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
一直都是,疯狂的啊!”
大幕降下,灯光亮起。
片尾升起制作人员的名单,那首在上映前我就已听过无数遍的《大丈夫(没关系)》在上方响起。
出乎意料的,全场没有一个人提前起身离开。
只是坐在座位上,静静的回味着这场电影。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三年之前的寒冬。在那个动画电影普遍认为是“只有小孩子才会看的”时代,《你的名字》罕见的掀起了一场观影热潮。
5.76亿的票房,刷新了当年日本进口电影的记录。也为后续日本动画电影的引进起了极大的作用。在那一段时间里,几乎每一部带有青春、恋爱元素的电影,都会带上《你的名字》来借势宣传。
三年之后,新海诚带着《天气之子》回来了。
我买的是傍晚的票。出来之后,天已经暗了。很巧的是,刚从电影院走出来,天空就忽然下起了小雨。
雨滴落在我的肩膀上,有些冰凉。路上的行人纷纷打起了伞,走在街道上。
回想起刚才的电影情节,我忽然苦笑一声:
新海诚,还是那个新海诚。
雨、天气、花火
以雨作为主要元素之一,在新海诚的作品里,并不是第一次了。
2013年,新海诚的第五部作品《言叶之庭》里,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雨和爱情的故事。
时隔六年,当新海诚再一次绘制起雨的形状时,我们会很明显的发现,不管是在质感、色彩、清晰度上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左:天气之子,右:言叶之庭
比起言叶之庭的微风细雨,天气之子中的雨则显得更为猛烈一些。
全片中,下雨的场景片段占了极多的篇幅。这也让雨滴的绘制显得格外重要。为了达成在不同场景下雨滴的表现效果,制作组专门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来研究在各种场景下的雨滴的形状。从波纹、回弹,再到上色、阴影。几乎每一滴雨滴都承载着制作组数年来的心血。这才使得我们所看到的的雨滴拥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与表现效果。
不单单是雨滴,画面上的提升是全方位的。新海诚一向擅长于大场景绘画,从《言叶之庭》中的新宿御苑,到《你的名字》中的系守小镇、漫天流星,再到《天气之子》中的云顶之巅,东京全貌。技术、画风、色彩的运用成熟是肉眼可见的。
在画面上,新海诚从未让人失望过。
他笔下的那个世界像是每个人都曾幻想过的那个世界一般,云顶之上的奇妙世界,波澜壮阔的天空之海,光彩夺目的花火大会...
那是属于新海诚独特的“味道”。是只要看过一遍,就再也无法忘记的美。
而与新海诚的画面一样,RADWIMPS的音乐,也从来不会让人感到失望。
这是RADWIMPS第二次担当电影配乐的工作,而第一次,是《你的名字》。
最早听到《天气之子》的原声带音乐时,是在电影还未在大陆上映之前。当时是将整张专辑从头到尾听了一遍,虽然延续了一如既往的高质量水准,但整体来说,并不如前作《你的名字》。
然而,这种想法在我看到电影时就烟消云散了。
在电影中间,有一段女主角阳菜登上摩天大厦的顶楼,去祈求晴天的场景。RADWIMPS在那个片段中的BGM里使用了钢琴+小提琴的前奏。然后在天空即将放晴之时,完美地插入了女声吟唱的部分。
阳光洒在身穿和服的少女脸上,镜头缓缓拉开,东京全貌一览无遗。无数人望着天空,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那一瞬间,仿佛世间所有的美好都定格于此。
那是一种多么令人温暖的力量啊。
少年,该长大了
有一本书在电影中出现了两次。并且生怕观众没留心到一般,每一次出场都给了一个大大的特写。
那本书的名字,叫做《麦田里的守望者》。
如果看过这本书的人,想必会对此会心一笑。因为《天气之子》的故事,也与《麦田里的守望者》有着几分相似之处。
电影开场,帆高离开了自幼生活的小岛,搭上了一条前往东京的船。根据他的独白以及后来对阳菜的阐述,他对自己离开小岛的给出的理由是:
“...在老家生活的太压抑了,透不过气来。”
