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張藝謀生命中的貴人, 用一部《人生》見證了整個時代

電影快訊 1074℃

說到吳天明,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熟悉,事實上,此人在中國電影史上是個神話。台灣電影界處於低迷期,急需一位有實力又有遠見的製片人才,吳天明在這個時候出現了。

1983年到1989年,在吳天明的組織下,西安電影製片廠的發行拷貝量從倒數第一到了正數第一,這個階段的西影廠就代表了我國電影的水平,「西望長安」的驚嘆就是這樣誕生的。

他是張藝謀生命中的貴人, 用一部《人生》見證了整個時代 - 陸劇吧

與此同時,吳天明啟用張藝謀、陳凱歌和黃建新等年輕人,他認為這些人具有強大的藝術創新能力,事實證明,吳天明眼光卓越,他啟用的這些年輕人們並沒有讓他失望。陳凱歌和張藝謀將吳天明視為父親一般的存在,也正是陳凱歌等第五代導演,我才對吳天明導演的電影世界有所了解。

的確,吳天明導演的電影不多,不過才8部,但貴在精,比如:《親緣》、《百鳥朝鳳》、《變臉》和《人生》等,都是很好的作品,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人生》。

馬雲爸爸曾說過:「是《人生》改變了我,讓我意識到不放棄總有機會,否則我現在還在踩三輪車呢。」至於馬雲是怎樣從《人生》中得到「不放棄就有機會」這個道理的,我們不得而知,但這部作品被吳天明導演拍成電影以後,成為1984年我國的熱議話題之一。

他是張藝謀生命中的貴人, 用一部《人生》見證了整個時代 - 陸劇吧

《人生》可以說是吳天明風格的成型之作。細品一下,放到現在,主角高加林就是典型的「渣男」。因為高考失利,他只能當了一位小學老師,儘管不算很優秀,但要比一生都在干農活的父母強多了。

然而大隊書記的兒子高中畢業以後,高加林的小學教師之位就被「奪」走了。沒辦法,他只能和父母一樣,拿起鋤頭去田裡干農活。這時,巧珍向高加林示愛,在兩個人快要結婚的時候,高加林因為叔叔的緣故,得以到城市當記者。到了城市以後,他又得到了亞萍(幹部之女)的追求,而在農村的巧珍就被高加林給拋棄了。

「女子深情男子負心」是大家從表面得到的結論,但實際上吳導演所想表達的則是「人生」。巧珍覺得自己不識字,所以配不上已經是小學老師的高加林,所以是高加林成了農民,兩個人地位平等以後,她才選擇表白。

他是張藝謀生命中的貴人, 用一部《人生》見證了整個時代 - 陸劇吧

巧珍的父親開始不同意兩人的愛情,但高加林進城以後,就默許了這門親事。後來加林拋棄了在農村的巧珍,而後者並不怨恨,其實就是因為她覺得兩個人的地位又不平等了。

至於高加林和亞萍的愛情也不過如此,他因為走後門而成為記者的事實暴露之後,兩個人就散了,亞萍沒做過多掙扎就接受了這個事實,高加林同樣坦然接受。

所以這部電影處處透漏著「那片黃土地上,並無公道可言,而人生也是這樣。」的確,這個道理很無情,但也現實,走後門和門當戶對的婚姻何時何地不存在呢?

吳天明說:「高加林是一個彷徨於人生十字路口,還沒有找到正確方向和堅定信念的青年典型。」的確,他是一個業餘時間能在報刊上發表詩歌的、嚮往城市生活的文藝青年。

他在城市與鄉村,理想和現實之間來迴轉。值得一提的是,高加林的兩次戀愛都是被動的,巧珍代表農村,亞萍代表城市,高加林在這兩者之間為難了。如果和巧珍在一塊,就意味著他要和祖輩一樣,以土地為生;如果和亞萍在一塊,他就沒了愛情,成了對愛不忠之人。

這種矛盾是中國社會的矛盾,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一些青年還沒有審清自我,他們嚮往城市,但是到城市以後又被城市排斥,所以位置尷尬無比。高加林就是小鎮青年的典例,他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迷失了自我。在某種程度上,這已經稱得上是中國社會的矛盾了。

吳天明從《人生》中挖掘了很多,的確值得人稱讚。當其他導演還在新技術中探索的時候,吳天明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真實之路」。他始終未改初心,憑藉自己的「真實勁」繼續前進。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