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WHO)2月11-12日,在日内瓦举办全球研究和创新论坛,将新冠肺炎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代表着在2019年发现的冠状病毒疾病。
同时针对公众热切关注的疫苗问题, WHO 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新疫苗可能在18个月内完成。
就行业平均水平而言,疫苗的研制周期需要5-18年,以此来看,18个月已经是“创造历史的速度”。
在这背后,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全球科研人员正紧锣密鼓,耗资上亿美元,启用新技术,以创纪录的速度来遏制 COVID-19 的爆发。
技术集结!打响全球疫苗攻坚战
迄今为止,COVID-19 造成的死亡人数高于SARS,已超1000例。全球20多个国家出现病例。拐点尚未出现,新增病例仍在不断增加。
换个角度看,如果 COVID-19 不像它的“近亲”SARS、MERS那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那么,疫苗就将成为这场战役决胜的关键。
*SARS:2002年底在中国爆发,2003年7月基本结束;MERS:2012年9月爆发于中东,2015年基本结束
但是对于一种新的病原体,疫苗的研发不能一蹴而就。研发过程大致分为经过实验室研究、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三个阶段。即实验室研制、临床前研究、I、II、III期临床研究。这个过程往往要长达数年,比如埃博拉疫苗从2014年爆发到被FDA批准上市用了5年时间、SARS疫苗至今未能开发上市。
想要加速的很重要一点在于,需要放弃传统活体病毒疫苗研发路径,利用新技术,与病毒“抢时间”。
① DNA疫苗技术
研发机构:美国生物技术公司Inovio
Inovio 是全球针对新冠疫情响应最早的机构之一。1月11日,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公布的第二天,Inovio 启动针对新冠病毒的研发计划,并在12日设计出一种针对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疫苗。
值得注意的是,在《柳叶刀传染病》的一篇论文中,已经证明该公司研发的 MERS 冠状病毒 DNA 疫苗的 1 期临床实验结果的安全有效。
由于在开发角度上,MERS 冠状病毒与新冠病毒在 DNA 疫苗存在很大程度相似性,因此,MERS 临床实验的成功结果意味着,使用同样的策略有可能开发出针对新冠病毒毒株的 DNA 疫苗。
而且,这家公司已经在 MERS 疫苗研究中积累了大量的安全性、免疫原性的数据,算是在研项目组中“家底最厚”的一组。
目前,Inovio 正与北京艾棣维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计划在中国同步进行第一阶段的临床试验。据悉,二者采用的全球最新的核酸疫苗快速响应技术,可以使新疫苗开发缩短至1-2个月甚至更少的时间。
②mRNA技术
研发机构:美国生物技术公司 Moderna
不同于 Inovio的是,Moderna 是一家世界领先的 mRNA 技术公司,旗下已经有九种使用 mRNA 平台的疫苗,进入到临床试验阶段。其中的一种 MERS 疫苗,正处于动物试验阶段。
由于 MERS 的刺突蛋白处于稳定构象时,会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因此,Moderna 打算以 MERS 疫苗为基础,对 mRNA 进行相应调整,生产出新疫苗。
目前,Moderna 正在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制造用于动物研究的合成 mRNA 疫苗样本。据 Moderna 预测,最理想的情况是疫苗在第一阶段研究中表现良好,3 个月之后用于人体试验。
③ 分子钳/蛋白石技术
研发机构: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和上述两种技术一样,“分子钳”也是一种平台方法。旨在产生针对一系列人类和动物病毒的疫苗。构想为:首先合成病毒表面蛋白,这种蛋白在感染过程中将会附着在宿主的细胞表面,然后像钳子一样钳住它们,这样人体的免疫系统就更容易“下手”,将其消灭。
该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分子病毒学家 Keith Chappell 表示,该方法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已在对付如埃博拉、MERS 或 SARS 等其它危险的病毒上显示有效。
目前,昆士兰大学正在葛兰素史克(GSK)公司合作,后者提供佐剂技术来支持昆士兰大学临床前期实验,以评估疫苗的有效性。他们的目标是在16周后为人体试验准备好候选疫苗。
在目前的研发阶段,各国科学家的目标,是找到启动身体防御机制的触发成分,这不仅需要时间,也需要资金。
幸运的是,以上三个疫苗研发团队得到了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CEPI)总计 1250 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此外,全球更多的科研团队都在与时间赛跑,竞相开发疫苗。
-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新疫苗已经进行动物实验;
- 法国巴斯德研究院正在尝试修改麻疹疫苗来对抗新冠病毒;
- 强生计划利用腺病毒载体平台和生产细胞技术来制造候选疫苗...
