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和沙溢爭吵, 暗諷其不遵守職業道德, 沙溢: 「我是演員」

電影快訊 1192℃

郭敬明和沙溢為了作品吵起來了。

在節目《演員請就位》最新宣傳片段中,郭敬明由於和沙溢因為一小段戲的表現手法發生爭吵,視頻中可以看出,對於作品中關於中年夫妻說出「離婚」的表現,兩個人有明顯不同的想法。

「這一段你會(演)到非常生氣嗎?我希望你做幾分,一分一分推進,推進到最後爆」作為導演,郭敬明希望沙溢在這一段戲中,表現出「爆」,肆無忌憚的表現中年崩潰,從而讓畫面呈現齣戲劇張力。

郭敬明和沙溢爭吵, 暗諷其不遵守職業道德, 沙溢: 「我是演員」 - 陸劇吧

但沙溢的想法卻完全不同,「我如果表現的特別爆,那像觀眾表現了這一對夫妻,第一次提出離婚」

郭敬明和沙溢爭吵, 暗諷其不遵守職業道德, 沙溢: 「我是演員」 - 陸劇吧

之後,導演郭敬明和演員沙溢就為這一爭論展開探討,情緒愈演愈烈,郭敬明說出「其實作為一個演員...」注意到自己快出格了,欲言又止。

沙溢直接說:「你說 我是演員」

郭敬明和沙溢爭吵, 暗諷其不遵守職業道德, 沙溢: 「我是演員」 - 陸劇吧

郭敬明便說出自己的觀點:「我認為作為一個演員,我們的天性是尊重劇本,在劇本哪怕是很荒謬的情況下,我得讓它合理的去實現」

一段綜藝節目的小任務,讓郭敬明直接上升到演員職責問題,看出來郭導是真的認真了,但換一個方向看,這不僅僅是郭敬明和沙溢之間的爭論。

而是現實主義和戲劇化表現的爭論。

郭導有著初做導演人的共性——太想表現,他總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裡能出現巨大的表演張力,戲劇張力,總是幻想著作品裡出現大悲大喜,人物的心理歷程更是在屏幕中直接表現出撕裂的心態。

從郭敬明以往的作品《小時代》《爵跡》中也不難看出,拋開電影本身的製作水平不談,他的作品中充斥著崩潰,嚎叫,復仇,這些極端化的字眼。

這無一例外的是為了戲劇化而服務的設定,但確實在熒幕前能讓觀眾感受到明顯的心理變化和記憶點,但是丟失了一樣東西,那就是真實性。

他的故事基本上不會在現實中發生的,即便是有些許雷同,但相差甚遠。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種感受,反正得哥最近幾年就發現自己的觀影心態發生了變化,從以酷愛看科幻片,動作片,類型片。

到現在對故事片甚至文藝片等現實主義電影甚是喜愛,或許是年齡的變化讓我對影視作品有了追求,我希望能從影視作品中,看到真實世界的軌跡,也映射到自己的人生。

我想這也是韓國現實主義電影最近幾年在國內異常火爆的原因。

我並不是說戲劇化就是LOW,但當你看完一部電影,就像剛吃完一份美味的甜點。

吃的時候或許津津有味,吃完之後,也只是被消化成一堆蛋白質、無機物、脂肪、未消化的食物纖維,它甚至都沒有什麼營養存在體內。

但現實主義電影就完全不同了,舉個最直白的例子,當年那個《熔爐》,以校園幼兒性侵為切入點,殘酷又直白的揭露了一段歷史,從而衍生的《熔爐法》,按照現在的話說就是「打破了次元壁」,用電影影響了法律啊。

基於現實軌跡的電影,熒幕上雖然沒有什麼火爆的畫面,曲折的劇情,但它會在潤物細無聲中慢慢抓住你的心臟,稍微有一點力道,就能讓你痛不欲生。

這就是真實的力量,共情的力量。

話又說回來,沙溢和郭敬明一起合作的這個作品,劇本本身也是展現小人物生活里的焦慮,劇本的出發點更是讓你,讓我,讓大家產生共情,從作品感受到自己。

沙溢在後半段,也講了自己的想法:「我們想營造一個假象就是,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說了,如果這是常態的話,就會顯得特別的生活,特別真實」

沙溢想要的,正好是真實。

他想要這短短的一段戲,能夠展現出背後的信息量,讓「離婚」這一話題,成為劇中人物的家常便飯,也讓「第一集」變成了「第十集」。

這段戲雖然會讓觀眾平靜的看完。

但細思極恐。

讓觀眾感受到背後發涼,真真切切體會到劇中人物的焦慮,這才是沙溢想要的。

後來的片段中,郭敬明導演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稱自己可以接受演員對劇本的建議,畢竟這是對工作負責的表現,也接受了沙溢的提議,兩個人達成了共識。

嗯,不錯。

郭導這麼多年的摸爬滾打,也成長了不少,希望在此節目中和陳凱歌導演,李少紅導演的互動中,能得到更多成長吧。

你覺得我說的對嗎?歡迎探討!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