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记者赴台儿庄采访结识抗日将领,两人战地情谊延续至下一代

电影快讯 1847℃

近日,著名爱国将领覃异之将军的女儿覃珊女士,在装修老房子时,意外发现了一封一九九四年来自台北的旧信,字迹娟秀。信中写道:“异之先生:您好。我是张郁廉,抗日战争期间曾到过您旅部采访的女记者,您还记得我吗?毕竟事隔已近半个世纪了,最近由前同事彭河清处得知一些有关您的消息,知道您主持黄埔杂志社,还经常在该杂志上发表文章。照着杂志社的地址,寄这封简短的信给您,希望能和您取得联系。咫尺天涯,却相隔数十载,我们也由青壮年迈入老年了,大家还健在,实值得欣慰。近年来,我返大陆北京、哈尔滨探亲已四次,在北京住在五弟海淀家,希望有机会见面。孙先生逝世十余年,我育有两子一女,皆已成家立业,分住国外,详情容后再告。遥祝安康顺适。”

女记者赴台儿庄采访结识抗日将领,两人战地情谊延续至下一代 - 陆剧吧

▍张郁廉写给著名将领覃异之的信

这封信开头说的正是1938年台儿庄战役时的一段历史:当时的战地女记者张郁廉,在采访台儿庄战役时,结识了覃异之将军,并结下了一段深厚的友谊。

笔者研究台儿庄战役多年,对这个故事早有了解。在研究台儿庄战役的过程中,笔者与不少台儿庄战役亲历者的后代有联系,因此当覃珊女士把这封信转发给我后,笔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居住在北京的覃珊女士(覃异之的女儿)以及居住在新加坡的孙宇立先生(张郁廉的儿子),通过两人的讲述,更加完整地了解了82年前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以及延续了两代人的战地情谊。

燕大女学生“转身”做记者

孙宇立告诉笔者,他的母亲张郁廉是位“感情丰富、爽朗正直、感恩图报、重视友谊”的东北女性。他从小就常听母亲提起,抗战时,在台儿庄前线,她遇到了一位英勇杰出的覃将军,之后她与覃将军有过几次重逢。覃将军多次对困境中的母亲伸出援手。孙宇立说,我小时候常有机会陪同母亲到银行提款、存款,母亲曾告诉过他,“办银行事务的象牙印章是覃异之送我的。”

张郁廉的祖籍是山东掖县平里店朱由村,1914年出生在哈尔滨,两岁半时,母亲去世,从小被寄养在一个白俄家庭,所以她精通俄语。1934年9月,张郁廉考入燕京大学,主修教育,辅修新闻。1937年6月下旬,燕大放暑假,张郁廉按照事先和父亲的约定,到山东老家朱由村探亲。不几天,就传来卢沟桥事变的消息,北平是回不去了,只有随流亡学生赴南京。在临行前,父亲再三叮嘱:女孩子家绝对不能到前线工作,一定要完成大学教育。同年底,张郁廉辗转来到武汉,她在报纸上看到了驻武汉的苏联塔斯通讯社招收记者的启事,她心想:自己既然懂俄语,又在大学读过新闻专业,于是便报名参加应试,结果被正式录取为塔斯社记者。社长罗果夫让她学习俄语打字机,把中文报纸上刊登的中日战况消息翻译成俄文,发回苏联。

此时的战争形势不容乐观。日军于1937年12月先后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实现迅速灭亡中国的狼子野心,决定南北对进,夹击徐州,打通津浦线。在津浦路北段山东境内,日军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和矶谷廉介第10师团分别沿胶济线和津浦线合击鲁南重镇台儿庄,企图打开徐州的北门户。

中国军队也做好了部署:以擅长防守的第2集团军沿台儿庄运河一线布防,打阵地战;以武器装备精良、机动性较强的第20军团隐藏于峄县东北山区,拊敌之背,打运动战。

1938年3月,骄狂冒进的矶谷师团在台儿庄一带被中国军队包围,第2集团军苦苦硬撑,坚守台儿庄半月有余,将敌人死死钉在台儿庄;第20军团在敌人侧背发起猛攻。中国军队众志成城,浴血奋战,赢得国内外新闻界一片喝彩声,中外几十家新闻媒体、上百名记者云集台儿庄。苏联塔斯社总社派谷礼宾斯基等几位军事记者来到中国,要到台儿庄采访。罗果夫安排张郁廉陪同前往。

3月中旬,记者们从武汉出发,来到徐州,住进花园饭店。几天后,他们乘火车离开徐州,奔赴台儿庄前线。到了台儿庄南车辐山车站后,火车不能再往北开,他们步行前往台儿庄。他们来到了在台儿庄东北的第20军团52军25师驻地,参谋长覃异之接待了他们。

女记者赴台儿庄采访结识抗日将领,两人战地情谊延续至下一代 - 陆剧吧

▍张郁廉在台儿庄前线的壕沟里躲避日机低空轰炸

将军赠送女记者一把小手枪

覃异之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将领。他出生于1907年,1924年入桂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学习,次年6月转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二期炮兵科学习。抗战全面爆发后,他自1933年起,就参加了北京古北口的长城抗战。1937年9月率部参加平汉路北段对日作战,在保定保卫战中胸部中弹负伤。

