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影史「十大殺手」之一回歸大銀幕, 暗諷恐怖的人工智慧

電影快訊 1205℃

去年,老頑童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在自己大賣的科幻電影《頭號玩家》中將美國流行文化符號打包售賣,送出了令全世界影迷都瘋狂的「豪華電影大禮包」。其中,有位手持短刀的人形玩偶一閃而過,殺敵無數,嚇得影片中的反派人物們魂飛魄散。

好萊塢影史「十大殺手」之一回歸大銀幕, 暗諷恐怖的人工智慧 - 陸劇吧

老影迷們一看,便心領神會,因為它就是國內外影迷的童年惡夢之一,鬼娃Chucky。1988年,一部《鬼娃回魂》(Child's Play)低調上映。米高梅公司一開始沒有對這部小成本電影寄託太多希望。

好萊塢影史「十大殺手」之一回歸大銀幕, 暗諷恐怖的人工智慧 - 陸劇吧

結果影片上映數日後,就迎來了大批影迷抗議,一度把米高梅公司圍得水泄不通。很多家長影迷認為,這部以玩偶為主角的恐怖片渲染了大量暴力元素,極有可能對小孩子產生不良影響,讓他們誤解和沉溺於暴力行為當中。

好萊塢影史「十大殺手」之一回歸大銀幕, 暗諷恐怖的人工智慧 - 陸劇吧

導演湯姆·霍蘭眼看局勢不對,嚇得躲在公司里不敢外出,幸好有為聰明的同事想盡各種方法才解圍,勸退了大批前來抗議的影迷。此事兒還登上了各大媒體,一度讓米高梅公司非常擔憂。結果大難不死後,影片開始大賣,票房高歌猛進,最後還成為了當年票房亞軍。

要知道,《鬼娃回魂》可以一部地地道道的限制級電影,觀眾範圍有限,屬於較為小眾的影片,最後卻意外拿下票房亞軍,讓米高梅高層欣喜若狂。

但冷靜下來的高層始終覺得「鬼娃」是個易燃品,最後順水推舟,把版權讓給了「家大業大」的環球公司。精明的環球公司如獲至寶,連續拍攝了多部續集,雖然口碑平平,但依靠獨特的鬼娃形象,硬是獲得了超過預期的票房回報。

這部電影的主角,玩偶Chucky也和其他好萊塢恐怖片經典人物一起,成為了影史十大變態殺人狂之一,蛻變為好萊塢流行文化的永恆印記。

《鬼娃回魂》系列在後期的幾部作品中,嘗試改變Chucky的外貌和殺人手法,因此帶給觀眾新鮮感。Chucky之所以臭名昭著,就在於他人小鬼大,彷彿披著羊皮的狼,打架和殺人的手法千奇百變。比如突然用嘴巴咬人;

經典的短刀,或者各種順手的武器;甚至連繩子都可以成為意想不到的獵殺寶貝。

在老版本中,Chucky名字的由來與Charles Lee Ray有關,影片里他是個冷血的連環殺手。

而Charles Lee Ray的名字又來源於美國社會現實中三個著名的殺手。Charles Manson,1969年他殺死了著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妻子,這起恐怖事件今年被昆汀·塔倫蒂諾搬上大銀幕,拍攝成了《好萊塢往事》。而Lee Harvey Oswald,是1963年他射殺美國總統肯尼迪的兇手。James Earl Ray,1968年他暗殺了馬丁·路德·金。

在《鬼娃回魂》首部曲里,Charles Lee Ray開頭就被警察逮住,並身受重傷,臨死前他用巫術將自己的靈魂附在一個玩具娃娃身上,鬼娃由此誕生。Chucky是他曾經用過的綽號,從此,鬼娃的目的只有兩個,不斷復仇泄憤,以及想辦法變回人形。

一部又一部《鬼娃回魂》系列的播出,讓鬼娃形象深入人心,化身許多影迷兒時的夢魘。編劇唐·曼西尼承認,鬼娃的故事創意起源於經典劇集《陰陽魔界》中一個關於洋娃娃的故事,大致類似於《安娜貝爾》,講述洋娃娃殺死小女主人的恐怖經歷。

