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的世界,韋恩永遠不懂,願你沒有「糟糕的一天」

明星新聞 1712℃

《小丑》是唯一一部超級英雄題材獲得奧斯卡獎的電影,超級英雄題材鮮受奧斯卡青睞是公認的。

擁有眾多加成光環的《黑豹》,也僅僅是獲得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提名而已,即便如此奧斯卡也是做出了巨大的妥協。

《小丑》的世界,韋恩永遠不懂,願你沒有「糟糕的一天」 - 陸劇吧

那麼《小丑》為什麼能獲得奧斯卡獎?

從劇情完整度來說,遠遠不及涉及眾多角色,橫跨半世紀的黑幫史詩《愛爾蘭人》;從故事性來說,也不如跌宕起伏、發展難以預測的《寄生蟲》;甚至都不如真實視角的紀錄片《美國工廠》。

《小丑》甚至不是典型的故事與劇情驅動的好萊塢式影片,這部披著超級英雄題材外皮的影片,本質上是一部文藝片。

這是《小丑》的價值所在,用劇情、故事來評價一部文藝片,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小丑》的野心,根本不是塑造早已是美版反派之首的「小丑」角色,而是掀起一場醞釀已久的反英雄、反精英的文藝復興。

不再是反面

《小丑》在拍攝之初,DC便宣布:這部影片雖然沿用了美漫的角色,但是與超級英雄宇宙無關,是一部獨立作品。

影片的整體結構,也完全與傳統超級英雄片不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平民與弱勢群體的視角。

小丑與所有普通人一樣,沒有任何的天賦和資本,只能在劇團靠扮演小丑為商店招攬顧客謀生,骨瘦如柴的身形,惡劣的生活環境,無處不在表現他身處在社會的最底層。

《小丑》的世界,韋恩永遠不懂,願你沒有「糟糕的一天」 - 陸劇吧

同時小丑也是最需要人幫助的,他身患抑制不住自己發笑的精神疾病,要去社會福利處就診才能領到抑制自己病情的藥物。

哥譚市是一個完全架空的故事背景,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垃圾袋,布滿塗鴉的地鐵車廂,隨時破產的店鋪,都在表現這個城市的公共治理是多麼的差。

可以說,這世界上絕大部分人,都比小丑的生活狀況要好,謀生能力也更強。

《小丑》的世界,韋恩永遠不懂,願你沒有「糟糕的一天」 - 陸劇吧

傳統的超級英雄片是怎麼樣的?富可敵國的鋼鐵俠,戰鬥英雄美國隊長,科研專家綠巨人等等,每一個人都沒有生活煩惱,沒有邏輯的維護正義。

當然跟超級英雄片講邏輯,本身就不對,英雄的意義在於對正義的絕對肯定,此類影片自然有自己獨特的故事架構。

DC的世界,拿來與小丑直接對標的是蝙蝠俠:

「蝙蝠俠與小丑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

在2019年的《小丑》獨立故事中告訴你,小丑和蝙蝠俠是兩枚獨立的硬幣,蝙蝠俠和小丑因為出生與所處環境不同,看到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我們理解的蝙蝠俠故事裡,他的父親托馬斯·韋恩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慈善家,在一個晚上被一個惡劣的搶劫犯殺害。

在《小丑》的故事裡則完全不是這樣。說韋恩企業是當地的大型壟斷企業也不為過,當地鐵上三名韋恩企業的精英被小丑擊殺後,居然當地很多輿論的聲音在肯定小丑,甚至有人模仿他的樣子。

這是一個罪惡城市嗎?這座城市生活的都是天性惡劣之人嗎?

不是,他們對於小丑的肯定,在於內心對壟斷企業的反抗,對精英分子的優渥條件感到憤怒與不公。

文藝復興

小丑掀起的是一場文藝復興?我們要先說一下文藝復興。

我們稱中世紀為「黑暗的中世紀」,黑暗從何而來?

