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 这部电影以一个新视角展现这段让人铭记于心的历史!

电影快讯 1052℃

导语:从2014年开始,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整个南京的市民将全体默哀一分钟,在响起警报的那一刻,穿越时空的维度,铭记曾经的悲痛和苦难。通过这一形式,让全体中国人的心聚集在一起,缅怀逝者,勿忘国耻,深刻体会到个体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关系,也让爱国主义教育得到充分的展现。铭记历史,守望和平,不仅现实生活中要做到如此,有一部电影还通过真实的影像也让人牢记这段历史,那就是2009年4月22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的由导演陆川执导的历史题材电影《南京!南京!》。今年正值第6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分钟,整个南京城静止。正所谓,纪念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珍惜和平岁月的来之不易。跟随这部电影黑白画面下的新视角,重回八十二年前那个满目疮痍、断壁残垣的南京城,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之下,让这段历史被国人永远铭记。

这部电影以南京大屠杀事件为故事背景,真实地还原了那段让人铭记的历史。在被战争破坏殆尽如同人间炼狱般的南京城里,中国人宁死不屈,直面死亡做最后的抗争。这是一部关于战争时期人性的电影,殊死抵抗的军人、各种职业从事者转化而来的平民,面对侵略者,他们面对生死抉择。

其实,从剧本、故事情节和艺术生上讲,电影本身算不上特别特别优秀,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陆川导演的伟大之处敢于将这种历史题材电影拍出来搬上银幕,不仅需要勇气,更是通过还原这段历史来震动人心。这样一部主旋律的独立电影,借助历史本身的力量,告诉我们曾经从历史课本了解到的东西,在理解历史中见证人性。

自始至终,电影都显得特别平淡,黑白色调除了尽量还原历史真实度,更多的是用克制的镜头记录侵略者和被侵略国家军民的一些举动,没有特意设置的煽情点,氛围显得有些压抑。但是导演已经足够努力,力求真实,不去虚构或者是丑化任何人,当然在美化侵略者这点上存在较大的争议。总的来说,这是一部记录战争如何摧残人性进而让人反思战争的电影,新的特殊视角也达到让人敬佩的高度。

历史是残酷的,有幸有国内导演拿出胆量还原了这段历史,选取一个沉重的电影题材中用几个典型的角色人物来描述惨痛的历史,角度选取得非常好且真实客观。在战争中直面人性,陆川导演用独到的手法让电影的叙事显得富有感染力,让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给人以悲痛而深刻的回忆。

电影用一个很纯粹的角度,呈现出散布城市角落的几张面孔关于生与死的选择,在战争的外部表象下隐含着人性的挣扎,震动人心

国家公祭日, 这部电影以一个新视角展现这段让人铭记于心的历史! - 陆剧吧

无论是教科书式的意识灌输还是纪录片宏观上的影像再现,都不及从个人理解历史来得真实。在关于这场战争正义与非正义的定性已毋须多言,但是用个人角度来讲述战争,陆川导演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它是一个非常纯粹的角度,几个略显单薄的人物,在他们面前是已是残垣断壁的城市,残暴没有人性的日本侵略者,还有战争阴霾下的社会众生相。

导演希望尽可能用客观真实的笔触去描写当时的情景,只是面对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他显得有点驾驭力不足。站在一个纯粹的角度,找到侵略者与平民视角的切入点,让整个事件用尽量真实的视觉角度去呈现。虽然很多人看过之后都有一种难以释怀的压抑感,但是谴责侵略者残暴之余,让我们设身处地去思考这场劫难发生的必然性。

国家公祭日, 这部电影以一个新视角展现这段让人铭记于心的历史! - 陆剧吧

电影从一开篇就弥漫着恐惧和绝望的味道,被枪炮蹂躏的古城墙,和隐藏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平民,静静等待着死亡的来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角,甚至看似重要的人物角色在剧情上甚至没有交集,只有日军士兵所到之处城市的满目疮痍。电影里重点刻画了这样几张面孔,不管是勇敢,还是悲壮,甚至是怯懦,他们面对死亡,求生本能之下做出的选择让人印象深刻。

对于国外同类型电影的模仿和学习的痕迹,电影中还是存在的,尽管在模仿手法上显得不够成熟,但是贵在用黑白效果的镜头和真实细节的刻画,展现战争外部表象下隐含着的人性挣扎,以侵略者的视角来审视事件发生进程,直面历史,足够震动人心。

侵略者的毫无人性,受害者的悲惨无助,整个城市如同末日危城,从时间、地点、人物各种角度全方位呈现历史时刻,真实而可怕

国家公祭日, 这部电影以一个新视角展现这段让人铭记于心的历史! - 陆剧吧

刘烨饰演的陆剑雄,作为当时中国国民党守城最精锐部队的低阶军官,与部分高级军官启程逃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选择与十万没有来得及撤离的士兵一起并肩作战。面对日军的全面包围攻势,他用血肉之躯进行了敌我力量悬殊的殊死抵抗。尽管被破城的结局不可逆转,但是他代表着中国军人的血性,不畏牺牲为国家而战。

