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清水里的刀子》, 生不择时, 死不择日

电影快讯 1960℃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编,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部关于回族的电影——《清水里的刀子》。该影片改编自回族作家石舒清曾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宁夏西海固一个偏远村子里,穆斯林老人马子善的老伴儿去世了,老人和儿子决定在老伴40日祭那天宰掉家里的老牛来筹办祭礼。整部电影色彩单一,没有戏剧冲突,演员台词很少,甚至没有配乐和主题曲。看的过程会觉得比较闷,但是,我很感兴趣,因为它可能是第一部与宁夏回族穆斯林有关的电影。

观影《清水里的刀子》, 生不择时, 死不择日 - 陆剧吧

所以,作为回族人,我对整个电影从头到尾每一个场景都很熟悉,甚至影片中演员诵读的每一句古兰经都很熟悉,然后不自觉的就会跟着念了出来。清寂的西北村落,孤独的穆斯林老人,导演王学博用干净简洁而饱含电影镜头感的画面,呈现出一幅关于老人与牛生死拷问的长卷。生得艰难,死得深情,质朴善良里不仅有深刻的情感,还有执着的信念。

观影《清水里的刀子》, 生不择时, 死不择日 - 陆剧吧

其中,有个片段是阿訇给小孩起完经名后要接独尔,我也差点准备把双手抬了起来。近两年来看到的最有仪式感的影片,音效也是独立于影片画面,不完全是现实音效而是与每一个画面、色彩、光线、镜头运动契合,全都在表达那一刻的故事与情绪。像在构建一个交响乐,每一个音符都有着自己的情绪与作用,并整体地产生了独特的节奏感。流露着电影并非营造真实而是思想与情绪就可独立成章的创作理念,让我想到复刻印象而非现实的贾科梅蒂大师,大概我本身就没法抗拒这样的创作理念。

观影《清水里的刀子》, 生不择时, 死不择日 - 陆剧吧

所以,就像喜欢贾科梅蒂一样必然喜欢这样的作品,甚至找到了第一次看红色沙漠的感觉。清水里的刀子中动物、小孩与水,最难拍的三样汇集,却依旧表现的精确,水中倒影的镜头时被震到,真的佩服。灯下老人的特写被瞬间打动,导演的感情太细腻,一个融入了宗教与地域风格的作品,他还是找到了全世界的人都会有共情的部分。这部作品的完整性太高,讲了一场93分钟的完整圣洁仪式,有很强的个人风格,如果你爱它,那你会很爱它。

其实,我很早就想看这部电影了,室内场景营造油画似的光影,室外场景又呈现水墨画风格的层层叠叠。看起来很安静,但又太没有波澜,视觉得到满足,节奏岌岌可危。这是一部宗教气息很浓的电影。对于大多数人都不太了解的伊斯兰教,如果电影没有明确的技术指引,那么大多数人是不能够深入理解的。

另外,电影给我的感觉,是一部节奏很慢平铺型的作品。画面灰暗有些许压抑感,但是很有技巧,拍的很漂亮。老人,一头牛,老人死去的妻子三者之间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故事链,很明显导演想要探讨的是生与死,或者说生命的主题,一个极其严肃的话题。

最后,看完这部电影,我们看到的是沉闷、思考的过程,但没有看到思考的结果。老人的弟媳诞生的孩子、为妻子的忌日想要杀掉的那头牛、老人阅读古兰经时最终的黑暗、以及在电影中多次清洗自己身体的细节。想要传达的信息存在,但并不强烈。我认为,这部电影是导演走向更高一个台阶的奠基性的作品。很明显,他是不成熟的。但是,它是精致的,是有希望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怎样的文化背景,生存的共性是一致的,是中国人生活的一个部分。即便不见鲜艳,哪怕灰土飞扬。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