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百》讲的是淞沪会战中八百壮士与日军浴血奋战四日之悲壮故事。淞沪会战亦是蒋介石的血气之勇,日军扬言要三个月灭亡中国,蒋介石就将淞沪会战打了三个月,只是为了争口气。
这八百壮士,为历史推到前台,明知要死,亦无畏。此孟子所谓,虽千万人吾往矣。
淞沪会战
钱穆晚年寓居香港,老病残躯,倾尽家财建新亚书院,不过几间板房而已。学生鱼龙混杂,邵氏旗下的当红女演员林黛就读于此,也有矿工白天采矿,晚上来上课,赶不上回去的车就睡在楼道。这些人学历史做什么呢?学了不能赚钱,有什么用呢?
这些学生里出了几个大家,余英时就是一个。他写了本《士与中国文化》传承老师的衣钵。钱穆眼中的士是这样的:有理想而能肩负道义之人,不以恶衣恶食为耻。
钱穆
钱穆先生的理想是保存传统文化的火种,面对大陆知识分子批判传统文化的局面,钱穆认为“需要替中国文化讲些公平的话”。学生没钱交学费,他便让八成的学生免费入学,学校穷得连电费也交不出,张丕介的妻子就当了自己的首饰。
一日,余英时见钱穆胃溃疡发作,孤零零躺在教室的地上,问他有什么需要?钱穆说想读《王阳明全集》,余英时买了书回来,仍见钱穆躺在地上,似乎新亚书院全是空的。
钱穆写《中国文学史》是为传统文化正名,如今看来实乃不废江河万古流。
中国文化的源头是《诗经》,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他对《诗经》推崇备至,认为有很深的政治意义,他和子贡,子夏都讨论过《诗经》与礼的关系。
《诗经》的第一篇是《关雎》,表面看是一首爱情诗,其实是大臣劝谏周康王的讽喻诗。周康王荒淫无道,关雎一生只有一个配偶,此诗是告诫康威洁身自好,勤政爱民。
孔子晚年
先秦文学多是为政治而作,《诗经》分“风雅颂”,《风》文学价值最高。孔子喜欢《风》中的《南风》和《南召》。《诗经》是歌谣,可以唱,后世的诗歌皆能长,源头如此。
孟子说,诗亡而后《春秋》作,礼乐制度崩坏以后孔子便作《春秋》。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乱臣贼子为什么惧?因《春秋》记载的多是他们犯上作乱的丑事。
孔子作《春秋》褒贬不着痕迹,全在用字的区别。“弑”指以下犯上,子弑父,臣弑君等等。后人把一字之褒贬称为“春秋笔法”。
无论是《诗经》还是《春秋》都可看出儒家匡扶正道的决心。
屈原亦有此决心,他作《离骚》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自沉江底。屈原死前曾问太卜,自己应该同流合污呢,还是坚持斗争?太卜面有难色,说鬼神也有不知道的事。说明彼时局面艰难,已回天乏术了。
《离骚》虽为政治而作但写的都是自己的心事,所以屈原称得上是我国第一位文学家,作品都是自己创作的。他的学生宋玉写文章的高手,《登徒子好色赋》结结实实地讽刺了进谗言的小人登徒子。
屈原
据宋玉描写,登徒子劝楚王不要让宋玉出入后宫门庭,理由是他长得很帅,花言巧语,还非常好色。宋玉反驳说,他们家东边有个姑娘长得非常漂亮,偷窥了自己三年他都没动心。登徒子的老婆蓬头垢面,耳朵挛缩,嘴唇外翻而牙齿参差不齐,弯腰驼背,走路一瘸一拐,又患有疥疾和痔疮。登徒子却非常喜爱她,并且生有五个孩子。
这篇赋写得很幽默。
汉武帝很喜欢赋,召司马相如写《子虚赋》《上林赋》,都是帝王游猎之事,御用文人作品。司马相如为人熟知,更多的是因为与卓文君私奔,于成都当垆卖酒的故事。
武帝时太史公司马迁作《史记》,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文学史上《史记》的地位很高,明代的归有光,清代的蒲松龄和“桐城派”都受《史记》的影响很深。
李陵兵败,太史公替李陵辩白,触怒武帝下狱,受宫刑。当时朝中无人敢替李陵说话,太史公与其非亲非故,却仗义直言,此亦儒家的威武不能屈。
李陵
之所以忍辱含垢是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写完《史记》。其中心迹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以悲愤之情尽皆坦露,然后书成身死。
这又是不废江河万古流。
东汉末年,宦官乱政,生灵涂炭。曹操不忍心白骨露野,揭竿而起。他最务实,在《求贤令》中引用魏无知向刘邦推荐陈平的故事,来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
