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史上第一賺錢的喜劇片, 差點就看不到了

電影快訊 1506℃
它是史上第一賺錢的喜劇片, 差點就看不到了 - 陸劇吧

大家好,我是馬香玉。

聖誕節,近了。爛番茄給出了一張「史上最好的50部聖誕電影」片單。和香玉每年一刷的《真愛至上》排在一起的,是大家的童年回憶《小鬼當家》

它是史上第一賺錢的喜劇片, 差點就看不到了 - 陸劇吧

比起電影本身,它的背後故事,更具傳奇性。當今美國總統川普,在裡面打過醬油。

它是史上第一賺錢的喜劇片, 差點就看不到了 - 陸劇吧

拍攝之初,它曾面臨過被腰斬的命運。

最終,卻以1800萬的低成本,收回了5.3億美元的票房。

成為吉尼斯世界記錄中,票房最高的喜劇電影。

小演員麥考利·卡爾金,藉此成為美國100位最偉大童星No.2。

這背後的奇妙故事,全被Netflix這部最新推出的劇集,記錄下來了——

《電影之旅》The Movies That Made Us

電影之旅。The Movies That Made Us.

這個名字,是不是有點眼熟?

沒錯,它和網飛之前大獲好評的紀錄劇集《玩具之旅》屬於同一個系列。有著同一個歡樂又嚴謹的製作班底。

看過《玩具之旅》的朋友應該很熟悉他們的套路。

內容考究、節奏明快,碎嘴旁白犀利又風趣。

每季四集,每集凝練地講述一個經典產品背後的趣味歷史和背景。

只要一上線,就能保證豆瓣8分以上的好評。

到了《電影之旅》,製作團隊盯上的也都是紅極一時的共同回憶:

《辣身舞》《捉鬼敢死隊》《虎膽龍威》和《小鬼當家》。

才播出幾天,就靠著一如既往的優質內容,拿下了IMDb 8.1的好成績。

評論里有不少人說,二三十年前看了這些電影,直到今天才知道它們背後的一波三折。

尤其是《小鬼當家》這一集。香玉和很多人一樣,在此之前一直以為:

這就是一部小打小鬧的兒童電影。

看過這檔紀錄片之後才明白,主創們為了它曾傾盡全力。

編劇約翰·休斯,是美國校園青春片的鼻祖。能夠十分細膩的抓住青少年的心理。其創作的《早餐俱樂部》《春天不是讀書天》,到現在都是好萊塢青春片的滿分範本。以至於影評人放話,「沒有人可以與休斯相提並論」。

不止才華橫溢,他還慧眼識人。通過一部為好友約翰·坎迪創作的《巴克叔叔》,發現了聰明伶俐的男孩麥考利·卡爾金。於是決定以其為原型,創作一部以九歲男孩為主角的電影。

這就是《小鬼當家》。麥考利憑此,成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童星。

約翰·休斯還挖掘出了新生代導演克里斯·哥倫布。

親自提攜,讓克里斯在影壇施展自己的導演天賦。

原本打算把《瘋狂聖誕假期》的本子,交給這個年輕人來拍。

畢竟這是克里斯最喜歡也最擅長的聖誕題材。

但主演的大牌明星可不買這個菜鳥導演的賬,極盡刁難、直至換人。

休斯只好另外給出了幾部劇本,來安慰受挫的克里斯。

而克里斯挑中的,便是這部《小鬼當家》。

可是,當他們信心十足地拿著劇本找到華納兄弟時,對方卻毫不留情地壓低了預算。

在當時,大明星才是票房的保證。

一部小孩主演的輕鬆喜劇,根本沒法讓投資方大撈一筆。

預算有限,克里斯只能召集到自己那群經驗也有限的攝製兄弟。

和整個劇組一起搬進了芝加哥一座廢棄學校里。

一邊推進拍攝,一邊摸索著學習。

但出人意料的是,這個二流的草台班子,居然產生了絕佳的化學反應。

在這個項目上做得越久,他們就越投入、用心。

找不到劇本里的房子,就在體育館裡直接搭建出最還原故事的布景。

等不到分鏡里的大雪,就用削薄的土豆片填充畫面、製造唯美和溫馨。

做不了理想中的特效,就靠替身演員實打實地挨揍摔跤,戲劇張力絕妙。

剪不出導演要的節奏,就看大量動畫學習動作和分鏡,喜劇效果拔群。

所有人都在為這部作品傾盡心血,作為導演的克里斯也不例外。

他甚至說服了固執的約翰·休斯,改動原本已經足夠優秀的劇本:

