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德乐:我的中国缘

娱乐头条 8022℃

3月25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在成都会见古巴驻华大使白诗德和夫人,以及古巴科学家、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裴德乐一行。

黄强对白诗德再次出任驻华大使后首次来川访问表示欢迎,对裴德乐教授为医学事业及中古交流合作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裴德乐是谁?他和成都、和中国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裴德乐:我的中国缘 - 陆剧吧

“这真的是那位古巴教授吗?”1月,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一栋普通的小楼外,一位中年男人有些激动,他看到了自己的偶像,赶紧掏出手机想要合影。

他的偶像正是古巴著名科学家、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裴德乐,一位精神矍铄、挂着大胡子的老人。

2023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裴德乐——

“尊敬的裴德乐同志:来信收悉。你长期致力于增进中古特殊友好关系,积极推动中外科研合作,在脑科学、神经科学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我向你和你率领的团队表示祝贺。”

“不拒江海,方为众流,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各国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

“中国和古巴既是‘远亲’,也是‘近邻’,共同的理想信念将我们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紧紧团结在一起。”

“我衷心希望,新时期中古不断深化在科技、医学等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期待你和你的团队为此作出新的贡献。”

……

小半年已经过去,但信中所言句句都写在裴德乐的心上。

为科学而生的人

“我知道习近平主席一直很忙,但短短几周我就收到了回信。”这封分量不轻的信让裴德乐既惊喜又惊讶,“习近平主席理解了我在信中提到的我的兴趣所在,那就是科学技术。”

裴德乐,或许就是一个为科学而生的人。

他是不折不扣的学霸——

1950年3月,裴德乐在美国出生。21岁时,他考入古巴哈瓦那大学学习数学。毕业后,转而攻读了医学博士和哲学博士。1978年,又到美国纽约大学攻读博士后。2011年,他成为古巴国家科学学位委员会的科学博士。这一学位在大约300个博士中会产生一个,含金量十足,作为定量电生理技术的奠基人,裴德乐当之无愧。

裴德乐:我的中国缘 - 陆剧吧

他是创新技术的追随者——

裴德乐的办公室里珍藏着一张拼接而成的照片,上面记录着各种裴德乐生命里的珍贵瞬间,其中一幕就是他和朋友一起研制计算机的场景。作为参与研制出古巴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科学家、世界最早使用计算机研究人类大脑的科学家之一,裴德乐的研究推动了许多医学理论在古巴转化为实际应用。

他是科学家家庭的一员——

裴德乐的妻子玛利亚是古巴神经康复研究中心的教授,其深耕的领域与裴德乐的研究相辅相成。他和双胞胎弟弟米切尔共同创建了古巴神经科学中心,和中国保持着密切联系。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曾致电兄弟二人,鼓励他们开发新技术,为拉美民众的脑部疾病诊断工作提供更好服务。此外,他的儿子、儿媳也都是科学家。

裴德乐:我的中国缘 - 陆剧吧

裴德乐:我的中国缘 - 陆剧吧

他将科学研究视为革命事业——

裴德乐致力于脑电、磁共振理论和方法领域的研究,在多导联电生理分布源成像、granger因果连接分析、神经集群数学模型和fmri-eeg融合技术等领域取得多项国际公认的原创性成果。他专注于通过国际科研合作,进一步降低高精度脑电设备的诊疗费用,让老年痴呆、抑郁症、儿童学习障碍等多发性神经疾病和精神障碍得到更好的早期监测。

古巴和中国,正好12小时的时差。“为了与古巴方面对接,裴德乐教授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甚至有时候还两班倒。”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任鹏说,裴德乐经常需要飞到全球各地参加国际会议,有时候下了飞机回学校,已是凌晨,“但教授依然会去实验室亲自解答大家在科研中遇到的问题,能看得出他对科研的热爱与执着。”

上个月,裴德乐刚刚过了自己74岁的生日,古稀老人依然奋斗在科研一线。

“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天,你会干什么?”曾有人这样问裴德乐。他的答案只有两个字——工作。

裴德乐:我的中国缘 - 陆剧吧

“我生命中重要部分都在中国度过”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2011年,裴德乐遇到了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时任院长尧德中。

经过面对面的交流,两人发现彼此研究的内容有如此多的共同点,这一切都令人欣喜。这一年,裴德乐成为了电子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4年后,裴德乐在电子科技大学当上了全职教授,也与妻子玛利亚一起开始了在成都定居的生活。如今,女儿和外孙女也在成都居住。

选择成都,因为这里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卓越的科研能力、和谐的团队关系、优质的资源禀赋,为裴德乐在专业领域大展身手培育了沃土。

