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开个店要等20多天,现在店铺一装修完就能开业,相当于节省了一个月的租金。”在上海人大执法检查座谈会上,瑞幸咖啡浦东门店负责人直言,“瑞幸是浦东‘一业一证’改革的受益者,我们最不担心的就是浦东的门店。”
《上海市浦东新区深化“一业一证”改革规定》是市人大常委会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授权后出台的首部浦东新区法规,被列为今年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项目。
法规实施两年来,多少经营主体从中受益,这块立法试验田上复制推广了哪些创新成果?从数据中可窥一二。
截至目前,浦东新区累计发行业综合许可证10059张(法规实施以来累计发放8180余张),全市累计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5.7万张(包括浦东新区),平均审批时限压缩减近90%,申请材料压减近70%。
在7月2日举行的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上,常委会委员点赞首部浦东新区法规释放的积极效应。
化繁为简的开店故事
首部浦东新区法规背后,有很多精彩的开业故事。
在上海拥有1300多家门店的瑞幸,这几年的扩张步伐很快。自2017年进入上海市场后,每年增加20-30家门店,去年一口气又在浦东开出130多家。“头一天提交资料,第二天就办出了证,效率大大提升。居民前一天晚上看到店门口还放着一堆装修材料,第二天一早出门发现,这家店已经开业了!”瑞幸相关负责人感叹,这个审批速度让装修和开业做到了无缝衔接。
“我们的感受就两个字——‘便捷’。”日本连锁式便利店罗森与瑞幸一样感同身受。“原本要折腾两三个月,来来回回跑好几个部门,现在只需三到五个工作日,在材料准备齐全的情况下,到线下办理窗口当天就能办结。”
清美集团则讲述了预制菜的故事。“酱爆猪肝这道菜品,猪肝属于肉制品,蔬菜属于农副产品,还有料包。以前,肉制品、农副产品和料包各需要一张生产许可申请,‘一业一证’改革明确了预制菜品类后,现在我们就不用跑那么多部门了。”今月2月,清美仅用2个工作日就完成了预制菜生产许可申请,将在这个食品新赛道上大展身手。
审批环节的大幅压减,有效降低了开店成本,使企业受益良多。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蒋红军说,“一业一证”是一项难度极大的系统性改革。过去开店往往要办好几张证,很多企业“不知道要办什么证”“不清楚如何办”,针对痛点,浦东新区整合行业准入条件和材料清单,再造行业准入审批流程和管理模式,推动审批服务管理从“以政府部门供给为中心”向“以市场主体需求为中心”转变。简而言之,就是化繁为简,变“多证可营”为“一证准营”。
以开一家便利店为例,过去企业要获得5张许可证,包括食品安全、烟草专卖、药品经营、医药器械销售等许可。“一业一证”改革后,企业只要办理一张综合行业许可证,办证从95个工作日缩减到5个工作日,申请材料减少81%,填表要素减少69%,大幅降低了企业在市场准入方面的制度性成本。
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如果说,“一业一证”改革让瑞幸、罗森感受到的是“化繁为简”的便捷,那么,令澎立生技欣喜的则是“化不可能为可能”的首创改革。
“一直以来,我们这块领域处于模糊的灰色地带。”澎立生技企业负责人说,“之前做的动物实验,主要用作兽用药,由科委来管。而现在开展的与人体相关病原微生物的动物实验,主要用作人类抗感染药物,这就遇到了申报难题。科技部门说,‘这超出了我们的监管范畴’,卫生部门表示,‘我们不管动物,只管人’。”
澎立生技抛出的这道题,浦东没有说“不”。去年,澎立生技去年拿到了全国首张“与人体健康相关的动物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行业综合许可证,由此,使用活体动物开展人用药研究“准入管理空白”难题得以破解。
审议中,常委会委员们认为,企业提出的新需求,给政府部门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但是一旦破题,就能助推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盒马的发展就离不开浦东的改革。2015年,“盒马鲜生”申请工商注册时,将商超和餐饮两者放在一家公司里注册,这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一些超市卖场,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新业态,但浦东没有一拒了之,而是利用自贸区的一系列创新机遇,由浦东企业服务中心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最后促成了“盒马鲜生”的诞生。如今,“盒马鲜生”这个从浦东生长出来的新业态,已在全国28个城市开出了超300家门店,成为上海“在线新经济”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无论是化繁为简,还是从0到1的首创,考验的是政府部门“内功”。“这不是简单的‘并联审批’,而是站在企业侧考虑问题,改变‘九龙治水’,再造行业管理架构。”浦东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处负责人表示,改革要破“跨行业”的藩篱,改变之前各审批部门各自为战的局面,以“业务流程革命再造”为导向,打响做优“一网通办”的引领性创新,着力打造“放管服”改革的一个浦东样本。
让更多经营主体享受改革红利
“一业一证”改革取得积极成效。调查问卷显示,受访市民对“一业一证”成效满意度达到84.41%,其中在浦东新区满意度超过91%。而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在贯彻落实法规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堵点、难点。比如“数据烟囱”仍是瓶颈问题,国家级、市级、区级审批业务系统间的数据流转渠道有待进一步打通等。
“这片‘立法试验田’的硕果能否在上海,乃至更大范围复制推广?”执法检查中,市人大代表许丽萍这一问,道出无数经营主体的心声。
执法检查发现,各区改革步伐参差不齐,目前受制于各区数字底座情况不一,系统性复制推广落地效果有待增强。座谈会上,瑞幸、罗森等企业均呼吁,“希望红利尽快复制到上海其他区。”代表建议,总结成熟经验,各区复制推广时可因地制宜、因时施策,让创新试点在更大范围内开花结果。
超市、便利店、药店、画廊、书店、乡村民宿、面包房..... 浦东“一业一证”试点行业正不断扩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需要对照法规条文,持续深化‘一业一证’改革创新。”代表们建议,关注新业态、新模式的演变,持续更新和动态调整“一业一证”改革行业目录,将更多贴近企业需求、办事频次高的行业纳入改革范围,推动更多行业实现“一证准营”。
据透露,上海将积极稳妥扩大“一业一证”改革试点行业范围和试点区域,将全市25个试点行业扩展至39个,新增宠物医院、机动车清洗企业、机动车维修企业、剧本娱乐场所等14个行业,从而形成持续迭代、良性循环的改革长效机制,充分释放浦东新区法规的积极效应,让更多经营主体享受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