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3次改檔後,迪士尼決定將真人版《花木蘭》於9月4日,提前登陸北美地區的流媒體Disney+點播。
按照慣例,上線當天,資源就會被網友流出。
令人擔憂的是,《花木蘭》在中國內地依然堅持院線發行,檔期是9月11日。這意味著,影片在中國內地開畫前,已經有人提前7天看到了資源。
果不其然,這兩天,《花木蘭》的資源已經滿天飛。
出乎意料的是,這部迪士尼重金打造、劉亦菲、鞏俐、甄子丹、李連杰主演,改編自中國民間傳說的電影,豆瓣開分只有4.7!
瀏覽一下短評,清一色開黑。
有說劉亦菲面癱的,從頭到尾只有一個表情。
有說布景太過隨意,祠堂室內掛滿大紅燈籠。
有說配角莫名其妙,中國古代哪有老鷹女巫?
偶爾有幾句中立的觀點,也只是誇了夸特效和動作而已。
那麼,這部迪士尼花2億美元打造的S級大片,真的就這麼爛嗎?它的初衷,就是想隨便拍拍,拿來給人嘲笑的么?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說,這部真人版《花木蘭》。
1.東西方文化差異,是口碑下滑的根本原因
與豆瓣慘兮兮的評分相反,《花木蘭》登陸北美流媒體後,在美國網站爛番茄的新鮮度為77%。
不能否認,這裡面或許有迪士尼的公關水分,但也側面體現了,不少外國人對《花木蘭》是買賬的。
可能有人要說了,那是因為外國人並不了解花木蘭民間傳說。
事實並非如此,迪士尼早在1998年就拍過一部動畫版《花木蘭》,豆瓣評分7.8。木蘭替父從軍的英勇精神,早已刻在許多影迷心裡。
12年後,當迪士尼宣布要拍真人版時。意味著它要對全球影迷的期待負責,而不是只針對東方觀眾。
筆者這麼說,不是在給《花木蘭》找補。恰恰相反,先介紹一下它的背景,才能更客觀的找到,中國觀眾這次不買單的原因。
在動畫版中,因為有音樂唱段、喜劇元素和動物角色的填充,許多劇情的因果轉折,可以處理的輕鬆幽默,但這次不行了。
真人版《花木蘭》的主題,被提煉為3個字:「忠、勇、真」。
說實話,讓東方觀眾完全理解「忠、勇、真」,有點強人所難。這背後,隔著一座文化差異的大山,又怎是一部電影可以解決的。
所以,迪士尼只能做減法,讓它變得簡單易懂,至少做到讓西方觀眾能理解最淺顯的含義。而東西方觀眾的觀感差異,也因此出現。
真人版《花木蘭》突出的是做自己、女性覺醒。這恰好與好萊塢當下的文化環境,相吻合。也能得到部分女性觀眾的共鳴。
但是影片在刻畫和強調這兩個元素時,卻出了不小的問題,甚至讓人覺得有些兒戲。
首先,它把花木蘭塑造成了一個有「氣」的超級英雄。
電影中,對於戰士的定義,要看她有沒有足夠的「氣」。氣這個東西,本身就是東方玄學的概念,你可以理解為勇氣、氣功、輕功,也可以理解為「四兩撥千斤」,還可以理解為內力、定力。
它本身,就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要命的是,電影也沒把它說明白。
關於氣,電影給的解釋為:「氣,遍及宇宙所有生物。我們與生俱來,但只有最真實的人,才會與他的氣有深刻的關聯,成為一個偉大的戰士。」
這不就是,「詞不達意」的典型案例?
這造成的後果就是,連東方觀眾都搞不明白,去貼吧發問:「是氣功大師王林的氣嗎?」又怎麼能指望西方觀眾能搞明白,什麼是氣?