裴德乐:我的中国缘 - 陆剧吧

“在大学毕业时,我的父亲说过,今后的求职生涯就像是地图一样丰富。”裴德乐说,在中国,他找到了愿意一起探索这张地图的人,在成都,他找到了自己人生规划完美的诠释。

裴德乐和中国的故事,开始得更早。

“我从父辈那里听说了很多中国的故事。”裴德乐仍然能够清晰记得10岁那年,父亲给他的那本关于白求恩的书。白求恩,是中国人心中的英雄,也是裴德乐心中英雄的样子。

1990年,因为一个联合科研项目,裴德乐第一次来到中国。“那时候大家骑着自行车,着装统一,匆匆忙忙。”裴德乐回忆起过往,更惊叹于现在。

“来过中国看我的人都会说,变化太快了,从来没见过哪一个国家发展这么快。”裴德乐说,现在的中国,是一个越来越繁荣的中国,是一个越来越幸福的中国,“不仅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还保护了自己的文化。”

裴德乐也坚定地认为,中国还需要向世界澄清很多东西,世界特别是部分西方国家需要消除对中国的错误印象,“必须与中国人接触,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去和这里生活的不同的人交流。”

裴德乐的学生中,有一个叫罗纳尔多的小伙子,到中国只有几个月时间,他告诉裴德乐,“我现在才知道,中国太令人惊叹了!”

裴德乐:我的中国缘 - 陆剧吧

裴德乐对中国,有天生的好感。其中一大关键原因,是融于血脉里的古中友谊。古巴是西半球第一个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也是社会主义的同路人。中国政府代表团首访的西半球国家就是古巴,古巴领导人也是第一个访华的西半球国家元首。

“我生命中重要部分都在中国度过。”裴德乐时常感慨,“来到中国,我的生命仿佛又延长了很多年。”

在成都定居后不久,裴德乐在街上捡到一条流浪狗,他给小狗取了个西班牙名字“ninna”,中文是小姑娘的意思。如今,ninna7岁了,裴德乐的生活也和中国、和成都融入在一起。

裴德乐:我的中国缘 - 陆剧吧

裴德乐说,成都是亚洲的哈瓦那,哈瓦那是拉丁美洲的成都,“这里的人们都很温暖友善,我们很喜欢在工作之余去城市的不同角落转一转。”

“这是我的儿子,像我一样喜欢吃辣,吃火锅的时候会选择最辣的口味,还让服务员再加点辣。这是我的孙女,穿着旗袍。”裴德乐介绍着手机里的照片,从他的描述中,能感受到他们一家与这片东方土地的默契。

行走在国际科技合作的路上

2019年,第四届基础与临床多模态成像国际会议(baci2019)在成都召开。这是脑电领域两年一次的顶尖学术会议,往届会议均在欧美国家召开。这一年,由裴德乐牵头,该会议首次在亚洲、在中国举办。

这一幕让人想到更多——

上世纪末,裴德乐曾将一些计算机技术引入中国。而中国有关医学技术也被引进到古巴,对于检测和控制糖尿病起到了很大作用。

裴德乐:我的中国缘 - 陆剧吧

在中国和古巴、中国和世界的科技交流上,裴德乐不止一次在努力。

老朋友尧德中曾回忆说,裴德乐教授不仅对科研工作充满热情,还非常有国际视野,“他会在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召集全球的科学家一起研讨神经技术全球化的问题,就是为动员大家给中低收入国家的人们多做一些事情。他常说,科学技术的成果应该用来造福全人类,让更多人获益。”

裴德乐的眼睛,永远盯着全世界,瞄准国际化。

在给习近平主席致信前,他一直密切关注着两个重要时刻——9月在哈瓦那举行的“77国集团和中国”峰会、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童年时,父母就告诉他,人一生中最大的使命就是“为人类服务”。裴德乐说,“父母为我的人生指明了方向,习近平主席让我看到了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在更大范围内为人类福祉展开科学研究的可能性。”

如今,在裴德乐的推动下,中国、古巴、加拿大三方联合启动了脑科学合作计划(ccc计划)。在此计划之下,2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科学家共同创建了“全球脑计划联盟”,参与联盟的国家可以通过云信息平台共享脑科学的数据、算力和工具。

裴德乐:我的中国缘 - 陆剧吧

眼下,裴德乐正忙着推动中古合作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这将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重要的科技合作平台,会为全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科学家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不应该是为了个人而努力,而是要把自己与人类命运和健康相关联,坚信合作共赢的力量。”

“和平与发展是科学家的愿望。只有让科学家们互相交流,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彼此沟通,才能推动人类进步。”

在国际科技合作的征程中,裴德乐是亲历者、见证者,更是践行者、推动者。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文字 吴喆 摄影/视频 詹妮 胡澜馨 海报 严瑾 翻译 萧世龙 责任编辑 常莉娟 编辑 王奕然 部分图片和视频素材由受访者提供 经济报道专班和国际传播专班联合出品

标签: 娱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