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歌》:那伟用血的教训告诉你,今年的环境,一定要努力存钱!

在《凡人歌》中,那伟与沈琳本是生活在北京的中产阶级。作为资深的北漂,夫妻俩经过了数年的打拼,终于在帝都安家落户、养儿育女,跻身了中产的行列。

不幸的是,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那伟沈琳夫妇就遭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那伟人到中年被辞退失业、沈琳重返职场困难重重、那伟创业失败血本无归、沈琳变身月嫂却患上腱鞘炎,在一系列的变故之后,夫妻两人只能一个干起了外卖骑手、一个支起了卤味小摊,一家人从北京搬到了燕郊,女儿也转学到了当地。

半年时间,中产返贫。这故事的离奇程度,让人感觉是编剧堆砌的悲剧。但是,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所有看似衰神附体、霉运不断的故事,都是艺术对现实的提炼和升华。

那伟沈琳们的遭遇,未必会落在所有人的身上,但是在剧中三对男女的身上,处处都有你我的影子。

中产返贫与中年返贫一样,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导致你我生活水平下降、阶层滑落的原因有很多。

在剧中,那伟们的遭遇就十分有代表性。

对于那伟而言,中年失业是夫妇返贫的开端。

在失业之后,夫妇两人失去了收入来源,而家里的柴米油盐、吃喝拉撒、教育医疗、房贷油费,千头万绪的开支一样不少。病急乱投医的那伟开始了创业,结果不仅投入的钱打了水漂,还掏空了全家最后的家底。

对于谢美蓝而言,母亲生病是贫困生活的起点。

谢美蓝与沈磊,一个打工人,一个公务猿,两人一无房贷、二无车贷,日常消费不多、家里没有孩子,原本手里有一定的积蓄。谁料,谢美蓝母亲的一场大病,直接掏空了小两口的腰包。最终,人死了、钱没了,两人的感情也出现了危机。

对于那隽而言,贷款买房是一切压力的根源。

那隽是清北毕业、技术大拿,他在互联网大厂工作,年薪百万、手握期权。在实力的催生下,野心膨胀的他在北京买了套160平米的大房子。豪宅价值超过千万,他每月的房贷压力可想而知。所以,他不敢失业、不能失业,只能自我加压、上紧发条,在内卷的路上越走越远。

当今的环境下,意外的因素遍地都是,返贫的人群五花八门。在我们的身边,总有中年失业的那伟、家人遭遇大病的谢美蓝以及贷款买车买房的那隽们。

如今,无论宏观经济如何,我们的身边正发生着各种微妙的变化。

一个肉眼可见的事实是,小区的底商店铺一年内换了一大半,各类门店走马灯一样地换,开了倒、倒了开,最终能够立足的没几家。

负责人力资源的朋友们收到的简历多了,高质量简历随处可见;外卖骑手和开网约车的多了,代驾也成了高度内卷的行业;日常打卡消费网红店的吃货们渐渐适应了消费降级,各类穷鬼套餐成了主流。

阶层滑落、中产返贫,剧里剧外都是一样的故事。

在这样的大 环境下,我真心地劝大家少消费、多存钱,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开支。毕竟,明天和意外总是随机到来。

首先,降级消费。

吃穿住行、柴米油盐,无论什么开支,能少花就少花、能不花就不花。寻找更具性价比的平替才是最好的出路。

千万不要像落魄前的沈琳那伟那样,有事没事、搓上一顿,吃吃喝喝的钱、孩子报班的钱、旅游打卡的钱、风花雪月的钱,非必要的支出一定要砍掉。

其次,不要负债。在剧中,那隽之所以压力爆棚、患上抑郁症,千万元规模的房贷才是主因。如今的行情,不建议随便买房,更不建议过度负债买房。无论是剧中的那隽还是现实生活中中金公司的女员工,高负债买房必然会给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不建议买房,更不建议买车,特别是贷款买车。剧中那伟的经历,相信大家都看得到。

其次,不要创业。

和剧中的那伟一样,创业属于高风险事件,重资产、周期长、回报低的项目更是自寻死路。如今的环境,风口产业越来越少,创业面临的风险正在不断集聚。不信的话,可以看看你家附近的小店,十有八九都是半死不活。

就像那伟说的那样,十家餐馆两家忙,三家回本五家黄。创业,是一条不归路。

最后,不要辞职。

在今年的行情下,无论如何都不要辞职、不要跳槽,尤其是陌生的行业或是领域,碰都不要碰。《凡人歌》里的姜山,背后吐槽公司无数次了,为什么就是不辞职?姜山看得很明白,如今的就业形势有多么严峻,自己的年龄在职场又有几分价值,他比谁都清楚。

最好的做法是在主业之外发展一个自己喜欢、能够胜任的副业。一主一副、双腿走路,这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

无论何时何地,存钱永远都不会错。当你遭遇事故和风险时,存款才是最好的防火墙。

存钱,是一个人最大的底气来源。

毕竟,寒潮来临时,总会降温的。秋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