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今晚青听有主播唱歌!|青听

点击播放按钮,聆听音频朗读

作者&主播:徐长忠

大家好,我叫徐长忠,出生在湖南湘西酉水河畔的一个小村寨,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土家小伙儿,我到兵团工作已经12年了。

2012年,郑州大学音乐系毕业后我选择来到了兵团,因为当时我对新疆的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感兴趣,正巧又碰上兵团的用人单位来郑州招生,那个时候对兵团是没有概念的,就以为是到部队了,相信每个男孩儿都有一颗从戎之心,我也不例外。

来到了北屯,当时的北屯才刚刚建市,一条主街,一条后街,马路虽然修的很宽敞,但街上看不到几辆车,也没多少人,北屯的夏天虽然很凉爽,但是蚊虫特别多,尤其是七八月份,出门儿都得随手拿上驱蚊装备。

经过这十来年的发展,现在的北屯真的是面貌焕然一新。山青水绿,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街铺琳琅满目,城市文化丰富多彩,整个城市年轻且充满活力。

我的单位北屯医院就在额尔齐斯河畔,文化广场的斜对面,算得上一个中心地界儿了,我也经常会去这附近练练歌,那时候我们刚来的大学生都住在医院的宿舍里,我当时住医技楼二楼宿舍,比起住在医院老感染科一楼病房的宿舍要幸福多了,大家刚上班的时候,工资收入微薄,当地的物价相对较高,我们单干户经常凑在一起搭伙做饭,想想也是一件挺难忘的事情。

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我们都已经成了家,又有了自己的孩子,我的大女儿已经快3岁半了,二女儿1岁半了,我们也从单身宿舍搬进了100多平的大房子,真正的是把根扎在这里了,我也算的上是新一代兵团人了,我的两个孩子也成了新兵二代了。

我来到新疆,一直都在北屯医院工作,在医院也经历了多个岗位的锻炼,虽然不直接从事临床一线工作,但是我所干的具体业务也是间接的服务了患者,十几年的医院工作让我能够切身感受到自己在医院存在的价值感,见证了医院的飞速发展,从二甲到三甲,各项新技术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医院各项事业正逐步向现代化迈进。

虽然现在已经离开了医院大家庭,但在医院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可能永远不会忘记。

唱歌是我的特长,也是我的专业,刚来北屯没多久,我们去参加师里一个组工系统的知识竞赛活动,为了缓解现场的紧张气氛,当时我们的带队领导就说,让我们的小伙子给大家唱首歌吧,记得非常清楚,我清唱了一首王宏伟老师的西部放歌,哗啦啦的黄河水……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打那时起,当地大大小小的文艺晚会几乎都能看到我的身影,当时我们北屯也缺少民族男高音歌唱演员,所以也经常被我们文化宣传部门抽调参加兵团文艺汇演、青歌赛、跟随歌舞团下基层演出等活动,我的歌声也得到了当地各族群众的喜爱。

来兵团这么些年,我觉得自己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2021年11月15日,我代表医院参加了师里的青年干部下基层一线挂职锻炼,我被派驻至中哈边境一线团场186团山口子哨所,从事一年零两个月的守边护边工作。接到这次工作任务的时候,内心确实有些纠结,担心家人不支持,然后和爱人商量了一下,我把当时的想法也跟家里人说了,我想去边境一线看看,想去体验一把卫国戍边的神圣使命,当然也想去圆一下我儿时的当兵梦。我爱人当时就说了一句话,想好你就去呗。现在想想,如果我当时没去,现在肯定会后悔。

在186团,我感受到了一代代兵团儿女“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铮铮誓言,感受到了兵团人“半碗黄沙半碗风,半个百姓半个兵,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的真实写照。

每天清晨,鲜艳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当《义勇军进行曲》在边境线上响起的那一刻,作为一名中国人,一名兵团人,一名护边员,这种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风吹雪”阻挡不了巡边路,在巡边路上,我们看到了当地少数民族牧民车辆被困雪地,我和同行的两名战友迅速响应,全力投入救援行动,顶着“闹海风”,在零下二三十度的环境下,铲雪、助推,成功将被困车辆从雪窝子里救了出来,牧民竖起了大拇指,感受到了我们兵团人的热情和温暖。

那段时光确实难以忘怀,守边结束后回到北屯,我写了一段顺口溜,叫《忆山口子》——小小的哨所,高高的白杨,漫长的边境,脚步在丈量;夜空的明月,微弱的灯光,蜿蜒的界河,缓缓地流淌;金色的麦浪,成群的牛羊,天上的雄鹰,自由地翱翔;风吹着雪粒,脚踏着冰霜,日夜地坚守,捍卫着一方。

我将时刻不忘自己的初心,时刻保持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和所有的青年朋友一起成长。

随着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热播,我的北屯也出了圈,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为我的第二故乡代言:春天来北屯赏花,夏天来北屯吃鱼,秋天来北屯看景,冬天来北屯滑雪,真诚的欢迎全国各地的青年朋友和我们一起来扎根大美新疆,在祖国西部建功立业。

编  辑|大 千

责  编|韩志博

审  核|高 乐

值班编委|钟亚楠

作  者|徐长忠

主  播|徐长忠

制  作|青年文摘杂志社

栏目编委|许文立 高   乐

栏目编委|付   江 邱叶芃

来源:共青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