要營造更濃郁的聖誕氣氛,就得在結尾加上聖潔又溫馨的教堂戲份。

要傳遞更生動的童真童趣,就得保留麥考利下意識做出的驚嚇表情。

這些修改,不僅升華了這部輕鬆喜劇的溫情主題,還留下了一個流芳影史的經典鏡頭。

但伴隨著精益求精而來的,是難以控制的增長預算。

劇組熱火朝天、滿心期待,華納兄弟卻壓縮成本。最終撤資。

因為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對一部兒童電影的成本預期。

約翰·休斯不願看著全劇組的心血付之一炬。

為了保住作品,他在違約的邊緣瘋狂試探,把故事創意私下透露給了20世紀福克斯的高層。

替劇組贏得了更為可觀的資金支持。

在所有人都以為即將停工之時,給大家帶回了繼續拍攝的好消息。

這樣的熱情,也打動了更多的電影人。曾以為,要請動約翰·威廉姆斯大師(代表作《E.T. 外星人》《星球大戰》《大白鯊》《超人》)為電影創作配樂等同於白日做夢。

卻沒想到,大師十分看好這部電影。

他的加入,讓整部電影的質感再上一級,最終大獲成功。

為什麼這部紀錄劇集會取這樣一個標題:

The Movies That Made Us.

那些塑造、成就我們的電影。

看完四集,香玉認為這句話說得沒毛病。

這些電影的的確確成就了曾經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

沒有《小鬼當家》的成功。

克里斯·哥倫布作為一個導演的天賦無法被發掘,也不會有機會開啟《哈利·波特》系列電影。

劇組中的每一個被埋沒、忽視的「二流」,也沒法成為備受矚目、人人追捧的「一流」

從而各自參與到形形色色的優秀作品創作中去。

被這些經典改變命運的只有這些創作者嗎?

別小看了電影的影響力。

這些經典的電影,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也塑造著我們的觀念和心靈。

《小鬼當家》讓我們頭一回知道,九歲小孩也可以靠機智勇敢打敗邪惡笨賊。

《虎膽龍威》讓我們第一次見識,倒霉中年也可以孤身應對一大群兇狠劫匪。

《捉鬼敢死隊》讓我們最初了解,科學宅男也可以擁有獨特的性感和吸引力。

一群人全身心投入打造的作品,總會感動另一群人的心。

我想這也是為何,在中文語境下它被譯作《電影之旅》

從表面上看,所有的故事和旅行似乎沒有半點關係。

這裡的「旅」,其實是指的跨越時間的旅程

只有經典的作品,才能夠經過時間長河的洗鍊,留下不可磨滅的光芒和回憶。

時隔多年,我們還是能在每一個受其感動的人身上,看到這些經典留下的痕迹。

有趣的是,這些締造經典的人,從沒料到最終會收穫這樣的成績。

他們只是想按自己的想法、做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甚至在當時還不被理解、四處碰壁。

一點點冒險、加很多份堅持,支撐著他們走到最後。

面對採訪的鏡頭時,每一個人雖早已閱盡風浪、歷經滄桑,但談及幾十年前那段往事,他們布滿皺紋的臉上都散發著青春洋溢的光。

都還像是年輕氣盛的孩子。

提起當年不被理解、不被支持的艱難,他們會不屑、會賭氣。

提起過去一同煩惱、一同分擔的歷程,他們會落淚、會感慨。

若不是得到認可和賞識,他們也無法築成一個又一個奇蹟,成就如今的自我。

在另外一集中,不接受主流體制的年輕特效大師們,放棄了斯皮爾伯格的項目、從稱霸市場的工業光魔逃脫。

背離了主流市場,他們需要一次機會來證明自己的選擇沒錯。

《捉鬼敢死隊》劇組不僅大膽地僱用了他們,還出資為他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為了回應這份認可,短短几個月,這群反叛的精英就肝出了虛實結合、以假亂真的跨時代特技效果。

讓《捉鬼敢死隊》拿下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提名

反觀當下那些心浮氣躁、眼高手低的「電影人」,他們一再因為成本、市場妥協退讓。

不考量作品效果,誰紅請誰演,誰主流請誰拍。

不敢冒險啟用年輕的團隊,也懶得挖掘培養新鮮的血液。

迎合大眾口味、複製成功經驗,根本無法成就打動人心的作品。

真正的經典,每幀每秒都被創作者們傾注了無限的熱情。

這份熱情之所以充滿力量,正是由於凝聚了一群青年渴望證明自己的殷切和真摯。

這樣的殷切的力量,也存在於《大象席地而坐》里。

年輕的導演胡波曾經以為,被賞識的自己能傾盡所能完成這部長片處女作。

但是後期剪輯製作時因為投資造成的僵局,讓他一度以為自己會失去這部作品。

他用文字寫下了自己的不甘:

完成這部電影用了一整年的時間,而最終,沒有一幀畫面屬於我。

最終也帶著這份不甘選擇了自縊。

試想一下,如果胡波曾經得到了他所期待的賞識和支持。

像克里斯·哥倫布一樣、在創作上得到了約翰·休斯的充分理解和尊重。

他是否就不會選擇離去?

是否會在《大象席地而坐》之後,為觀眾帶來更多驚喜的作品?

看過了太多創造力被埋沒、被壓制的現實。

我們只能更加感激這些經典,讓每一份真誠和汗水都被銘記。

它們永遠提醒、鼓勵著後人:

原來創造,是這麼可貴的一件事情。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