魏无知向刘邦推荐陈平,刘邦因为陈平与嫂嫂通奸而犹豫不决,魏无知说现在是用人之际,其他不重要的事可以先放一放。后人都怪曹操重才不重德。
曹操这样的性格体现在文章上,不重辞藻,质朴率真,所以鲁迅说他是改造文章的一大祖师。曹操的文学修养很高,他的理想不过是待天下太平后,回到安徽老家躲在书斋里读书。
曹操
曹操身为王侯作《短歌行》却能抛开王侯身份,咏叹人生际遇,在当时很不容易。自他以下,文章开始大范围地出现了“我自己”。其中最出色的作品属《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由南朝梁昭明太子编入《文选》。其中收录的诗作质朴无华,令人回味无穷。如: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昭明太子原名萧统,死后谥号“昭明”,红豆的故事即与他有关。
相传,萧统曾爱慕一叫慧如的尼姑,可惜不能成为眷属,慧如相思成疾,抑郁而终。萧统含泪种下双红豆,改庵名为“红豆庵”。后世遂以红豆喻指爱情。
相思
王维写了一首《相思》,诗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出身显赫,笃信佛教,生性恬淡,是贵族公子。安史之乱时被迫做了伪职,本来要杀头的,他弟弟用功名替哥哥赎罪,才免于一死。经此一变王维心灰意冷,晚年更是万事不关心。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的大事,许多诗人都被牵了进来。李白因投靠永王也险被杀头,最后流放夜郎。后来皇帝大赦天下,以极其兴奋的心情写下了《早发白帝城》。
杜甫则在安史之乱期间写下了许多关注民间疾苦的优秀诗作。在四川成都杜甫的生活捉襟见肘,缺衣少食,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伟大胸怀,实在让人感动。
这还是儒家匡扶正道的决心。
杜甫很受韩愈推崇,因为他们都主张文学要复古,要学三代两汉。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把儒家的殉道精神贯彻到极致。
由于反对唐宪宗迎佛骨,韩愈被贬潮州,他不后悔。
马行至蓝关,大雪封路不能前行,韩愈差点死在那里。幸好侄孙韩湘前来照应。他对韩湘说,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雪拥蓝关
这是以必死之决心践行理想。
韩愈的文章长于说理,散文写得尤其精妙,可以没有人能继承下来。过了一百多年出了欧阳修,才继承了韩愈的文风。
欧阳修少孤,母亲独自抚养其长大,家贫不能读书。邻居李家公子常常借书给他,欧阳修得到一部《韩昌黎文集》,爱不释手。
欧阳修和宋祁合编《新唐书》,宋喜欢使用生僻字,欧阳修提倡写文要质朴,不好意思直接说。有一天欧阳修欧阳修在史馆门墙上写了八个大字:“宵寐匪祯,札闼洪庥”。
大伙儿来上班的时候,看见这几个字,议论纷纷。宋祁看了,不以为然地说:“这不就是‘夜梦不祥,题门大吉’的意思吗?本来有现成的说法,干嘛写得这么冷僻难懂?”
欧阳修笑嘻嘻地回答道:“您说得很有道理!可是,您写《李靖传》的时候,不也把‘迅雷不及掩耳’写成‘震霆无暇塞聪’吗?本来有现成的说法,您为什么故意不用呢?”
宋祁听了,觉得欧阳修讲得有道理。从此后,他就改正了用词晦涩的毛病。
他与范仲淹关系很好,当范仲淹得罪吕夷简、被贬谪到南方去的时候,许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贬。欧阳修十分气愤,写信责备高若讷不知道人间有羞耻事。为了这件事,他被降职到外地,过了四年,才回到京城。
欧阳修另一大贡献就是发掘了“三苏”。“三苏”中苏东坡是全才,诗书画文无一不精,无奈仕途坎坷。苏东坡最好的文章和诗词都是在被贬时写的。
前后《赤壁赋》都是在黄州写的,《寒食帖》也是。他旷达乐观,面对人生风雨能做到一蓑烟雨任平生。被贬到更偏远的海南,他说,问吾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连诗的格式都不顾了。
临死前苏东坡会想起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吧。
最近电影《八佰》热映,淞沪会战中最激烈的战役再次被提起,他们让人们看到一种精神,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就是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