是因為窮嗎?不是,歐洲在漫長中世紀中,前期經濟雖然有所下降,在公元1000年以後,開始高速發展。

《小丑》的世界,韋恩永遠不懂,願你沒有「糟糕的一天」 - 陸劇吧

中世紀的黑暗是一種價值觀的黑暗,是對人性壓抑的黑暗,而文藝復興本質上則是呼喚對人性的重視。

法理學上討論多年的一個問題:

「是罪犯導致了社會的罪惡,還是社會罪惡差生了罪犯?」

這是一個悖論,《小丑》的主人公亞瑟本來是一個十分溫順的人,他喜歡小孩子,按時就診吃藥,隨身帶著寫著自己病狀的卡片,害怕給別人帶去麻煩。

《小丑》的世界,韋恩永遠不懂,願你沒有「糟糕的一天」 - 陸劇吧

亞瑟的夢想也十分的單純,他想當個喜劇演員,給人們帶去歡笑,無關金錢與地位。

「小丑」則是他身體里的另一面,每個人都有惡的一面,成為瘋子只需要:

「碰到糟糕的一天(All it takes is a bad day)」

那麼成功人士托馬斯·韋恩在幹什麼?

韋恩認為哥譚市的世界是很公平的,一個人無法維持生計是因為不夠努力,他衣冠楚楚站在電視前大肆宣傳自己的慈善晚宴與競選計劃,卻連自己的有精神疾病的離職員工(小丑的母親)都不肯關注。

在亞瑟去見托馬斯·韋恩的時候,進入禮堂銀幕上播放的是卓別林的《摩登時代》,在座的貴賓們不時發出笑聲,這與電視台的脫口秀明星嘲笑亞瑟笨拙的脫口秀是一樣的。

《摩登時代》反映的是現代工業文明對人性的腐化以及對個體的忽視,在龐大的社會分工面前,個體無比渺小,更何況亞瑟這樣天生有缺陷的弱者。

《小丑》的世界,韋恩永遠不懂,願你沒有「糟糕的一天」 - 陸劇吧

摩登時代

影片為了塑造這個比普通人更弱勢的形象,捨棄了原作小丑高超的犯罪智商、邪魅的個人魅力,甚至較為強壯的身材。

哪怕僅有「鈔能力」的蝙蝠俠,對於小丑也是超人。

《小丑》的世界,韋恩永遠不懂,願你沒有「糟糕的一天」 - 陸劇吧

小丑的反英雄,便在於此,一個如此平凡的普通人,經歷了不公與坎坷,最終成為了蝙蝠俠最大的對手。

DC對於反英雄的野心,並不是從小丑開始的,每一個獨立故事都有反英雄的對象,比如《蝙蝠俠VS超人》。

相對沒什麼特殊能力的蝙蝠俠,超人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BVS》人們競相觸摸超人的畫面完全是神之子的待遇。

《小丑》的世界,韋恩永遠不懂,願你沒有「糟糕的一天」 - 陸劇吧

很多人都不喜歡這部影片,搞不懂為什麼兩個正義化身的超級英雄為什麼要敵對。

影片里表達的是對超人無比強大的不可監督,現實中警惕對於像「超人」一樣的精英,他們對底層人民的無視。

事實上,近些年的超級英雄電影也都有反英雄的苗頭,比如:《美國隊長3:內戰》內戰關於對復仇者聯盟的限制協議,《死侍》這種反英雄角色的興起,但終究拋不開超級英雄的故事模式。

《小丑》則徹底貫徹反英雄,布魯斯·韋恩還處在少年,亞瑟絲毫看不出大反派的潛力;蝙蝠俠還沒有融入黑夜,小丑人格也沒有佔據主動。

《小丑》的世界,韋恩永遠不懂,願你沒有「糟糕的一天」 - 陸劇吧

這是一部徹底將視角放在一個普通人的電影,不再有飛天遁地的蝙蝠車,刀槍不入的盔甲。甚至到最後,小丑也沒有表現出任何的領袖氣質。

小丑最後在節目上說:「沒有人在乎我們這樣的人怎麼想」,這就是反英雄主義的文藝復興,英雄不過是天賦異稟的童話,而我們每個人的處境才更加真實。

民粹主義

在影片中,亞瑟從來都沒有想要引領什麼風潮,當什麼精神領袖。他看到別人模仿他而開心,僅僅是因為受到肯定。

但是電影中僅僅因為一場槍擊案,地鐵上兩個警察追捕逃犯,便陷入了一場巨大的混亂。被當做「領袖」的小丑直到最後也沒有參與其中,更多的是被混亂裹挾,放在車子上,被暴徒們簇擁。

《小丑》的世界,韋恩永遠不懂,願你沒有「糟糕的一天」 - 陸劇吧

小丑是一部民粹主義的反思,何為民粹主義?

