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写
如果用关键词来形容他的工作环境,可能是血腥;如果再用关键词形容他的特质,那可能是勇敢、智慧和责任。在济南市公安局天桥区分局的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里,记者看到了这张神情专注、一脸正气的面孔。
提起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很多人脑海中都会立马浮现出那个心思缜密、验尸查案一丝不苟的主角——宋慈。11月16日,记者在天桥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看到了这一形象在现代的映照。
他叫刘杰,有人觉得他很“酷”,有人对他心生敬畏,还有人由于世俗观念影响,觉得他很“晦气”。当拿掉这些滤镜与偏见,作为一名刑事科学技术人员的他,真实的工作日常是什么样的呢?
案件“旋涡”的中心
说起来,刘杰的故事也颇具“戏剧色彩”。他出生在医学世家,从医学院毕业后,本应遵循父母的规划,和同学们一样顺理成章地进入医院工作。可他,却偏偏自作主张,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身边同学都就业了,我又转头去报考了中国刑警学院法医专业。”刘杰说,相比披白衣,当时的他更想穿警服。“因为打小就崇拜警察这个正义形象,算是给自己圆梦了。”
刘杰没想到的是,2003年刚一入职,现实的反差却给了当时踌躇满志的他当头一棒。法医的工作环境不是整洁明亮的办公室,而是布满血迹、污秽不堪、散发恶臭的案发现场。更让他难过的是,昔日的不少朋友,也因为他这份职业,回避跟他握手,甚至刻意远离,那种失落感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刑事技术现场勘验、鉴定这份工作的责任之大也给当时的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份工作不仅仅是跟现场、伤者甚至尸体打交道,我们的每一个鉴定意见都决定着案件侦办的走向,涉及多方利益,直接决定着当事人的命运。如果说一个案件是一个漩涡,那我们就是这个漩涡的中心。”从刘杰的话语中可以感受到,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会酿成弥天大错。对于刑事技术人员来说,工作必须“零失误”,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现实版的《洗冤集录》
这种压力,从刘杰举出的两件真实例子中,就能真切地感受到。
几年前,一名男子死在了着火的邻居家中,火灾蹊跷,死者头部和颈部也有着不同工具造成的伤痕。因为两家之前有矛盾,死者家属一口咬定是邻居行凶杀人,而邻居一家却直呼冤枉。
这时,尽快查明案件事实是关键。由于救火,案发现场被严重破坏,但刘杰和同事们没有气馁,他们全方位、无死角地展开细致勘验,门框上的残发、墙面上的溅血、煤气罐上的痕迹……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都成了他们还原真相的重要证据。经过缜密的分析,死者事发时的行动轨迹也逐渐浮现在刘杰的眼前。
“根据尸体伤口的特征,现场遗留的痕迹,能够确定是他本人自残后实施的纵火。最终我们经过尸检和走访调查,也验证了这一推论,从而排除了邻居的犯罪嫌疑。”刘杰说,他至今仍然记得水落石出的那一刻,死者家属平静地认可了鉴定结果,邻居一家如释重负、号啕大哭……那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何尝不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治病救人”呢?
“为生者权,为逝者言。”刘杰说,这是他与每一位同事最具价值感的时刻。
前不久,一名女子来做伤情鉴定,声称大腿部的刀伤为男友所致,并准备将其告上法庭。刘杰查看伤口走向等特点,从专业角度分析确定,这些伤口为女子自己划伤,从而拒绝了该女子的要求。“试想,如果我们看走了眼,那这个小伙子的人生也就毁了。”
昔日学徒已成师
聆听刘杰讲述的案例,记者仿佛直观地看到了一起起案件的现场。
夏天,腐败的尸体散发出恶臭味,旁人都躲得远远的,但刑事技术人员不仅要冲到跟前近距离观察,还要上手触摸每一个部位,以找到体表看不出的真实伤情;冬天,为了找到关键的证据,他们踏入刺骨冰冷的河水中,一寸寸摸索着河底……这份工作似乎没有刘杰当初梦想中那般威风凛凛,却一样惊心动魄。
正是因为这份工作的特殊性,尤其是需要超越常人的勇气,使得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如今,已经47岁的刘杰,作为公安队伍中为数不多拥有临床医学和法医学双学位的警察,每年带领团队出具600余份鉴定书,且做到了无一差池。当初那个追逐梦想的学生,已经成为刑事科学技术队伍负责“老带新”的师父。
“相比21年前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现在的技术手段可丰富多了。”刘杰回忆,20年前,生物检材技术才刚刚应用,如今他们有更多高科技方法来辅助勘验。技术不断提升,但犯罪分子的反侦察能力也在提高,在这个“道”与“魔”反复较量的过程中,刘杰和同事们从未停下脚步。(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王飞 陈彦杰)
编辑:高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