作为演员,刘烨用精彩的表演展现出中国军人那种视死如归的气概,他的演技是令人信服的。作为保家卫国的中坚力量,失败不可避免,抵抗失败只能大无畏地面对生死的选择。从某种角度来看,军人也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牺牲自己却抵挡不住即将到来的大屠杀。

与高圆圆女神气质相吻合的是,她在片中饰演的是从欧洲留学回来的女老师,同时也是难民营负责人拉贝先生的秘书。作为有文化有涵养的中国女性,面对日军的屠杀和步步紧逼,她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侵略者的暴行,个人的力量在强大的日军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她为此而努力着。

范伟饰演的唐天祥是一个矛盾的角色,在那个时代,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身份和地位让他有着更强的求生欲望。本是平静的生活随着日军的到来彻底陷入黑暗的境地,一开始他对日军心存幻想,参与了协助日军的各种犯罪行为,俨然一副汉奸的嘴脸。

作为懦弱的知识分子代表,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不惜出卖同胞。但是,当自己的家人惨死在日军的手里,他开始觉醒,决意反抗,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社会这一阶层的最后气节。

江一燕饰演来自社会底层的舞女小江,同样是一个小人物亮出大气节。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她毅然勇敢站出来,为了给其他人活下去的机会,不惜牺牲自己。在民族危亡之际,作为普通老百姓拥有民族气节和对残酷战争的理解。她用勇气和坦然面对死亡与屈辱,灵魂依在。

日军的残暴和泯灭人性,与中国军民受害者悲惨无助的面孔形成鲜明的对比,在遍地瓦砾的末日危城里,共同亲历如同人间炼狱般的历史时刻。当这种画面在大银幕上呈现出来的时候,真实而可怕。

生命贱如蝼蚁的历史时期,死亡的气息让人心惊,在民族大义面前,被战争摧残的人性得以展现,悲情的故事还原一段残酷的历史,让人反思

作为军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战场,死亡无时不刻在发生着。在破城之时,很多中国军人选择继续留守。虽然昔日繁华的古都此时已成为人间地狱,为了誓死保卫这里,以陆剑雄为代表的中国军队官兵为每一寸土地不惜与日军展开惨烈的巷战。微弱的抵抗最终抵不过日军的枪炮,顽强的抗击,这就是军人的气节,战场上的流血牺牲,保卫国家山河,肩负的责任没有忘记。

以姜淑云为代表的爱国有识之士,以一己之力试图营救中国难民,在与日军周旋的同时,也在用生命记录这段惨烈的历史,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中国此时遭受的苦难。在姜淑云这个角色上,导演赋予了一些人性的光辉,让人无比敬仰和动容。即便最后她用生命换来了他人活下去的机会,她的所作所为体现出一种民族大义,被世人铭记。

其实,在这场劫难当中,除了被俘虏的中国军人血染长江死于日军的刀枪之下,女性角色的伟大也被导演细心的挖掘出来。她们同样是最大的受害者,受尽屈辱,身心遭受摧残,生命被轻而易举剥夺,但是她们的坚毅和勇敢,在战争摧残人的身心的同时,善良温暖的人性得以展现,如同一缕阳光,在生命如同蝼蚁的历史时期,照进每一个受难者的心里。悲情的故事,伴随着一段残酷的历史,让人反思战争。

影片的现实意义: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不仅成为子孙后代对于和平的使命担当,在爱国主义教育的下更是对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警示作用

2014年,国家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此纪念那场世纪屠杀中死于日军手里的30万遇难者同胞。设立这个国家公祭日的初衷,是为了那些被杀害的无辜遇难同胞,而绝不是那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发出中国人民反对战争,珍惜和平的呼声。

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每一位无辜的受害者都是国家之殇,民族之痛;而幸存下来活在世上的幸存者则是那段悲痛历史的见证者,他们成为指证日本企图否定历史的活证人。任何忘记历史的行为意味着背叛,否认历史则是对历史重责的重犯,中国人民绝不答应。这种庄严神圣的仪式,促使我们的子孙后代对和平使命的责任担当。

每年的12月13日,以国家的名义,祭奠30万遇难同胞,无论在中国大地的那座城市,铭记那段历史,警示未来,这也是非常有效果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牢记这段历史,并不是延续民族仇恨,而是以史为鉴,反思战争,呼唤每一个人对和平的坚守。记住民族伤痛,才能让爱国变得更有意义。

电影《南京!南京!》成为陆川导演不可多得的一部历史题材佳作,抛开艺术性和商业电影的运作模式,最起码在战争中展现人性,以极大的胆量用真实的镜头去还原那段悲痛的历史,成为电影人一种责任和社会担当。画面具有震撼力,风格大胆,历史的珍贵在于细节,而这部电影做到了最真实的还原。该片不仅在大屠杀这一层面去展现事件本身,而是以一种冷静的思考方式去反思战争。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发人深省。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