这其实是一句很含糊的话。我原以为这会是一个伏笔,当时还期待着电影后续会给帆高离开小岛一个具体的原因,但直到影片结束,电影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然而,在我读完小说之后,这个问题得到了解答。
在小说中,有着两段对帆高生活的小岛侧面描述:
“这是岛上高中的一个小仪式,仅为我们十名毕业生而办。”
“整个学校也只有三十名左右的学生。”
从这两段侧面描写不难看出,帆高所生活的小岛处于一个极度落后贫穷的状况。整个岛上人烟稀少,甚至比《你的名字》中的系守镇还要贫穷。
而关于逃出岛屿的原因,还有一点至关重要:
“有一天挨了父亲一顿打之后,我拼命的踩着自行车,想消除痛苦。那天,岛上也下着雨,云缝中设下几道光,我想离开这个地方,想进入那些光里。便沿着海边的路拼命蹬车追赶。就在我感觉追上的瞬间,那里已是岸边悬崖,阳光移到海的另一边去了。
我那时已经决定要去到那些光里——
而你就在那尽头。”
这是帆高在酒店睡着之后所做的梦。再联系上一段,帆高离家出走的原因自然就呼之欲出了:
因为小岛的本身的落后贫穷,使得帆高对现状感到不满。再加上对家人的抗拒与叛逆,从而让他做出了离家出走这一举动。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除了贫穷、家暴这些表面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内在的原因:
帆高在逃避现实。
他不接受要在岛上碌碌无为度过一生的“现实”。他渴望着那道能指引他前进的光。所以他逃走了。逃到那个幻想中的东京。那里是日本最繁华的地方,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有着他所梦想的一切。
然而处在“幻想”中的帆高是无法在“现实”的东京活下去的。他没有身份证,不够年龄,不可能会有打工的地方收他。想要生活下去,他必须去面对现实。
如果没有“现实”的须贺圭介,不管他再怎么挣扎,最终都只能回家。回到那个空气压抑的地方,直到高中毕业。
而在K&A的工作中,帆高逐渐接受了现实。在小说中,帆高刚刚进入K&A工作时,有一段夏美对帆高的描述:
“他有着十足的天真,那么的不设防。更夸张的是,每句话、每件事和每一幕风景都会让他感动。”
而在编辑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帆高也逐渐变得现实起来。在夏美和帆高发现天空之鱼后,帆高的第一反应已经不再是“幻想”状态中的:这件事情真有趣,好好玩。
而是“现实”的:写成这篇报道,也许可以赚到钱呢。
这也让夏美吐槽道:“你已经快要变成和小圭一样无趣的大人了。”
“现实”的东京同化了帆高。没有人可以抱着“幻想”在现实社会中活下去。这是在天气之子中的一个暗线。而在后面,这条暗线还有着更大的作用。
GUN&GIRL
关于这把枪的争论。从电影上映之初就一直没有停过。
枪的出现在《天气之子》中显得非常突兀。在最开始时,我曾一度以为这把枪背后会牵扯到一个庞大的黑恶势力,而帆高要利用这把枪与黑恶势力进行斗争——然而事实证明我想错了。因为除了吓一吓人之外,这把枪在全片中几乎就是个摆设。
那么,新海诚真正想通过枪来表达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先从枪的作用开始说起。
首先,枪的作用是什么?
我认为,是“钥匙”。
解决冲突的“钥匙”。
剧情需要制造冲突,这样才不会显得无聊。有了冲突之后,故事必须要有一个足够的“爆点”,也就是能够最大化引起观众注意的元素,来解决这个冲突。
在网文中,这个元素叫做“金手指”。一般来讲,它是主角独有的能力,拥有着极强的“力量”,可以帮助主角度过难关。
《天气之子》中,阳菜因为父母双亡,必须要担当起赚钱养家的责任。
为此,她差点就被混混拉走,成为了女招待。而帆高看到这一幕后,选择挺身而出,保护阳菜。
想解决这个“冲突”的方式有很多种。甚至我都可以随便编出一大堆出来:跑到一半躲起来、被路人帮助、跑到人多的地方混混不敢轻举妄动等等。
然而这种解决冲突的方式并没有冲击力。也就是“不够有趣”。那么,怎么样才能让这个解决冲突的方式具有冲击力呢?
