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過去了, 這仍是我心中最好的賈樟柯

電影快訊 1198℃

賈樟柯是第六代導演中的代表人物,他用獨具魅力的影像闡述了發展中的城鄉映像,近年來憑藉著《山河故人》、《江湖兒女》給觀眾帶來了獨特的觀影體驗。說起賈樟柯,他的長片處女作《小武》是一個無法繞過的經典之作,20多年後再看這部影片,製作上的簡樸仍然無法掩蓋鏡頭語言的鋒芒。

《小武》是賈樟柯故鄉三部曲(同《站台》、《任逍遙》)的第一部,對時代變遷下底層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捕捉,對無所適從的年輕人困惑與迷惘心理的呈現,對人生意義的叩問,都使得影片有著真實觸動人心的力量。「我希望用一個很實在的東西構築一個心理空間,用很物質的東西構築一個很精神的電影形態。」——賈樟柯小武:邊緣人的焦慮

電影劇本的原名曾叫《靳小勇的朋友、胡梅梅的傍家、梁長有的兒子:小武》,這個冗長的名字即是對小武身份的最直觀概括,在友情、愛情、親情這三類人最基本的感情關係中,小武的身份標籤得以被確立。而《小武》畢竟不同於一般的通俗情節片,在三種身份關係下小武是無力且失語的,無法挽留朋友、無力延續愛情、對傳統家庭父權的壓制無能為力。

20多年過去了, 這仍是我心中最好的賈樟柯 - 陸劇吧

因而電影的英文名「Pickpocket」(即是小偷或扒手的意思)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更具有點睛之意。憑本事吃飯的「手藝人」與現代秩序的「顛覆者」小偷,這種矛盾複合下的身份,更彰顯了小武「邊緣人」的屬性。因此,也直接令人聯想到歐陸現實主義導演羅伯特·布列松的《扒手》、維托里奧·德·西卡的《偷自行車的人》等佳作。「這是一部關於現實的焦灼的電影。」(見賈樟柯:《導演的話》)

影片誕生於賈樟柯汾陽的故鄉瀕臨拆遷之際,因此,《小武》也是對90年代商品經濟大潮席捲下的北方小縣城一部紀錄式影像。

20多年過去了, 這仍是我心中最好的賈樟柯 - 陸劇吧

時代的變遷滋生了無數投機、嗜利的「生意人」,越來越多隨波逐流之人渴望在「商品經濟大潮中」學游泳,以此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的確,有很多人成功了。

小武昔日同甘苦共患難的至交靳小勇靠「販煙」暴富,成了受人景仰的青年勞模、平民企業家。輝煌騰達之後的靳小勇將小武視作瘟神並「敬而遠之」,甚至結婚的請柬發遍了所有鄉鄰卻唯獨將他排除在外。而小武心心念念的是當初的「六斤錢禮金」的約定,傾盡全力準備的禮金卻遭到了拒絕。

20多年過去了, 這仍是我心中最好的賈樟柯 - 陸劇吧

王宏偉大巧若拙的表演與簡約卻個性鮮明的人物影像造型,使「小武」成了華語電影史上無法抹去的經典小人物形象。大黑框眼鏡、大號灰色西服、無時無刻不離手的煙、下意識抖動的雙腿,看似賊頭賊腦、灰頭土臉,實則卻是骨子深處的無所適從與黯然神傷。他的眼神始終在關注別人、觀察周圍的事物,然而他的內心永遠處在一種焦躁不安的焦慮之中。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