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從南通走出去的優秀青年演員,卻在事業上升期放下一切,回到家鄉,甘願成為「全民戲劇」的拓荒者;她出演過上星熱播劇,也曾在電影中和一線大咖對戲,如今卻活躍在話劇舞台上;在浮躁的娛樂圈裡,她是一股清流,不炒作、不蹭熱度,但卻有種穩操勝券的自信,美得讓人移不開視線……
被幸運女神眷顧的女孩兒
邂逅楊濟妤,是在南通的一個劇場,今年5月,由青年演員楊濟妤參與主演的話劇《生日》在這裡上演。該劇講述了一個革命家庭在四十年的時代變遷中悲喜浮沉的故事,她在劇中扮演三女兒張慶江,。
和楊濟妤聊天,忍不住被她身上那股淡淡的書卷氣吸引,優雅恬靜。談起入行和拍戲的經歷,楊濟妤反覆提到「幸運」一詞。
2007年,楊濟妤18歲,在南京一家飯店,一個製片人突然問她要照片。3天後,楊濟妤便接到了劇組的電話,讓她進組面試。原來,范小天導演的電視劇《風月惡之花》即將開機,劇中李秀玲的角色遲遲未能定奪,直到製片人偶遇了楊濟妤。「應該說我和范導是彼此『一見鍾情』!」楊濟妤就是范小天要找的李秀玲,憂鬱中帶點內秀。因為從小看《春光燦爛豬八戒》《都是天使惹的禍》,范小天一直是楊濟妤的偶像導演,又都是南通老鄉,兩人一拍即合。
在《風月惡之花》劇組,楊濟妤年齡偏小且沒有拍戲經驗,卻幸運地得到了黃覺、胡可等前輩們的幫助和照顧。這次愉快的經歷,讓她對表演充滿了興趣。
由於製片人是在南藝附近路遇了楊濟妤,所以大家一直以為她就是表演系學生,包括導演。直到電視劇拍完,這個美麗的誤會才得以解開,也正是在導演的推薦和鼓勵下,她選擇了報考藝校。「范小天導演是我的伯樂,是我一生都要感恩的人。」楊濟妤在採訪中反覆強調。
幸運的是,在藝考的時候,考官佟瑞敏因一手帶出了馬伊琍而對南通的孩子特別有好感,也因為有了作品,她的考學非常順利,以文化專業雙第一的成績成功入學。
再之後,楊濟妤反覆提到的另一位通籍導演,同時也是著名的電影人,他就是中影集團總經理江平。2009年,江平導演的電影《尋找成龍》已在北京懷柔開機,當時的「小菜鳥」楊濟妤正好在他們隔壁劇組拍戲,經朋友介紹,認識了同是南通人的導演江平,許是家鄉情結,初次見面,江導便通知了劇組安排楊濟妤出鏡。
進組後,楊濟妤才知道和她對戲的是成龍大哥,她演他的助理。「那年冬天,北京的懷柔特別冷,拍戲的時候都凍傻了。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場戲我應該給成龍大哥披衣服,但我的手指已經凍得不聽使喚,好幾次衣服從指間滑落,後來是大哥自己把衣服拽住,還教我怎樣拿衣服可以討巧地取暖。休息的時候還問我是哪裡畢業的,得知我是戲劇學院的學生,他還跟我豎了大拇指。」雖然只是一次短暫的客串,但江平導演的知遇之恩卻讓楊濟妤永遠地記住了。
在事業上升期選擇隱退
2016年,《天天有喜2》播出後,楊濟妤的事業一直處於上升期,同年《情迷睡美人》接檔,電影《詭新娘》也正式公映,並出席了那一年的「亞洲影響力·東方盛典」,與諸多影壇前輩共走紅毯,也就是在那之後,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與經紀公司解約。「公司待我很好,但可能彼此的藝術追求不同,我更希望去做一個有主見有思想的演員,能清晰地定位自己的未來。」
楊濟妤是一個有想法且有追求的演員,正如她自己所言,心中對好演員有一個清晰的定位:首先要有藝德,戒驕戒躁,要堅守住自己的底線和職業操守。寧缺毋濫,做無愧於心的選擇!希望自己是一個充滿正氣的演員,能通過自己塑造的每一個角色,向社會傳遞更多正能量。也正是如此,粉絲們早早就在微博建立了她的專屬詞條,「跟著楊濟妤一起正能量」。