另一個創意來自當時風靡全美的廣告,一個叫做Buddy的玩偶。這個有點像《玩具總動員》里的玩具主角一樣,能說幾句話的新鮮玩意,在鋪天蓋地的營銷廣告下,成為了當時的熱門產品。為了諷刺消費主義的洗腦宣傳,唐·曼西借熱點,創造出了一個殺人玩偶。

1988年,首部曲大賣,但之後環球公司拍攝的續集都是為了消費情懷,兜售票房的流水線作品。

各種損招盡出,比如讓玩偶的臉上有刀疤;甚至不斷給Chucky增加「家庭成員」,組成恐怖殺人小組。系列片朝著B級血腥片的道路一條道走到黑,各種大尺度戲碼相繼上演,只為博眼球。

編劇和導演不思進取,始終抱著邪魔附體的思路編排故事,讓影片失去了新意。

終於,今年《鬼娃回魂》系列宣布重啟。唐·曼西尼依舊擔任編劇,但故事有了全新的切入點,鬼娃從殺人魔附體,變成了人工智慧的機械叛變。《終結者》系列、《黑客帝國》系列等好萊塢大片讓觀眾熟悉了人工智慧的兩面性,甚至讓人懷疑科技究竟給人類帶來了便利,還是會造成人類的毀滅。

現實中,人工智慧飛速發展,從蘋果手機的語音助手,到各種網路魔盒,再到人氣爆棚的阿爾法。人工智慧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

全新的《鬼娃回魂》就以人類的科技焦慮,人工智慧為切入點,讓鬼娃有了全新的「回魂」方式。故事講述卡斯蘭科技公司開發出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產品Buddi。

Buddi能通過雲端技術連接上卡斯蘭科技公司的龐大資源,完成控制電器,播放歌曲,智能搜索,人工對話,操控大多數電子產品的任務。

Buddi設計的起初,是為了陪伴兒童玩耍,一方面幫助兒童獲取知識,另一方面為原子化社會裡兒童驅趕孤獨。

但一起意外發生在代工工廠里。不堪忍受羞辱的工程師修改了一個玩偶Buddi的程序,解除了其限制條款,讓它獲得了學習的許可權,而不受各種約束。這個玩偶兜兜轉轉流落到了小男主角手裡,它的獨立和學習功能讓它得到了小男孩的喜愛,兩人成為了最好的朋友。

有了學習功能不代表會不斷進化,反而會因為不受約束而誤解人類的行為,帶來可怕的後果。

影片中,鬼娃Buddi並非暴力的原生起源,恰好相反,看似天真無邪的兒童才是教會Buddi使用暴力的老師。

片中,一群小孩圍坐在一起觀看限制級暴力大作《電鋸殺人狂》,裡面令人不適的暴力場景卻被他們當做笑料。面對嗜血殺人狂的暴力行徑,他們視若無睹,反而表現得異常興奮和快樂。

這讓Buddi誤以為極端的暴力能使人快樂。而Buddi使用暴力只是為了博得小男孩主人的認同和喜愛。電影渲染了暴力,誤導了兒童,而小孩的反應又令Buddi誤解了暴力代表的意義,在一連串誤解下,一代殺人狂正式重回銀幕。

其實科技是中性的,不帶批判性的,其導致的結果,很大程度由人類自己的行為所決定。

就像人工智慧產品一樣,把這個高科技產物用在什麼地方,帶來哪些後果,其實大多在人類可以預估的範疇內。鬼娃的暴走告別了鄉野怪談,走入了21世紀的科技神話中,讓觀眾再次感受到了科技帶來的世紀焦慮。

另外,新版《鬼娃回魂》還致敬了不少經典B級片。比如那張恐怖的皮質面具,就致敬了《電鋸殺人狂》和《沉默的羔羊》。

而Buddi能夠控制各種電子產品的發光手指,顯然致敬了斯皮爾伯格的《ET外星人》。

小男孩一開始教Buddi動用面部,模仿人類微笑的場景就借鑒了施瓦辛格主演的《終結者2》。新版《鬼娃回魂》並非僅僅用來消磨時間商業流水線作品,影片對於暴力問題的探尋,以及人工智慧的潛在危險做出了創新式的呈現。

從30多年前的巫術,到如今的人工智慧,《鬼娃回魂》系列從一個側面,奇妙地見證了人類的發展,這是電影的神奇所在,也讓鬼娃超越了電影本身,變成了當今社會,人類對於科技發展,最為恰當的恐怖隱喻。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