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奪冠》上映 中國女排精神就是這麼「燃」

電影快訊 1752℃

電影《奪冠》上映 中國女排精神就是這麼「燃」 - 陸劇吧


9月25日,隨著電影《奪冠》的上映,2020年國慶檔的號角提前吹響。作為影院復工後的第一個“黃金檔期”,今年的國慶檔競爭頗為激烈,從主流大片到國產動畫,各個類型的電影作品紛紛在影院集結,準備上演一場“票房大戰”。


電影《奪冠》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及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強大的製作團隊和演員陣容,承載了幾代人共同記憶的女排故事,國家隊現役女排隊員的本色出演……這些元素都讓這部作品成為國慶檔最受關注的影片之一。


電影《奪冠》上映 中國女排精神就是這麼「燃」 - 陸劇吧


體育題材電影的新突破


《奪冠》並非中國體育電影的開山之作。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後就出現了《一個人的奧林匹克》《破冰》等奧運題材的體育電影,2015年以自行車運動員為主角的青春熱血片《破風》同樣圍繞體育競賽展開故事。此次,《奪冠》受到高度關注,一方面是“中國女排”這個標籤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國民性”,是很多中國人在時代變遷中保留下來的一份情懷;另一方面《奪冠》對角色和場景超高的還原度,讓觀眾感受到製作團隊滿滿的誠意。


影片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主線,再現了從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奪冠期間,幾代中國女排不同階段的狀態與精神風貌。中國女排一路成長的經歷是幾代中國人共同見證的,要把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拍成電影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想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時長來講完中國女排近四十年的故事難度很大,因此對於主創團隊而言,最難的就是對素材的取捨。最後,編劇張冀提出了以兩個功勛教練和三場比賽貫穿四十年的創作方向,張冀告訴陳可辛:“這是一對天賜的人物關係,兩個人都足夠有魅力,是隊友、對手也是朋友,他們都為中國女排付出了畢生的精力、血汗。”


選角的過程同樣體現著製作團隊的用心。由於題材的特殊性,片中的大部分角色都是運動員和教練的身份,尤其是對在片中飾演80年代女排隊員的演員來說,不僅要用演技還原那個時代老女排的樸素、堅忍,還要掌握一定的排球技術。為了呈現最佳的效果,導演最終還是決定採用真正的排球運動員。團隊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在全國各地的省隊、校隊中層層篩選,確定了一批扮演老女排隊員的運動員。


中國女排現役隊員在片中的本色出演也是《奪冠》的一大亮點。在和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反覆協調後,劇組爭取到八天的時間,等來了女排姑娘們從世界盃的賽場凱旋,參與到電影的拍攝工作中。陳可辛表示:“能讓現役國家隊的隊員來幫我們拍一個電影,這是上天給我們的一份禮物。”


電影《奪冠》上映 中國女排精神就是這麼「燃」 - 陸劇吧


女排精神令人感動


談到拍攝的過程,陳可辛最常提到的一個詞就是“信念感”。這種信念感在飾演老女排的年輕球員身上有,在現役女排隊員們身上有,在扮演年輕時期郎平的白浪身上也有。因為在網上偶然看到了郎導的女兒白浪的照片,導演發現她能夠勝任這個角色。“白浪演她的媽媽是帶著一股勁兒的,她想要做到媽媽曾經做到的東西。”陳可辛說。


如果老女排隊員中的郎平是最難“複製”的,那麼現役國家隊隊員中的朱婷同樣也沒人能演得了。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巴大戰”前夕,郎平曾發簡訊鼓勵壓力巨大的朱婷:“朱婷,你是我帶過隊員中最令我驕傲的一個。只要你站在場上,你就是最好的,我相信你。”這條簡訊讓朱婷格外感動也備受鼓舞,最終和全隊一起拿下了這場關鍵的比賽。這個橋段在影片中十分重要,沒有表演經驗的朱婷要演哭戲,陳可辛直言:“這對朱婷來講有多難,她是那麼能剋制情感的一個人。”最後,是表演指導李雅菂的一句“如果沒有郎指導,你在哪兒,如果不是排球,你現在在做什麼”戳中了朱婷,調動起她最飽滿的情緒完成了這場戲。


漳州體育訓練基地對中國女排而言有著非凡的意義。陳可辛回憶,當時看到訓練館便找到了老女排在這裡刻苦訓練的狀態。在聽說漳州訓練館準備翻新的消息後,製作團隊馬上聯繫對方,把拆除不要的竹牆、地板等物料都運來北京,用這些見證了老女排流血流汗的材料復刻出了一個老女排訓練的“第二館”。第一次走進搭建好的場地時,陳可辛說就像是進了時光隧道一樣,“道具團隊把每個細節都做了標籤,那個年代的水壺、本子、口哨、排球……所有道具都擺在那裡,我看了覺得很感動”。


陳可辛認為,疫情過後再看這部影片,觀眾的共情會比春節時更加明顯。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也表示對《奪冠》非常期待,在他看來,“這部影片原本是在春節檔上映,吊足了觀眾的胃口。那麼,該片也應該會成為國慶檔觀眾的選擇,無論陣容也好,還是影片內容表達也好,正好與國慶檔這樣一個特殊的節慶非常吻合”。


電影《奪冠》上映 中國女排精神就是這麼「燃」 - 陸劇吧


用小切口展現中國力量


電影這門光影藝術,時刻發揮著其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窗口作用。如何讓電影中的故事既能引發大眾共鳴,又能展現中國文化與底蘊,從而在國際傳播過程中,讓世界觀眾感受磅礴大氣的中國精神?用小切口呈現宏大敘事的手法,在電影創作中有著不少成功經驗。


《奪冠》之所以吸引不少觀眾走進電影院觀看,代入感和集體共鳴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看女排”是一個時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很多人是一家三代圍坐在電視機前收看電視轉播,因此女排記憶早已深入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這麼多年過去了,女排精神始終激勵著每個中國人奮力前行。不僅如此,女排也成了世界看中國的窗口。


在陳可辛看來,“經歷了上百年的苦難,那時的中國人要重新讓世界看到我們,要讓世界知道,中國人行的。中國女排在那個時候正在走向世界的最前面,所代表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其本身,被賦予了一種中國人的力量。它不只是一個體育項目,更是一種精神。雖然這個世界不一樣了,但女排精神永遠都在,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沒有改變。所以這部影片傳達什麼不重要,它本身能夠激勵到中國人就夠了”。


影片中,吳剛飾演的教練嘶吼著:“美國人不會對你手軟!日本人不會對你手軟!別哭!中國女排流血不流淚!”鞏俐飾演的郎平教練說:“放心地去打,放開地去打,豁出去打!”黃渤飾演的教練說:“球可以輸,人不能輸!”在他們的帶領下,中國女排經歷高潮和低谷,懷疑和革新,一次次登上冠軍領獎台。影片是對中國女排歷史上幾位功勛人物的致敬,更是對一支傳奇隊伍的激情側寫,是對永遠燃燒的中國力量的呼應。


中國電影如何展現國家力量,詮釋中國精神?在清華大學副教授梁君健看來,“不論是從去年國慶檔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還是今年亮相國慶檔的《奪冠》《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都展現了現實主義的力量和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觀念。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迅速轉型的歷史時期,上述這些精品力作的創作者們從觀眾喜聞樂見的小故事切入,通過對小人物的深入挖掘,呈現個體與國家、個體與時代之間的豐富而又多元的有機關聯,從而成功喚起了當代中國人內心深處的集體記憶與價值共鳴。”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