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2月29日、3月1日,指挥家余隆执棒纽约爱乐乐团,联袂七位中外歌唱家及纽约爱乐乐团合唱团,在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奏响清唱剧《上海!上海!》。
这部由余隆、上海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联合委约的90余分钟跨国联合巨制,继去年11月在上海世界首演后,于初春来到大洋彼岸完成美国首演,在纽约掀起“上海热”, 并引发多家美国媒体探讨。
从上海到纽约,从创作团队到参演艺术家及工作人员,《上海!上海!》将不同肤色、不同背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结成艺术硕果。
纽约演出现场。本文演出现场照片均由chris lee拍摄。
指挥家余隆率团谢幕
以半舞台形式呈现,纽约版有点不一样
《上海!上海!》的背景是二战时期的上海,尽管同样正在遭受战争苦难,这座城市仍以超越文化、种族和信仰的包容,向数以万计的犹太难民敞开大门。作为项目发起人,余隆希望,用音乐画卷书写人类文明最宝贵的善良,“这个世界唯一不会沉的一艘船,就是人类的善良。”
不同于上海世界首演版,纽约版以半舞台形式呈现,除了音乐上的跌宕起伏,还增加了服装、多媒体、舞美等视觉元素。舞台上环绕的烛光,蜿蜒黄浦江将特意定制的椭圆形屏幕一分为二,外滩、龙华寺等上海地标及半个多世纪前的上海景象一一展现。
演出现场
舞台导演玛丽解释了纽约版的设计巧思,“我们的目标是将作品空间化,把观众‘迁移’到1930年代的上海。”
为挖掘更多史实细节,导演团队翻阅大量历史档案,看到彼时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上海,电影业已经与世界同步,《乱世佳人》在上海也风靡一时,“我便把剧中的宋丽娜构思成一个电影迷,心怀梦想,在她读的杂志上、服装设计上都有《乱世佳人》的影子。我们力求尽可能地还原出那个年代鲜亮的上海。”
纽约首秀时依旧启用上海演出时的歌唱家阵容,包括男高音阿诺德·利文斯顿·盖斯、马修·怀特,女高音张玫瑰、戴安娜·纽曼,女中音朱慧玲,以及低男中音安德鲁·德万、沈洋。去年11月,纽爱演奏家不远万里来沪助阵,如今,上海交响乐团乐队首席柳鸣、大提琴声部首席朱琳、低音提琴声部首席钱博文也远赴重洋加盟纽约演出。
《上海!上海!》的作曲阿龙·齐格曼,剧本创作普利策奖得主、剧作家马克·坎贝尔及补充作词布罗克·沃尔什,也来到纽约首演现场。
纽约演出现场
在纽约掀起上海热,多家美国媒体报道
作为纽约爱乐乐团2024年的开年“大戏”,《上海!上海!》的美国首演在纽约掀起“上海热”。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美联社、权威古典音乐电台wqxr等多家媒体都对演出深度探讨,美国公共电视网pbs还将在全美播出这场演出的盛况。
大卫·格芬音乐厅公共空间里的巨幅海报分享着纽爱推出的系列配套活动,不仅有“档案中的历史” 、“电影放映和讨论:大屠杀中的避风港”等展览和讲座,还邀请曾在上海生活过的犹太难民及他们的后代分享那段上海岁月。
美国前财政部部长布鲁门撒尔,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也来到2月29日音乐会前的讲座现场,98岁的老人与300多位现场观众再次回顾点滴,“我们不应该忘记,在战争年代中,上海人民生活可能比我们更糟,但是我们还是被接受,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借由《上海!上海!》首演,在一次次回忆和讲述中,上海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为世界更多人所知,不少人也被这部作品的创作初衷和崇高立意,更被上海城市对世界做出的贡献所触动。
余隆在指挥现场
就如执棒了中美首演,也是促成该作诞生的上交音乐总监余隆所言,“非常激动我和我亲爱的伙伴们一起奋斗了三年的作品最终呈现给美国观众。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为上海这座城市给全世界送上一份特别重要的礼物,能够把这段历史重新记录下来。作品的音乐特别动人,能感受到当年在至暗时刻里看到的希望。我们骄傲于这座城市的文明和善良,也为人性的光辉感动,这部作品深刻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蕴和价值。”
美国前财政部部长布鲁门撒尔参加音乐会前讲座
国际乐团接力,全球传播上海城市形象
上海在人类的危难时刻表现出的善意让世界不同地区的观众产生共情,也引起国际媒体的关注,上海的城市形象,随着这段历史的传播和作品在中美的先后上演,更加鲜明丰满。
在上海首演时,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赞扬作品,“致敬这座中国金融枢纽,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在战时为逃到上海的欧洲犹太难民提供避难所的壮举”。《纽约时报》为这部作品的世界首演给予整版报道,并不吝赞美之词。英国《金融时报》《每日快报》及以色列、韩国、澳大利亚等诸多国际媒体也纷纷报道。
作为上海交响乐团的第三张dg唱片,《上海!上海!》数字版目前也已在全球发行。北京国际音乐节(2024年),德国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2024年)、香港管弦乐团(2025年)、英国皇家爱乐乐团(2025年 )等全球著名乐团和音乐节都将接力呈现该作,让中国声音在世界舞台回响。
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总经理詹姆斯·威廉姆斯在听完上海演出后说:“这部作品肯定也能引起来自不同文化的众多伦敦观众的共鸣,这是一个真正把人们团结在一起的作品。我们期待着把它搬上伦敦舞台。”
“音乐本身的表达已经超越历史真实场景,异族、父女、兄弟、姐妹的关系类型,通过同一屋檐下(the house we share)和窗外(through the window)折射出人性中超越民族、文化、信仰的同理心、同情心、仁爱心,在纷乱的世界,暂时的黑暗遮蔽不了人们对光明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上海首演后,一位中国观众评价道。
音乐的魅力在于超越语言的情感共鸣,纽约观众看完演出后同样惊叹于作品展示出的人性大爱,“音乐家们用震撼人心的音乐将那段在最黑暗的时期里的温情故事介绍给了世人。”
纽约现场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