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翔炳: 銀幕變遷看發展, 歲月留聲在鄉村

電影快訊 1924℃

風雨七十載

初心永不忘

銀幕變遷看發展

歲月留聲在鄉村

他與共和國同齡。從上世紀70年代起,一塊白色幕布、一台電影放映機,伴隨著老膠片「噠噠噠」的轉動聲,他走遍遠安農村的角角落落,用肩扛手提為老百姓提供精神食糧。70年時光飛逝,黑白老電影變成了彩色,機械放映變為了數字放映,電影屏幕由小變大,他是遠安電影事業發展的見證者。今天的《我和我的祖國》訪談,讓我們一起去走近老電影放映員周翔炳的光影歲月。

周翔炳: 銀幕變遷看發展, 歲月留聲在鄉村 - 陸劇吧

「那天大雪紛紛下,我娘生我在船艙……」這首《看天下勞苦人民都解放》是老電影《洪湖赤衛隊》中的插曲,周翔炳得空都會唱上兩句。近二十年的農村電影放映生涯,每一首老電影的插曲旋律,都是老周心中難以忘卻的記憶。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遠安廣大農村,老百姓們的文化娛樂生活十分匱乏。勞動之餘能夠看上一場露天電影,已是一種最奢侈的享受。

周翔炳:日起日落,早上農田裡做活,晚上一黑就睡覺。沒有其他的文化活動。農村基本沒有。1971年,政府為了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以區為單位成立放映隊,在全縣招選放映員。時年22歲的周翔炳因年輕有文化、政治可靠,被區電影放映隊選中,從此與農村電影放映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一干就是十七年。在老周家裡,至今仍珍藏著一個老舊的筆記本,十七年間的放映信息,記載的清清楚楚。

周翔炳:最早是1954年,湖北省直屬隊派了一個隊到遠安縣來,派了4名職工,這是1954年,屬於省管的,直屬管理,當年他們放映了58場,觀眾人數(累計)達8萬多人,8萬多人這是最早一個隊。

正如久旱逢甘霖,遠安農村電影放映工作的開啟,受到了廣大農村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村頭屋場里冒嚴寒頂酷暑看一場電影,成為那個年代人們美好的回憶。

周翔炳:到農村放電影那時候是非常受歡迎的,村裡幹部也熱情,群眾也迫切希望,你比如說,放電影是晚上放,在這個村裡放電影,還沒黑那些學生搬著凳子,有的天還很亮就在那等著。一放電影,周圍村裡的群眾都來,有時最高達幾千人, 你像廣坪、荷花店的,像這樣的,一放電影,周圍幾個村的群眾都來,那真是人山人海。

為了讓更多的群眾能夠看上電影,遠安農村電影放映隊伍不斷發展壯大,1956年,在省電影放映隊的基礎,遠安成立了縣電影隊;到1966年,當時遠安的每個建制區都有了自己的電影隊;隨後又發展到每個公社甚至每個村,都有了自己的電影放映隊。

周翔炳:遠安的電影事業最輝煌的年代是1983年、1984年,1983年,當時是58個電影隊,這個放映場次是11901場,觀眾(累計)達515萬。

農村電影放映事業的逐步發展,離不開電影放映員的艱辛付出。上世紀七十年代,遠安廣大農村仍有一部分地區沒有通電,已通電的地區電壓也極不穩定,達不到電影放映的要求。帶著發電機走村入戶,是當時放映員的標配。

周翔炳:一個發電機大概是180斤到200斤,發電機,那是5匹馬力的,這非得要兩個人抬,在加上老式的放映機一般是5個人送設備,送到下一個村。

交通不發達的時候都是山路,你像這個村轉到那個村,比如說九女溝里上楊柳,那多陡的坡,那還要把設備運上老楊柳,從鹽池到瓦屋,最陡的像周家埡到太平頂,我們還到太平頂陳家埫,到那裡放電影。

放映機我們自己背著,一直背著在,那大概有將近30斤,影片有將近20斤,熒幕有10多斤,所以這樣都是我們自己帶著在轉點。背一背歇一歇,背一背歇一歇,一個人大概七八十斤重的東西。

寒來暑往,春花秋實。老周和同事們用雙腳走遍了遠安的山山水水,用肩扛手提為老百姓提供精神食糧,也見證了我縣電影事業的發展和輝煌。80年代後期,國家改革開放取得階段性成果。電視機、錄相機等家用電器進入尋常百姓家,足不出戶在家就可收看電影,電影放映機構也不斷發展變遷。

周翔炳:在1980年呢,就是電影體制改革以後,就成立了遠安縣電影公司。電影公司到2002年、2003年結束,把剩下的人就合併到廣播局了。

從1986年購買的第一台黑白電視機開始,到如今的超大屏數碼電視、電腦和智能手機的不斷更新換代,作為老電影放映員的老周也充分享受著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帶來的成果。待在家裡只需輕點滑鼠,就可以觀看網路電影,通過智能手機觀看電影更是方便快捷。

與此同時,電影放映技術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老周「時代」的膠片電影到如今高清數字電影全面普及。城市裡,人們坐在寬大舒適的影院里,盡情享受3D電影帶來的視覺盛宴;而在廣大農村,隨著國家「2131」公益電影放映工程的實施,高清數字電影依然送到田間地頭,屋場院落,老百姓看電影的需求得到切實滿足。

徐澤明

洋坪鎮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員

現在的數字電影國家要求是一個村一個月一場,我們洋坪有22個村,全年的任務就是264場,我們都是按照要求,一個月一場放到位了,而且老百姓也是非常歡迎的。

譚昌龍

洋坪鎮洋坪村六組村民

我們那個時候小時候看一場電影要趕十幾里的路。現在條件好了,每隔個把多月,兩個月啊都有送電影下鄉啊,我們都能夠接受電影的教育啊。

譚大煥

洋坪鎮洋坪村五組村民

現在政策好了,電影經常放,縣裡經常送戲下鄉,送電影到我們鄉下,到我們村裡,國家真正做到了國富民強,現在我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落實習主席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日子越來越好,國家富,民富強。

如今,已經70歲高齡的周翔炳早已不再走村入戶放電影,但一切的發展變遷,他看在眼裡,喜在心頭。

周翔炳:我們的心情上還有些留念,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講,科學發展了,社會在進步,所以你這個形式落後了,現在有科技的東西,先進的東西替代了你過去那種落後的宣傳形式了,所以這個我們也感到高興。

來源 《遠安新聞》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