萬一被發現怎麼辦」。男病人表情也緊張不安,聽到另外一個女人問處置室在哪後,他立馬躲起來。
看到這兒,觀眾心裡打了個問號,難道是男士在外面找小三遇到了原配?不想被發現趕緊躲起來?直至鏡頭轉至其他人物,該場景中人物的關係才清晰起來,觀眾也跟隨劇情了解到了原委,原來男生與女士已經離婚,只是孩子不願意看到父母分開,也接受不了新的媽媽。
心理學家榮格說過:「父母對孩子最不好的影響,莫過於讓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沒有好好過日子。」這裡引發很多離婚父母的深思,站在孩子的立場,希望每個家庭都能找到自己的相處之道,既然選擇了婚姻就不做對不起婚姻的事,選擇了孩子就要對孩子的成長負責。
另外一個故事,則是讓我們看到了老人與家人的情感。老人也許腦子會糊塗,但對家人的愛不會含糊,孩子馬上要做手術,但醫生卻說因為術前進食,手術改期,兒子和媳婦都以為是老人給了孩子吃的才導致手術改期,都紛紛責罵老人。
直到老人不見了,兒子去看監控才知道,原來老人沒有讓孩子吃東西,而是孩子自己要吃,老人雖然糊塗,但是一直在為家人著想。這樣的溫情故事,憑藉真實的生活感和對愛的堅持表達,塑造了一個治癒系群像,用細膩的情感表達去治癒觀眾,也提醒我們對家裡的老人多一份理解與關愛。
當然《仁心》中要說感觸最深的故事,當屬52歲的高齡產婦多次嘗試懷孕生子這一集了,背後的故事,映照了當下我們對於生命的理解與敬畏,讓觀眾在思考多維度情感與人生的同時,收穫更多溫暖與感動。
52歲的高齡產婦在兒媳婦的陪同下被推進醫院,手術室里情況不容樂觀,手術室外兒媳婦在焦急地等待,原來這位產婦是位英雄母親,她的兒子完成了英雄使命,而她在為兒子完成子女的使命,生育帶來的的苦難和風險,身為英雄母親的她比誰都更有發言權。好在最後醫生宣布「母女平安」,觀眾也跟著喜極而泣。
《仁心》這部短劇從患者的角度,用簡單的故事體系,透過起伏跌宕的劇情,呈現悲憫的視角和情感的溫度,體現就醫和治療過程中焦慮、渴望、親情、愛情等情感,其中有很多在其它場合、事件中體驗不到,或者表現型態不一樣,所以才顯得更加能讓觀眾共情。
在短劇里,我們可以看到人生百態:有52歲的英雄母親為替兒子完成子女使命不惜一切成為高齡產婦生子;有兒子在誤會母親後懺悔自責;有孩子不願意看到父母分開的純真情感;有家庭被70 萬一針的救命葯為難的窘迫;有母親不得不離開孩子的不舍……很多個取材於現實的病例串聯起整個故事和人物,看完不乏很多令人淚奔、感動的場景。
所有的故事中,以周醫生為首的醫生群體除了給患者生理上的治療,還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去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盡顯醫生的仁愛和溫情,也讓觀眾體味出人性的溫暖底色。
劇情還在更新,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真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