中国疫苗进展:最快今年4月进入临床试验
在 COVID-19 的“主场”,中国的疫苗研发进展正处于全球前列:
- 1 月 10 日,中国科学家将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发布到公共数据库中;
- 1 月 24 日,中国宣布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迈出疫苗研发的第一步;
- 1 月 28 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与斯微(上海)生物联手的新型冠状病毒 mRNA 疫苗研发正式立项;
- 2 月 9 日,距分离出毒株仅仅两周之后,新疫苗样本已开展动物实验。
以上团队用到的技术与 Moderna 一致,是近年来兴起的 mRNA 技术,其优点之一在于速度快和制备时间短,对于紧急疫情来说,意义重大。
相较传统技术而言,mRNA 疫苗是把核酸物质打到人体内,让疫苗的成分在人体内产生,然后不断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犹如在人体内建造一座“制药厂”。
▲用 mRNA 来指导抗原蛋白的合成
目前,全球三大 mRNA 巨头分别为美国 Moderna、德国CureVax、德国BioNTech。国内独角兽是斯微生物。这几家公司对 mRNA 疫苗均有布局。
但对于新技术来说,安全性和有效性仍然是 mRNA 疫苗最大的挑战。因为到目前为止,mRNA 疫苗疗法尚未完全取得临床上的验证,没有任何一个正式的人用 mRNA 疫苗上市。
据悉,目前进展最快的 mRNA 疫苗,就是 Moderna 开发的个性化肿瘤疫苗 mRNA-4157,于2017年12月进入 I 期临床试验。
在中国,斯微生物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可以就进行临床级别 mRNA 疫苗生产的公司,也是最早一批参与此次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企业之一。
据斯微生物预计,如果动物试验进展顺利,他们开发的 COVID-19 疫苗将最快于今年4月进入人体临床试验。
此外,据中国疫苗行业协会(CAV)消息,截至2月11日,中国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康希诺生物等18家国内单位分别采用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不同技术路径,相继启动 COVID-19 疫苗研制工作。
疫苗研发,需化被动为主动
相较此前,疫苗研发周期动辄5-10年,目前的进展已经可以用“光速”来形容,但尽管如此,大多数在研团队仍然表示“这还是非常早期的阶段,要用到人还有很多步要走。”
换句话说,疫苗的风险和益处同在。科学家们可能会陷入当年爆发 SARS 相同的境地——在完全研制出疫苗前,SARS 就已绝迹。
过去的疫情中,充满了这样的遗憾。比如,尽管 MERS 感染仍在发生,但还没有针对 MERS 病毒的商业疫苗;引发出生缺陷的 Zika 疫情在实验性疫苗准备好进行测试时已经结束。
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 一是疫苗研制速度问题。如果在疫苗起作用之前,疫情衰退,那么后期样本量不足,会导致临床试验难以推进;
- 二是有效性问题。从实验开发到上市应用,会面临种种不确定因素,比如天花疫苗的有效性强劲,天花病毒就可以被消灭;而容易发生变异的流感病毒,其疫苗有效率只有50%-60%
针对有效性问题,有专家提出了更为“前瞻性”的声音——与其在疫情爆发后“追赶”,现在是时候探索能够适用于整个病毒家族的疫苗原型设计了。
NIH 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的Barney Graham博士说道,“这样一旦出现新的疾病迹象,疫苗就可以准备投入使用。”
做好冠状病毒疫苗“模版”,再根据不同点相应调整,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每个冠状病毒共有的一些独特的东西。
NIH 的科学家们正在考虑利用 Moderna 公司的 mRNA 疫苗样本来完成这个构想。
“如果进一步的测试证明它确实有效,我们希望可以在另一个冠状病毒出现时,只需简单地换入一个新的spike(长钉蛋白,也就是冠状病毒的刺突蛋白)密码就能投入使用。”
毫无疑问,人类与病毒的斗争道阻且长。COVID-19 疫苗的价值即使不在当下,也对以后的疾病防控意义深远。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