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和李安: 一個代表「文化」的導演和一個代表「文明」的導演

電影快訊 1956℃

「文化」是一個極其複雜的辭彙,它包含了太多內容,也太容易被曲解。在特里.伊格爾頓的《論文化》中可以看出比較完整客觀的關於文化的定義。

張藝謀和李安: 一個代表「文化」的導演和一個代表「文明」的導演 - 陸劇吧

特里.伊格爾頓表示,文化有四種主要含義:

第一:大量的藝術性作品和知識性作品。

第二:一個精神與智力發展的過程。

第三:人們賴以生存的價值觀、習俗、信仰以及象徵實踐。

第四: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

最初,文明和文化是兩個非常相似的詞,不管是指射還是意義都非常接近。到了現代,文明和文化的分裂越來越明顯,並且所承載的意義和可解讀性完全不同。

如果文化代表著精神性的東西,那麼,文明則代表著物質性的東西。

在《論文化》中,特里.伊格爾頓舉了一個這樣的例子:穿褲子是文明的。讓你的僕人幫你穿上褲子,不要讓它在你走進客廳時在膝蓋周圍起皺,就更文明了。

可見,文明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它代表了一種有格調的生活方式。

從這個角度來看,文明是文化的基礎,而文化是文明的內在表現。

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文明有很實際的內容,這些內容關乎人們的消費理念、道德倫理以及法律法規。而文化則是一種精神性的表現形式,它代表了當前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

張藝謀和李安: 一個代表「文化」的導演和一個代表「文明」的導演 - 陸劇吧

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我們很容易給一些電影貼上文化或者文明的標籤,比如,某些電影反映了特定時代的人們的精神狀態,或者這部電影的意義在於反抗工業文明對自然的破壞等等。

但從這樣的描述上來看,很難區分出哪種電影更高級,事實上,在特定的語境中,沒有高級與低級之分,就像張藝謀和李安之間的對比。

在我眼中,張藝謀和李安之間的區別實際上就是文化和文明的區別。

張藝謀和李安: 一個代表「文化」的導演和一個代表「文明」的導演 - 陸劇吧

張藝謀的電影代表了特定時代的中國文化,從他第一部導演作品開始,他就給自己的電影貼上了時代性的標籤,正是這種標籤讓他的作品擁有了代表中國文化的資格。

拍攝於1987年的紅高粱,以濃烈的色彩和奔放的風格,將敘事和抒情結合在一起,在虛實之間譜寫了一首民族的讚歌。這部電影將電影語言的魅力發揮到極致,在被色彩震撼之餘,觀眾可以從中感受到濃濃的中國文化特點。

這種特點和風格在他之後的作品也有體驗,《菊豆》、《秋菊打官司》、《活著》、《大紅燈籠高高掛》等影片同樣也體現出了張藝謀的文化理念和電影風格。

從《英雄》開始,張藝謀走上了拍攝大片的道路,雖然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張藝謀依然將中國文化在電影中進行了延伸,不管是《英雄》中的歷史恩怨,還是《滿城盡帶黃金甲》中的權謀和殺戮,「中國文化」已經成了張藝謀電影中的一部分。

《影》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集大成,也是張藝謀藝術風格的巔峰。

但很多觀眾表示《影》過分追求形式,導致內容空洞無味。故事缺乏歷史的厚重感,細節經不起推敲。

這是因為,張藝謀的電影代表了中國文化,文化本身就是形而上的。

李安作為一位大器晚成的導演,在他早期的作品「父親三部曲」中,每部電影都有一個主題。

雖然電影風格完全不同,但從敘事層面來看,三部電影代表了李安的視角。作為一個華人,他所感受到的家庭、親情以及社會問題。

但是,李安的作品是美國電影工業的產物,所以他的每一部作品都非常完整,因為李安的電影從一開始面對的就是市場,就是觀眾。

製片人特德.霍普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是關於《與魔鬼共騎》的。

李安在1999年拍攝的《與魔鬼共騎》遭遇了票房慘敗,這部電影的成本是3200萬美元,但只有63.5萬美元的票房。

並不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品質問題,比如在電影製作和發行的中途換了公司,電影的版權方USA電影公司被環球收購,而後被轉賣。

而且在營銷部分的眼裡,由於這部電影選擇的都是年輕演員,沒有大明星,所以在營銷上也沒有花太大的心思。

特德.霍普表示:就一個想要在這個行業里不斷發展的導演而言,人們看重的是導演能駕馭多大的製作成本。

就李安所處的整體環境來看,他身處在一個電影工業異常發達的國家,好萊塢關注的是投資和回報,所以李安也必須尊重這樣的遊戲規則。

李安說,沒想到自己會走到今天的局面,稱大概是時勢造英雄。

「時勢」實際上代表的就是文明。

日常生活越是乏味、空洞、貧乏,文化理想就會被抬的越高。九十年代的張藝謀恰逢時代劇變,他的電影既有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堅守,也有對搖搖欲墜的文化的表現形式的擔憂。

物質文明越粗俗,文化便會顯得崇高而脫俗。在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之下,李安就像一位匠人,不斷推陳出新,帶來新的視覺體驗。同時,李安也在電影中不斷添加文化元素,使其有別於其他商業電影,讓自己的電影既有觀賞性也有藝術性。

文化和文明之間的關係很難說清,簡單來說,文化帶有浪漫主義色彩,它在某些特定的語境下才能成為時代的標誌。而文明則是務實的、物質的,它建立了穩定的物質基礎,給「文化」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給無數啟蒙運動以及革命提供了溫床。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