經歷過浮華,終歸平淡,正如她溫文爾雅的性格,一切都是淡淡的。「我熱愛我的家鄉,更熱愛她低調且不張揚的歷史遺存。鮮有人知的『話劇之鄉』美名屬於南通,這一段歷史不應該被埋沒。我的能力有限,但也要積極地去為家鄉的戲劇復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她笑稱這叫「新時代的文藝復興」。
說干就干,回到家鄉的楊濟妤馬不停蹄地開始籌備自己的小劇場,並取名「來戲」。一來是因為「來戲」翻譯成南通話就是「來玩兒」,同時戲劇中的角色扮演翻譯成英文是play,而play又有「玩兒」的意思。她想為廣大的戲劇愛好者搭建一個戲劇版的「深夜食堂」、一個「全民戲劇」的平台,「話劇應該是一門親民的藝術,並不如想像中那麼高高在上、遙不可及。好的作品都是來自群眾,我希望更多的市民能參與進來。」
除此之外,楊濟妤還在「來戲」之前就創辦了「小小妤」兒童劇社,致力於兒童戲劇的發展。「在國外,戲劇早就是一門藝術必修課,只是國內還沒有普及。我堅信從小接觸戲劇的孩子,一定會成長得更好,會更加懂得區分善惡,明辨自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因為戲劇是可以洗滌靈魂的。」之所以取名「小小妤」,就是想告訴大家,小小的她有大大的夢想,需要大家一同來完成。
做南通話劇的傳承者
兩年多時間裡,楊濟妤自編自導,她的「來戲」曾將五位素人演員送上了上海交響音樂廳的舞台,演出了一場有口皆碑的《仲夏夜之夢》。同時「小小妤」也堅持完成了37場兒童公益戲劇沙龍,創作了七個兒童短劇。最近,楊濟妤又帶著一幫大學生,玩起了「一首歌戲劇」的創作,讓每個大學生用一首歌做主題和音樂背景,完成15分鐘以內的短劇。
因為對話劇的執著,去年7月,她有幸遇到了話劇《生日》。該劇由中國文聯指導、江蘇省文聯主辦,是南通市戲劇家協會傾力打造的一部以此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迎接建國七十周年的精品話劇。
這是楊濟妤闊別舞台幾年後的首次返場。當市文聯副主席李中慧向她發出邀請時,她正在北京的劉天池藝術工坊進行學習交流,聽到「話劇」兩個字,楊濟妤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但其實她的心中還是喜憂參半的,「這是一個和家鄉老藝術家共同創作、學習的難得的好機會,又擔憂自己能否勝任這個角色。」此次她所要演繹的角色年齡跨度整整五十年,且人物經歷跌宕起伏,這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戰,「那段時間我連做夢都在排戲,每天都在無數次地否定自己」。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半年多的排練,《生日》如期公演,並取得巨大成功。在南通整整30場的演出幾乎場場爆滿且獲得一致好評。楊濟妤所飾演的三女兒張慶江同樣得到了觀眾的認可與褒獎。「我很感謝導演楊寧,他原來是江蘇省人藝的院長,上學的時候就久聞大名,如今能得到他的點撥與調教,真的是一次自我的『蛻變』。」對團隊的感恩,楊濟妤也一直掛在嘴邊。
6月份,由江蘇省文聯、市文聯和南通宣傳部支持的紀錄片《南通戲劇故事》在南通取景拍攝,該片主要講述南通京劇、話劇等傳統文化的前世今生。楊濟妤以其豐富的職業生涯故事和在傳承南通話劇領域的貢獻,作為南通話劇的代表參與拍攝。通過拍攝,楊濟妤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南通的戲劇故事,更多的人參與到南通戲劇文化的傳承中來。(南通周刊 顧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