1938年3月,他带领部队参加台儿庄战役。第25师作为52军的先头部队,位于台儿庄东北的兰陵镇附近,其任务是向红瓦屋屯攻击,将敌人压迫于台枣支线以西歼灭之。经过两天的激战,进展颇为顺利。4月6日夜,日军突然向52军两个师的阵地发起疯狂进攻,战斗异常激烈。52军下令坚守,并乘机反攻。半夜,台儿庄之敌向峄县撤退。7日拂晓,中国军队追至峄县城外围,将日军团团包围在城内。第25师主力继续攻击敌人之侧背。经过几天激战,第25师占领峄县城东九顶山以北的几个村庄,使敌侧背受到很大威胁。日军抽出兵力对第25师多次反扑,均被击退,敌我双方形成对峙局面。

张郁廉就是在这个情况下到达第25师师部的,她对覃异之的第一印象极好:“他是广西人,工诗词,态度稳健、坚毅,谈吐温文,‘儒将’之风教人钦敬。”覃异之向记者们详细具体介绍了战况,并细致地分析了战局的走向,之后,又回答了记者提出的许多问题。因为战事激烈,覃异之派人将记者们送到离战火较远的偏僻村庄过夜。村民早已离家逃难去了,村庄内空无一人。护送他们的士兵找到了一间破旧的老屋,供记者们休息。

女记者赴台儿庄采访结识抗日将领,两人战地情谊延续至下一代 - 陆剧吧

▍覃异之(台上站立者)在台儿庄前线

当记者们完成采访任务与覃异之告别时,覃异之望着张郁廉说:“你是到最前线我旅部的第一位女记者,使我敬佩。”说着掏出一支手枪递到张郁廉手中说,“这支勃朗宁小手枪送给你,需要时拿来自卫。”在后来的采访中以及辗转于湘鄂、长沙、武汉、重庆,张郁廉一直带着这个“纪念品”。

台儿庄一战取得大捷,歼灭日军1万余人,缴获大批战略物资。武汉三镇沸腾了,10万多人高举火炬,走上街头游行庆祝,万人空巷,彻夜不眠。“台儿庄捷报传出之后,举国若狂。南京、上海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新曙光。全国各界,海外华侨,乃至世界各国同情我国抗战的人士,拍致我军的贺电如雪片飞来。前来参观战绩的中外记者和慰劳团也大批涌到。台儿庄区区之地,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李宗仁回忆录》)。

正在台儿庄附近前线访问的张郁廉等塔斯社记者,于8日上午赶到台儿庄城内。战后的台儿庄,已成一片废墟,张郁廉写道:“城中仍弥漫着火药味,建筑物一半以上被毁,有的房舍还在燃烧,冒着烟,断垣残壁间散布着血肉模糊的尸体……眼前处处景象,残酷无比,教人想到血战的惨烈,实在难以描述!”

1938年4月中下旬,60多万中国军队集中在鲁南,准备与日军决战。日军调集了30万大军,分六路迂回包围徐州,企图歼灭中国军队主力。为保存有生力量,与日军持久作战,1938年5月中旬,中国军队作战略转移。张郁廉也来不及与覃异之告别,便就地随部队突围,于6月初回到武汉。

生活困难时将军出手相助

1942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被侵华日军封闭的燕京大学,在四川省成都市办起临时学校。张郁廉得知后十分兴奋,她要完成父亲的遗愿,于是向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辞职,到成都续读一年,完成大学教育。

1946年6月,张郁廉调到沈阳工作。此时,覃异之已担任国民党军第8兵团副司令兼第52军军长,驻守沈阳。分别近十年,老友重逢,两人格外高兴。覃异之见张郁廉家人口众多,主动接济粮食,这在物价飞涨、粮食匮乏的年代,无疑帮了张郁廉很大的忙。

1949年,覃异之担任南京首都卫戍副总司令,此时他已经暗下决心,不追随国民党撤退台湾。1949年8月,覃异之在香港通电反蒋,宣布起义,回归大陆。而在几个月前,张郁廉去了台湾。此后两人从未再见。

1994年3月,张郁廉偶然得知覃异之担任《黄埔》杂志社社长,于是便写了本文开头的那封信。那么,两人后来联系上了吗?

孙宇立告诉笔者:“二位老人起码应是通过电话了,因为在母亲的记事本中详细记有覃将军的联系方式及覃珊的名字。至于是否有覃将军回信,可惜母亲旧时信件经多次搬家己无处可寻了。”

覃珊也告诉笔者:“1994年父亲的耳朵已经不大好,写字也困难,电话应该是通过母亲转达的,因为在张阿姨的记本上,有我家的详细地址、电话,还有我的名字和我在台北两个舅父的名字。”

1995年,覃异之在北京去世。2010年,张郁廉在台北去世。一段战地情谊就此落幕,不过,这段情谊在下一代得以延续。

2015年,孙宇立整理母亲留下的手稿,取名《白云飞渡》出版发行。2017年春节,覃珊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急忙找来翻阅。她看完后,激动不已,并开始寻找张郁廉女士的后人。2018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由屈令婉女士(台儿庄战役参战将领屈伸之女)牵线,覃珊与孙宇立才互相联系上。2018年10月,覃珊利用去新加坡参加一个专业性国际会议的机会,拜会了孙宇立。二人相见,圆了前辈的心愿,自然是感慨万千。2018年12月,孙宇立到北京出差,回访了覃珊。

女记者赴台儿庄采访结识抗日将领,两人战地情谊延续至下一代 - 陆剧吧

▍张郁廉之子孙宇立与覃异之之女覃珊在新加坡相见时的情形

抗日名将和战地记者在战火中结下的情谊,80余年生生不息,并延续到他们的后代身上,但愿这种君子情谊一代代传下去,绵绵无尽。


来源:北京晚报·五色土|作者 郑学富

编辑:姜宝君

流程编辑:郭丹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