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在影壇上很獨特的影片《漂網漁船》

電影快訊 1035℃

大家好我是影視推薦喵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是《漂網漁船》,出品方是:(英)帝國市場委員會電彩部、新時代渺片公司。片長為49分鐘,導演是約翰·格里爾遜。以下是導演簡介,約翰·格里爾遜(1898-1972),出生於英格蘭一個鄉村教師之家。1915年,格里爾遜考人格拉斯哥大學攻讀人文學科,人學不久,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需要他參加了「皇家海軍預備軍」,在北海掃雷艦隊服役。1924年,他獲得機會赴美學習社會科學。在接下來的三年里,格里爾遜在美國學習新聞、電影和其他影響公眾奧論的傳播手段,在這一段時期的學習中,格里爾遜對於將電影作為一種有效影響公眾奧論的手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27年他回到英國,開始將這種興趣付諸實踐,通過同帝國市場委員會的接洽,他成為了其中電影部的官員。當時英國的財政大臣是英國魚工業的權威,格里爾遜本人又對海洋有著很深的眷戀。經過雙方協定,格里爾遜開始拍攝他的第一部紀錄片《漂網漁船》。1929年秋,影片完成,初次放映即獲得了熱烈的好評。《漂網漁船》的成功使格里爾遜能夠進一步實現自己的理想。此後他將主要精力用在了完善帝國市場委員會電影部和培養新的製作者上,在他的身邊漸漸聚集起了一批優秀的紀錄片製作者,世界上最早同時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次記錄電影運動一英國記錄電影運動—由此開始下面是內容簡介,全片分為四個部分,影片為無聲片,因而會不時在片中插人一些簡要的說明文字第一部分開頭的說明文字是統括全片的,大體的意思是說,捉描鮮魚的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已經由從前田園詩般的漁村和航海,變成了當代由蒸汽機和鋼鐵構成的史詩。雖然漁民依然居住在他們古老的漁村裡,但他們同時也是現代工業勞動者。

一部在影壇上很獨特的影片《漂網漁船》 - 陸劇吧

隨即,影片從一個海邊漁村的全景開始。漁民工人們打算出海捕魚。他們走向港口。港口停靠著大量的蒸汽輪船。漁民熟練地裝載、燒爐、解繩、出海。離港的輪船快速地行駛在北海上漸漸地接近了鱗魚群。影片以一個一群鯡魚的鏡頭結束了第一第二部分從鯡魚群的鏡頭開始,字幕交代輪船航行了40海里。漁民、工人們開始撒網。網長2英里,工作持續到傍晚。夜晚降臨,長長的漁網漂浮在海面上。在水下,成群的鱗魚游進了漁網。偶爾,鯊魚和鰻魚的襲擊將魚群衝散。而這時,人們正在睡覺。黎明伴隨著大浪到來。船在風浪中顛簸。人們被叫起床這一段落在人們從船艙攀上甲板時結束。第三部分開始,穿戴整齊的漁民魚貫而出。他們在機器的幫助下,開始收網。大量的鯡魚隨著收網的過程被抖落在甲板上,天氣變得越來越糟糕,收網的人們需付出更大的辛苦。終於收網的過程完成了。經過8小時的勞作,捕撈的工作結束了。為了趕上早市,輪船開始全速返航,本段在破浪的船頭上結束。第四部分,輪船在顛簸中返港。港口熱鬧非凡,商人和販子早已集聚於此。觀眾直看到的這艘船收穫最豐也回來得最晚。討價還價的聲音覆蓋了一切,這是一個面向世界的市場鯡魚被裝入不同的容器(簍、箱、桶),交由不同的交通工具(馬車、汽車、火車、船)運往世界各地了,全片以一列冒著煙,行駛在鐵路橋上的火車的全景俯拍鏡頭結束下面是關於這個影片的分析,第一點是題材的開創性在世界電影史上,《漂網漁船》很可能是第一部這樣的影片,它表現的是一般人類社會中的普通勞動者和事件,這意味著,它沒有以一種獵奇的心態拍攝同製作者和主要觀眾所處的環境相異的景色或文明;

一部在影壇上很獨特的影片《漂網漁船》 - 陸劇吧

它以固定的一群人作為最主要的記錄對象,這意味著,它不是當時已有的以一個城市或地域的綜合生存狀態為表現對象的注重形式感的抽象的「交響樂」式的影片;它是實景拍攝的井且沒有使用職業演員,因此,它絕對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故事片」由於以上三項原因的存在,《漂網漁船》的選材和製作是具有開創性的,其製作理念也是嶄新的。在影片完成不久之後,這樣的開創性和製作理念改變了電影在人類社會中的存在意義。同比更早出現的同樣寫入世界紀錄片史的《北方的納努克》《柏林,一個大城市的交響樂》相比,《漂網漁船》所提供的這種製作理念和形式都為後來紀錄片的發展提供了更為重要的參考範例,從它開始,很大一部分紀錄片開始具有以下重要特徵:1.採取一種非抽象化的、易於理解的敘述方式;2.表現同一般普通生活密切相關的真故事二、編排的原則《漂網漁船》的選材和理念是具有開創性的,但在表現方法上卻主要是繼承性的。概括地說,影片所展現的主要是捕撈鯡魚的勞動者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影片的實際拍攝時間卻歷經了幾個月。但是,無論素材是何時拍攝的,拍攝的時間跨度有多久,影片所要傳達給觀眾的是:這是一天之內發生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講,影片的「時空」都不是嚴格的「記錄」,也不符合嚴格的「真實」的要求。

一部在影壇上很獨特的影片《漂網漁船》 - 陸劇吧

這是利用「真實」的素材編輯的虛構」的一天。觀眾看到的不是真實的事件,而是一個由真實的片段組成的非常接近真實的「故事」。這同格里爾遜的製作理念相關,在《記錄電影的首要原則》一文中,格里爾遜提到首要原則:1,我們相信,可以利用一種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藝術形式挖掘電影之把握環境、觀察現實和選擇生活的能力。攝影棚影片大大地忽略了銀幕敞向真實世界的可能性,只拍攝在人工背景前表演的故事,記錄拍攝的則是活生生的場景和活生生的故事:2.我們相信,原初(或天生)的演員和原初(或天然)的場景能更好地引導銀幕,表現當代世界,給電影提供更豐富的素材,賦予電影塑造更豐滿的形象的能力,賦予電影表現真實世界中更複雜和更驚人的事件的能力,這些事件比攝影棚的智者拼湊出來的故事複雜得多,比攝影棚的技師重新塑造的世界生動得多;3.我們相信,取自原始狀態的素材和故事比表演出來的東西更優美(在哲學意義上更真實)。可以看出,格里爾遜所提出的首要原則主要是針對當時在攝影棚內拍攝的故事片,在當時,紀錄片和故事片還沒有具體、嚴格的分別。

從「原則」中可以看出,格里爾遜所要求的重點並不是「真實」,他之所以選擇「真實」,是因為「真實」更豐富」、「複雜得多」、「生動得多」、「更優美」。《漂網漁船》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格里爾遜的這些原則,它大量借鑒了「故事片」的編排理念和剪輯方式,全片的表達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是具有戲劇性的。例如,在影片第三部分中出現的暴風雨是格里爾遜等待了好幾個星期才等到的,但在編輯過程中格里爾遜並未對此進行說明,而是將這場暴風雨普通化到這看似平常的一天之中,以更好地表現格里爾遜想要表現的影片的主題:普通勞動者的熱情和勇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