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齐鲁展示基地落地邹城,成为山东省唯一的县级国家非遗展示基地;定位“当代精品、未来遗产”的孟苑恢宏面世,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再添全新载体;“济宁好礼 邹鲁尚品”直营商店开进“两孟”景区,“山东手造”更接地气……
近年来,邹城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负“两创”嘱托,担当文化使命,锚定“文化兴市”战略目标,做好文脉传承、做强文化产业、做实文化惠民,在守正创新中着力打造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山东省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传承历史文脉
推出文化阐发新成果
近期,“儒家人文思想暨第三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在邹城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的近40位专家、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儒家人文精神、孟子思想、孟学演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论坛还收到10个国家和地区海内外青年学者投稿的学术论文近200篇,对促进国内外儒学、孟学研究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邹城将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释作为重大基础性工程,围绕文脉传承建平台、深挖掘、扩影响,推出一系列阐发新成果。在平台建设上,建成孟子研究院,与杜维明、陈来等儒学大家合作设立工作室,引领孟子思想研究,确保方向明、思路清、定位准。在文化阐发上,组织专家学者系统解读孟子思想,推出《孟子文献集成》《孟府档案全编》等研究成果,开展《四书》解读,在“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播放110余万次,《孟子七篇解读》荣获全国古籍出版社年度百佳图书。在扩展文化影响上,积极开展高端学术研讨和对外交流活动,连续16年举办母亲文化节,今年结合《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施行契机,与2022年山东省家庭教育大会创新合办,进一步放大母教文化影响力。
深度转化创新
激发文化应用新活力
走进位于邹城市孟苑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齐鲁(邹城)展示基地,邹鲁礼乐、孟府菜、剪纸、葫芦烙画、城前根雕等本地非遗项目依次呈现,让前来体验的孩子们产生浓厚兴趣。
近年来,邹城着力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价值结合文章,创新应用形式,努力将文化资源“用起来、活起来”,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两创”示范点,突出“以文化人助民安和美,成风化俗扬文明新风”主题,优选25个文化“两创”示范点,推进提升“乡村好时节”研学游、“礼门义路 浩然正气”邹鲁礼乐展演等沉浸式体验项目。打响“邹东深呼吸”“孟子修学游”品牌,聚力“道阐尼山”5A级景区等文旅大项目规划建设,打造孟子的“成长之道”“修身之道”等10条研学游线路,争取省驻重庆鲁渝协作干部管理组列支经费,组织万州区中小学生来邹开展研学体验游,推动两地加强研学游战略合作。提升“邹鲁尚品”品牌影响力,积极融入“山东手造”标准体系,整理手造资源基础信息库入库资源60项,拥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0人,“山东手造·优选100”遴选活动和“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暨“孔子文旅杯”手造大赛申报数量均居济宁市第一,建设运营“济宁好礼 邹鲁尚品”景区直营商店,精选各地“手造优品”300余件,吸引济宁地区25家重点手造企业参与,落地国家非遗邹城展示基地。做优“儒润邹城365”品牌,组建“1+16+N”志愿服务体系,着力构建“15分钟志愿服务圈”,全市志愿服务队伍达到640支,注册志愿者超过17万人,培育“泉小哥”“管得宽”“幸福班车”等20余个优秀志愿服务品牌。
融入群众生活
打开文化惠民新局面
《孟母三迁背后鲜为人知的秘密》《传承的意义》《家教也是“美差事”》……这是邹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多家单位推出的亲子类节目《邹鲁家教大讲堂》的部分内容,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教理念推广,三个多月的时间该节目已播出近30期,收获超200万人次点击量,再一次彰显了根植邹鲁大地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
在推进文化“两创”工作中,邹城坚持“接地气、惠民生”,不断夯实文化传承弘扬的强大群众根基。创新文化表达方式,与山东广电创新打造《国学小名士·孟言孟语》大型文化公开课节目,微博话题阅读量超5亿,引导本地文化工作者创作《邹鲁家教大讲堂》《悦读邹城》等精品短视频类节目,解读历史文化故事,展现孟子思想、母教文化时代价值。文艺创作丰富多彩,打造大型文化音乐剧《礼门义路》,目前已在全国巡演20余场、吸引10万余人来邹体验礼乐文化,创作《断机教子》《孟子湖畔》《孟母三迁》等一批精品剧目,打响“孟子乡音”文化品牌,常年开展百场戏曲进校园、千场大戏进乡村、万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文化阵地利民惠民,提炼儒家文化经典元素和标准符号,融入城市、美丽乡村、景点景区规划建设,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17个、孟子学堂609个、“少年孟子”读书班200个、“种文化创生活希望小院”102个、“孟子书房”20个。
本报记者 房茂鑫 孙逊 本报通讯员 盛超
“邹鲁礼乐”展演现场。记者 刘建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