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扮靚喬河村
——兩當縣魚池鄉喬河村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側記
深秋時節的兩當縣,漫山遍野七彩色。在這個季節里,記者走進隴南市兩當縣魚池鄉喬河村,一排排造型別緻、新穎美觀、別墅般的新農村住宅在藍天碧水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靚麗,如詩如畫,彷彿村在林中、林在村中。
誰曾想,幾年前,這裡還是人居環境髒亂差、基礎設施落後、群眾思想觀念守舊、人均純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的全鄉唯一貧困村。
近年來,魚池鄉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加大基層社會治理力度,通過綜治、法治、文化、教育、宣傳等方式,依託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網格化管理、民事直說、協商議事四大平台,創新「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體系,加速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這個曾經不起眼的小村實現了華麗蛻變。
喬河村邀請縣級各部門共同開展普法活動(2019年11月6日拍攝)
魚池鄉政府供圖
把法治元素融入鄉村建設
農閑時節,喬河村法治宣傳街上,村民三三兩兩坐著曬太陽。「約定必須遵守」「百行德為先,萬事法為先」……法治文化長廊上的法言警句不時引得群眾駐足觀看。
「村裡人沒事就愛到這兒看看,有些事情看著看著就明白了。現在村裡人,遇事不吵不鬧、鄰里互幫互助,大家都是一團和氣。」喬河村綜治辦專職副主任陳曉娟說。
群眾身邊的法治文化長廊,不僅形成了濃厚的法治氛圍,扮靚了新農村,還成了村民的法律「老師」和對照糾正不良行為的「警示牆」。
除了法治文化長廊,在村子的各個角落,各種法治雕塑、展牆錯落布置在草坪上,宣示著法律的神聖與尊嚴,體現了法治宣傳元素的因地制宜。
2019年,喬河村65歲的「五保戶」老人梁志清在兩當縣辦事期間,不慎丟失了隨身攜帶的300元。老人認為是被人偷了,要求村上的工作人員幫他找回。正在這時,同村的一位年輕人來到了村委會,上交了被老人遺失的300元和他本人的身份證。見此情況,村黨支部書記張占平便領著年輕人一同來到老人家裡,用事實給老人講法普法。
「我們正推動法治文化元素向場、園、廊、亭、牆、欄、堂、角等延伸拓展,挖掘融合本地歷史文化、民俗文化、道德文化、誠信文化等傳統文化資源,實現法治文化與生態環境、鄉風文明交相輝映,讓法治元素悄然融入群眾生活。通過法治文化的熏陶,讓群眾逐步領會憲法精神、厚植法治信仰,讓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根植百姓心中,讓學法、守法、用法成為一種自覺。」陳曉娟介紹說。
讓法治成為村民的信仰
基層是社會和諧穩定的基礎,讓群眾遇到問題有地方「找個說法」,是喬河村多年來一直積極探索的鄉村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平安建設的第一道防線。
2018年,村民袁滿林為自家種植的玉米買了一份農業保險。一場暴雨,當年的玉米受災達到60%。袁滿林便按照程序上報了保險公司,但到了年底,保險公司卻沒有給他賠付。在當年12月10日村裡舉行的「民事直說」說事會上,袁滿林講出了自己的問題。隨後,村裡的工作人員便針對此事開展了一系列的相關工作,最終幫助袁滿林追回了自己的賠償款。
「只有讓法治真正成為村民的信仰,才能推動農村法治建設走得更好、更遠。」張占平說。
喬河村充分利用每月10日「民事直說」說事會平台,通過「說、議、辦、督、評」「面對面對話」的方式,結合產業發展、土地流轉、項目建設等工作,廣泛宣傳政策,「零距離」聽取民聲,把群眾聲音作為社會治理工作的衝鋒令,築牢社會治理群眾根基;充分發揮村「兩委」、老黨員、老幹部、鄉賢的政治優勢、威望優勢、親情優勢和經驗優勢,為基層社會治理出謀策。依託協商議事平台讓村民有話語權,激發村民協同村裡做好民生實事的熱情,同時也讓村民的訴求有回應、有事能解決,體現了「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共同凝聚基層社會治理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內外兼修的法治格局
聞民聲、解民憂,議村務、促新風,激活了村民參與法治實踐的「末梢神經」,真正使法治精神內化於心、外踐於行。
龐世雲是喬河村村委會副主任、網格員,也是調解員。他說,喬河村實行了鄉、村、組三級網格化管理,深入推進網格化管理體系建設,建立矛盾糾紛排查機制,推進便民服務「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最多跑一次」。這幾年,通過普及法律知識,村民遇到矛盾糾紛都知道找調解員、駐村律師,法律真正走進了群眾心裡。
喬河村還設置了法律圖書角,放置與群眾日常生活生產相關的法律圖書,號召群眾讀書明理,樹立法治意識。駐村工作隊員還在村裡開展「法治講堂」助脫貧活動,通過法律援助幫群眾解決困難,積極宣傳土地承包、房屋拆遷、土地徵收等法律知識,解決百姓脫貧路上的後顧之憂。
「『出門有法、抬頭見法、休閑學法。』濃厚的法治文化氛圍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群眾自覺加入宣傳法律法規的隊伍。通過下沉公共法律服務,為群眾提供更多精細化、個性化的法治服務,喬河村初步探索形成了新形勢下加強農村社會治理的法治格局。」魚池鄉副鄉長鬍 傑說。
如今,行走在喬河村,既有小橋流水人家、翠竹亭台籬笆、古井菜園黛瓦,又有一條條以弘揚法治為主題的標語彙成的法治鄉村的靚麗風景,讓這裡的群眾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來源 | 新甘肅·甘肅法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