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静的小区时不时传来几阵小孩子的哭闹声和家长的责骂声。这两三个月,小区里的小朋友多留家中抗疫,这种情况每天至少上演几十回。
熟悉的邻居常常把孩子闹情绪的苦恼发到群里,纷纷怨道,再不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学校)的话,快要生出心脏病了。
有邻居说,孩子闹情绪时,真的是只小怪兽,恨不得立马上法宝,斩妖除兽。
此言差矣,其实,孩子不是小怪兽,他的情绪是小怪兽。而这只情绪小怪兽,需要家长们刷亮金睛火眼,脱下他的兽衣,认清他的本质,出招降敌。
小朋友的情绪小怪兽有两种特性,一种是软怪兽,一种硬怪兽。
软怪兽是,不理不睬,叫不闻,闻不应,总让家长气得想打人。
硬怪兽是,撒泼打滚,蛮横无理,用尽一切办法让你满足他的要求。
不管是软怪兽,还是硬怪兽,都让家长们怒不可遏,严重影响家庭和谐。
2.
情绪小怪兽如此可恨,他是怎么逮住小朋友,该他们身上为所欲为呢?
首先,小朋友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还没能控制自己的对外表达方式,和支配自己的动作行为,从而表现在过度或不足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再加上,有限的理解能力,令他们容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情绪宣泄的程度比成人强烈几倍,容易出现难以控制的表现。
这种强烈的情绪表达方式,年龄越小往往越显著。
比如,婴幼儿还没会说话时,只会用哭闹来表现自己;稍大一点,配合手指和肢体动表达不满不要或想要;会说话时,用大声语言来要求自己的想要的东西,如果不能满足,配合情绪激动的哭闹来达到目的。
这些强烈的情感表达,就是家长常常说的情绪小怪兽。
这个小怪兽有时候,也会出现在负向表达上。比如,孩子在看电视,你叫他洗手吃饭,他不想去。对于你的叫唤,他不理不睬。即使你关上电视,他还是窝在沙发上,一动不动,默默地与你抗衡。
以上情况,都是家长最怕的软怪兽和硬怪兽。无论哪一种情况,似乎都能活生生地逼家长成为愤怒怪兽。
其实,孩子能读懂到父母的需求,但他们为什么不能马上执行,而是进行情绪表达呢?
孩子总是先获取自己的需求信号,然后才能接收来自外面的需求信号。
他首先知道自己想这样做,而父母要求他所做的,与他内心渴求的有所出入。这时,他内心出现对立的矛盾。
为什么父母要求做的事情,与我想做的事情不一样。我该怎么办?我不知道如何处理两者矛盾?这时,他潜意识会自动将内心的纠结点放大,在行为上夸大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出现情绪的激烈反应。
父母的要求,相当于外界的需求信号,他需要接收并理解为自己的信号,方可进行转换。当信号转化完成,才能压制内心纠结点,进而完成自己的行为。在信号尚未转换时,他所有的情绪表达,都是保护自己需求的外壳。
3.
如果孩子被情绪小怪兽困牢,如何打败怪兽,让孩子做回乖乖宝贝呢。
1. 当我们明白这种情绪只是放大他的需求,过度的应激反应,不妨先让孩子停止这种夸张的表达和行为。
当孩子无法自行停止,家长们可以代他按下暂停键,带他离开现场。和他一起去阳台坐着慢慢聊,拥抱着他,或者带他回房间,和他最喜欢的玩具一起陪着他,防止他把行为越闹越大。
如果孩子不愿离开现场,不妨转移孩子视线,或者用另一件事降级满足。
2. 家长再怎么生气,也要捋清自己的思路和情绪,让孩子表达他的需求,理解他背后的动机。
如果孩子幼小,处在表达能力有限的年龄。那么,这个年龄,最渴望的是关注和关爱。拥抱他,是最好的关注。
3. 孩子以情绪来表达意愿时,切忌每次以满足为导向。这样会让孩子产生错觉,以为哭闹等强烈情绪才能换来结果。
当我们理解他的需求时,不如延迟满足或降级满足。
4. 带孩子回归事实现场,回忆刚才的行为,告诉他哪些行为是不对的,跟他解释清楚哪里需要改进。并且,教孩子学会区分一件事如何为对,如何为错。
即使成熟如大人,我们很多时候还是会出现情绪应激,也有被情绪小怪兽困牢的时候。所以,更应该理解孩子这种行为。当他们控制不住情绪这个小怪兽时,我们应该和他一起面对,教他正面认识情绪,并妥善地管理情绪。
情绪是人生中一个长期并且持续出现的问题,教会孩子管理情绪,是人生路上非常重要的一堂课。而作为孩子的引路人,我们应该给他做一个好的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