只要與「氣」產生深刻關聯,就可以成為偉大戰士的設定。從劇本層面,是為了把「忠、勇、真」聯繫到一起。但從人物塑造層面,反而讓木蘭這個人物變得模糊。
1998年的動畫版中,木蘭是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獲得別人的認可,靠實力征戰沙場,為父爭光。
2020年的真人版里,木蘭成為了一個開始隱藏「氣」,到後來釋放「氣」,從而成為超級英雄的戰士。
這個改編,抹平了一位平凡女性的努力過程。「氣」元素的加入,是影片的一大敗筆,因為它本質上根本就是類似「X戰警」超能力的東西。
其次,影片在喚醒木蘭做自己的設定上,有很大一部分,是靠鞏俐飾演的女巫角色來推動。
鞏俐飾演的這個巫師,是個很悲催的女性。
介於特殊身份,它舉目無親、四海為家,人們見到她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某種程度上,她跟木蘭一樣,都渴望平等和尊重。這背後想傳遞的,正是當下最盛行的女權精神。
從好的方面來說,女巫一角,豐富了影片的女性視角。
從壞的方面來說,中國古代哪有什麼老鷹變得女巫?而且她的功能性太強,反而讓木蘭的轉變顯得單薄。
片中,每當花木蘭懷疑自己、身陷絕境時,總會碰到女巫。二人進行一番爭執後,女巫總會cue她,「你到底是誰?」
終於,在一次與女巫的打鬥後。
木蘭從昏迷中醒來,看到劍上的「忠勇真」三個字,決定要做自己。
於是,她解開了長發,扔掉了盔甲,以「木蘭」的女性身份,征戰沙場。
不得不說,這個「自我覺醒」的轉變,實在太過勉強,而且過度依賴別人。
這兩點,都讓真人版《花木蘭》的內核,顯得生硬且單薄。
影片開頭的時候,導演還安排了一段「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的橋段,向《木蘭辭》靠攏。結果,演了不到20分鐘,就開始變得路唇不對馬嘴了。
2.迪士尼還是有誠意的,2億成本不想玩玩而已
《花木蘭》是迪士尼電影宇宙中,第一位亞裔公主。
她承載的意義有太多了,藝術方面、文化方面、商業方面,全都包括。
但也像前文所說,迪士尼作為一家面向全球市場的美國公司,它改編任何IP的出發點,都是讓全球觀眾能迅速理解其文化內涵。尤其是,它首先要確保西方觀眾能迅速get到。
所以,真人版《花木蘭》就成了一部既包裹著東方文化,又符合西方精神的電影。
筆者想說一句,網上那些全盤否定《花木蘭》的評論,其實不算客觀。
因為,迪士尼一早就把這個項目定位2020年的S級項目,預算更是高達2億美元,全球宣傳也是鋪天蓋地的做。
這一切都意味著,真人版《花木蘭》對迪士尼是件絕對大事。要不是遭遇疫情,影片在全球的地推和線上推廣,還要來的更猛烈一些。
而且實景搭建皇宮、操控成千的群演和成百匹馬,只為拍好一場動作戲。這種場面,怎麼會只是玩玩而已?
再說回花木蘭的選角——劉亦菲,很多人說她依然一個表情演全片。筆者覺得,可以從另一個方面理解。
木蘭在片中,從早期替父從軍的悲傷、決絕,到兵營里時刻擔驚受怕的狀態,她一直在壓抑本真。她希望通過克制,來達到一定程度的冷靜;通過鍛煉,來接近男子般的隱忍。所以,她一直在收著演。
從不少網友的反映來看,他們對天仙的表演很不買賬,這跟東西方觀眾對表演的喜好和評判標準有關。但不能否認的是,這也與「神仙姐姐」之前的銀幕表現,脫不了關係。
但能肯定的是,劉亦菲這次用了全力。
片方在全球範圍內,面試了1000多位女演員。其中,包括楊采鈺、竇靖童等知名女星。選角團隊的標準有兩個:武打功底和演技。
最終,劉亦菲脫穎而出。並且經過了3個月的武術訓練,完成片中90%的打戲拍攝。從成片表現來看,她沒有光芒四射,但也沒有給亞裔演員丟臉。
看完全文,你會發現《花木蘭》的口碑滑坡,是綜合原因導致的。
它犯了所有「洋說中話」的概念性錯誤,但又貼合了當下「個體覺醒」的環境。
透過影片,主創想傳遞的精神,是勇敢做自己,才能成為命運的操盤手。這個理念,在全球範圍內,的確是通用的,也是值得去鼓勵的。
就此來說,給《花木蘭》打4.7分,有點不太公平,它沒有那麼差。它犯得錯誤,只能說明,在影視化這條道路上,文化差異這座大山,實在太難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