新海诚想到了枪。
这个看起来与天气之子的主题毫不相关的危险品。
枪的加入确实能够让剧情产生爆点,并且也拥有着足够的冲击力。但反之,这种解决冲突的方式也会让观众感到很突兀。
回过头来,再看看枪的含义。
在一般人的认知里面,枪的出现意味着“暴力”、“剥夺”。
而在《天气之子》中,它意味着“守护”。
守护自己所爱的人。
即怕方式是错的。
全片中,枪声一共响了两次。
第一次,为了保护阳菜。
第二次,为了拯救阳菜。
两声枪响都是为了阳菜所开。
而也因为这两声枪响,很多人在观影之后会讨厌帆高——因为他看起来太不“冷静”了。明明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却将事情搞一团糟。导致最后产生了坏的结果。
然而,帆高这种不冷静、不成熟、经常冲动,不会去考虑到事情后果的表现,才是一个青春期男孩最真实的写照。
新海诚试图创造一个并不完美,甚至有很多缺陷的主角。正如他在访谈中所说的一样:
“...这次,想画自己想画的故事。”
而帆高,就是那个他理想中的主角。
他为了见到自己所爱的人,不管方式如何,是好是坏,都会不顾一切去到她的身边。
他缺乏思考,不理智。焦虑,鲁莽。
他注定会受到很多的争议。
而这种争议就是如今天气之子评分两极分化的核心原因:你能对为了爱不顾一切的想法产生共鸣,就会喜欢天气之子。反之,就会觉得它简直无聊透顶。
新海诚将青春最美好的那一部分刻画的淋漓尽致,但又同时将最疯狂、叛逆的那一部分给表现出来。
这是独属于新海诚作品中的魅力。
天平的两端:阳菜与东京
天气之子还有一个受到极大争议的地方,是帆高为了救阳菜,牺牲东京使其终日无晴。
很多人在豆瓣上吐槽道: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与大鱼海棠中的女主有何区别。
为何帆高的行为会引起众怒?牺牲整个东京去救自己重要的人不是很浪漫吗?
答案很简单:因为天平的另一端,牺牲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当男主遇到这种“电车难题时”,天平两端的平衡就显得格外重要。
如果想要救的那一端比另一端要重很多,观众就无法感觉到选择的那个人有在做出牺牲。举个例子:武侠小说中,女主重伤垂死,这时男主只需要将十分之一的功力输到女主身上,就可以拯救女主。
这时,因为牺牲的“代价”太少,观众并不会有感到男主做出了多大牺牲,只会认为这是应该要做的事情。
但如果我们将这个代价再加重一点呢?
与上面相同,女主重伤垂死。但此时男主需要以命换命,用自己的性命去换取女主的性命——这样看起来不就显得感人多了吗?
天气之子中天平确实近似平衡了:东京没有晴天与阳菜的生命,的确很难判断到底哪个更加重要。但为何有部分观众会对此反感呢?
原因在于,东京是大家公有的,而不是帆高的“私有物”。
回到刚才的那个例子。以命换命是男主自身的决定,他如此选择,没有伤害到任何人的利益,自然也不会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而帆高的选择之所以被人所厌恶,正是因为他选择牺牲了大家的利益,让东京的其他人受到了损失。
这就好比金轮法师将郭襄绑在天台上,而郭靖看到之后就立马主动把城门打开跑出来投降一样,荒诞的很。
而正如上文所说,由于帆高这个角色并没有塑造好,导致了大多数人在观影时无法将自己代入到帆高身上,而仅仅只是用观众的视角去看。这时,男主的决定不被大多数人所理解,也成了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很多人都是抱着上面的想法去对《天气之子》进行批判的。但他们却恰恰漏了至关重要的一点:
天气的异常并不是由阳菜所造成的。
在影片中间,有一段圭介与夏美去拜访神社主人的剧情。而在那一段中,新海诚借神社主人之口,向观众介绍了晴女的由来与宿命:
“晴女与天界联结,她们接受人的诚恳愿望,然后送达天上。”
“...只不过呢,历代晴女都有着极其悲惨的命运...”
