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小丑》, 并没有把社会描绘成万恶的地狱

首先,这部电影的音效不断刺激耳膜,极大加深观影共情。演员皮包骨的形态,一亮相便能感其处境。电影表现了很残暴的艺术,是绝望,是压抑受迫后疯狂的释放。其次,全片的光线设置也是令人惊叹,最深的是三幕:第一幕,当小丑在地铁内因为止不住笑解救了单身女性女性,女孩离开,地铁的光线开始闪烁,直到小丑射杀了第一个人,光线骤亮;第二幕,小丑杀害母亲的时候,太阳光一直是照着一半空间,小丑从阳光走向母亲,杀害母亲后,小丑走向窗边,拉开窗帘,光线变强;第三幕,最后在疯人院,小丑杀害辅导人员后,从通道走向光明,脚踩鲜血,在光明中舞蹈。

菲尼克斯这个以凤凰为姓的男人,是一个典型的体验派演员,无论是在《角斗士》,《与歌同行》,还是《她》中都将人物演的淋漓尽致,而似乎这些角色又与菲尼克斯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阴郁气息不谋而合。这一次出演小丑他又将自己虐的皮包骨头,配以落泪的眼睛和癫笑症那无奈痛苦而又戏谑的笑声,这些就足以让人浑身不适。似乎也对应了卓别林说的 喜剧的内核就是悲剧。

电影里杰昆饰演的小丑坐着警车里笑着看向车窗外的情景,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黑暗骑士里希斯莱杰饰演的小丑把脑袋伸出车窗外吹风的画面。那种联想并非是因为相同角色之间刻意的模仿,而是两种完美的演绎所达到的深刻共鸣。两个版本的塑造是如此不同,当却让人不得不信服他们所饰演的都是那个邪恶疯狂而又充满魅力的小丑。这可能就是演员和角色之间的互相成就吧。

其次,这部电影像一部侧写,很多细节,事件把他推向了一个必然也好,偶然也罢的结局。其丰富的多义性让我很喜欢,笑的时候,眼神却满含着悲伤,笑的越大声,却越悲伤,是嘲讽还是绝望,有很多片段没有给出明确事实,亦或是精神幻想,反正好笑不好笑,客观不客观都是个体定义,又有什么关系。

而且电影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觉去记录了一个精神病患者如何从一个受害者变成恶魔。就像一个常用右手写字的人也会难以控制的用左手写字一样,他也曾不断抗争过。上妆时流下的一滴泪,随身携带的病历纸片,即使身心疲惫还是愿意带给陌生孩童笑脸,即使很艰难仍深信母亲那句“要始终摆出一张笑脸,你有一个使命,让世界充满欢笑”,努力走上舞台寻求认可,可最终,他还是屈服了,被黑暗吞噬了。

电影里并没有把社会描绘成万恶的地狱,也没有让亚瑟和观众有共情或共鸣联结,亚瑟虽然遭遇很惨,但他本身也疯得让人可恨。这就是这部电影最厉害的地方之一,旁观者的视觉去拍电影,旁观者的角度去看这个电影,每个人看到的、想到的以及理解到的都不同,但是每个人都真实的深处这样的现实里,这样一个类似哥谭的社会里。

每个人面对这样的现实做出的选择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我们知道,成为小丑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同样,我们也可以尽力做到不让自己的言行成为推动别人变成小丑的催化剂。另外,超喜欢影片的色彩搭配及配乐,还有光线的明暗应用及构图。其中一个配乐好像是卓别林《摩登时代》里的一首歌《Smile》,特意去听了一下,歌词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