民粹主義並非是資本主義這種社會制度的對立面,而是一種政治邏輯,它相對的是「精英主義」。

歷史學家邁克爾·卡欽《民粹主義的說服力》一書中如此寫道:

民粹主義將人民視為高尚的群體,精英們則是自私自利的,民粹主義者尋求方法,動員前者,抵抗後者。

《小丑》反應的就是是這種思想,裡面的韋恩集團精英條件優越卻在地鐵騷擾女性,托馬斯·韋恩對亞瑟初見便給了一記老拳,哥譚市更是取消了亞瑟的醫療福利機構,卻大談「哥譚市是公平的」。

民粹主義的萌芽誕生於19世紀40-50年代的俄國,而在20世紀初則在美國興起。

原因是什麼呢?其實另一部奧斯卡獲獎的紀錄片《美國工廠》也講到了這個問題,便是本來以製造業強大創造幸福的美國,在進入20世紀後,相繼受到日本、中國強大製造能力的衝擊,導致製造業開始沒落。

《美國工廠》里福耀公司所處的俄亥俄州正是鐵鏽區(Rust Belt),經歷了次貸危機的美國導致整個鐵鏽區持續十年的就業率下降,很多工人失業。

《小丑》的世界,韋恩永遠不懂,願你沒有「糟糕的一天」 - 陸劇吧

這也不是美國經歷的第一次經濟危機,從1920年開始,美國經歷了十二次大蕭條,這背後必然伴隨著大量就業機會的消失,工人的失業。

特朗普則抓住了這一點,鐵鏽區的工人們再也不信任代表精英的民主黨,在選舉中使用了很多民粹主義的觀點和策略,成功贏得了選票。

但是《小丑》卻不是民粹主義的狂歡,反而是對極端思想的警惕。

在商業片上漫威或許比DC成功,但是要論電影的深度,DC可能要略勝一籌。

DC另一部討論民粹主義的電影《V字仇殺隊》,看似情節跟小丑有些類似,但是本質上卻有很大的區別。

《V字仇殺隊》中的民眾是有序的,同時對於架空的背景有著層層的鋪墊與側面描寫,可以說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動機。

而《小丑》呢,亞瑟明確的在節目里表示自己沒有任何政治傾向,亞瑟的一直以來都想做個脫口秀演員,而不是成為暴亂的領袖。

《小丑》的世界,韋恩永遠不懂,願你沒有「糟糕的一天」 - 陸劇吧

哥譚市那些帶上面具的民眾們呢?完全是一個無序的狀態,亞瑟的所犯的罪都有著動機和背後原因,而這些帶上面具的暴徒則沒有。

同時欺壓亞瑟的也不只是精英們,街頭的小痞子,劇團里用心險惡的同事,老闆,這些人都是欺壓亞瑟的一份子。

亞瑟不是任何人的代表,這些暴動的人不知道他患有精神疾病,不知道他在工作上受到的不公待遇,更不知道亞瑟原來的夢想是做脫口秀演員,給大家帶來歡樂。

《小丑》的世界,韋恩永遠不懂,願你沒有「糟糕的一天」 - 陸劇吧

影片中的哥譚市處於一個強者欺壓弱者,弱者更弱的無序狀態,這其中有精英們的責任,也有這些暴徒的責任。

亞瑟用剪刀殺死欺騙自己的同事的劇情更說明了這一點,小丑是孤獨的,無序的,他的反抗也不是以布魯斯·韋恩這樣的人為目標,他甚至也沒有想過要傷害對方。

從亞瑟成為小丑,哥譚市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而小丑的邪惡也不是對立於正義,而是一個弱者、孤獨者失控的瘋狂。

亞瑟的邏輯很簡單,誰欺負我,我便要反擊。

結語

《小丑》是一部完全以人物刻畫為中心的文藝片,奧斯卡最佳男演員頒發給了小丑的扮演者華金·菲尼克斯也肯定了這一點。

菲尼克斯值得這個奧斯卡影帝,而《小丑》也值得威尼斯金獅獎與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但是解讀《小丑》這部影片是困難的,同樣是講述階級,《寄生蟲》則更被大眾所接受,這是一部男主角一個人的獨角戲。

菲尼克斯的小丑沒有讓人恐懼,卻生出太多的同情與眼淚。

就像最後小丑身著考究的紅色外套,橘色馬甲在台階處獨舞,以後貫徹全場小丑充滿喜劇式的狂奔都讓我們覺得這個角色既荒誕不經,又那麼真實。

《小丑》的世界,韋恩永遠不懂,願你沒有「糟糕的一天」 - 陸劇吧

最後的爆發更像是對命運的奮力反擊,如果一切可以重來,願你沒有「Bad day」(糟糕的一天)。

標籤: 明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