晴女的命运有点像古时候人们献祭少女给河神的故事一样。在科技还不发达的时代,迷信巫婆,将少女推入河中,来祈祷河神保佑不发洪水。而少女本身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一个受害者。
而连日的降雨也是早在阳菜还未成为晴女时就有的。无论最终阳菜是否会成为晴女,雨都照样会下。阳菜只是拥有一个可以牺牲自己来换取天晴的机会而已。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阳菜认为是自己导致了天气肆虐,她存在的意义,被疯狂的天气给抹去了。所以她选择了牺牲自己,去换取天晴。
但帆高不认同这一点。他认为阳菜比天气重要。
所以帆高选择了拯救阳菜。
在晴空之上,帆高对阳菜喊道:
“永不天晴也没关系!比起天气,我更加需要阳菜啊!”
“天气什么的,就让它见鬼去吧!”
帆高找到了阳菜存在的意义。
一切也正如RAD在天气之子中的主题曲歌词写到的一样:
出现在我面前的你 简直就像 救世主一般
在我心中闪闪发光的钥匙 为何会被你所持有呢
《天气之子》想说的,可不只是天气
影片最后,帆高回到家乡念完高中。与阳菜分开了整整三年。
重新回到东京之后,帆高先去拜访了两个人。
一个是泷的奶奶,另一个则是圭介。
除了叙旧以外,两人分别说了两段很有意思的台词。
第一段是泷的奶奶对东京过去的补充:
“一直到不久前的江户时代,东京那一带原本都是海呢...东京其实是人与天气一点一点改造过来的。”
“所以我觉得,它最终只是变回了原样罢了。”
如泷的奶奶所说的一样,东京本是一片海洋。但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将大量泥沙填入海中,填海造陆。短短数十年内,填海造陆的面积就已经超过了253平方公里——这相当于7个澳门的大小。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大规模的填海造陆也造成对了环境的破坏影响。早在去年12月份,当东京政府再一次向边野古地区投放沙土时,超过二十万群众向政府请愿不再填海。但即使再怎么抗议,也都是无用的——因为填海造陆所多出来的土地,要给美军用来建造基地。
环境的破坏引起了新海诚的注意。这也是他决定要拍摄《天气之子》的原因之一。而实际上,早在2016年的《你的名字》中,他就已经表达出了对环境的担忧:
而如果再结合圭介对帆高所说的话一起来看,新海诚想表达的意思就更为明显了:
“因为你们才变成了这样?是你们改变了世界的模样?做什么梦呢,笨蛋。”
“这个世界,一直都是失常的啊。”
世界并不可能是只靠个人的力量就可以轻易改变的。能改变世界的一定大环境驱使下所导致的。帆高拯救阳菜导致的天气改变仅仅只是艺术表现手法,而圭介所说的话,才是新海诚真正想表达的:
当人类为了发展开始不顾后果破坏自然时,就必定会受到自然的反噬。
总评
这是新海诚最有特色的一部作品,他不再去一味的迎合大众,而是转而去画自己想画的作品。你很难去评定这种行为到底是对是错,因为从市场表现上来看,天气之子是成功的——超过一百亿日元的票房,并且挤进了日本本土电影前十。但与此相对的,这也是近年来新海诚作品中口碑最差的一部电影。不管在国内亦或者是日本都是如此。
是否喜欢这部作品,因人而异。但总体上来说,天气之子绝对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就算你对它的剧情无感,但哪怕只看画面与音乐都已足够抵回票价。
好啦,本期的影评就到这里。我是清竹,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