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这里,8年大蝶变!央视关注

▽以下是正文



弥勒这里,8年大蝶变!央视关注→



近年来,弥勒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太平湖森林小镇就是典型之一,连年受到央媒关注。

8月21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央视记者团来到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就石漠化荒山变身生态旅游小镇做直播报道。

当天10:15,cctv13《新闻直播间》以5分多钟的篇幅,直播了太平湖森林小镇如何在数年间成为热门的生态旅游小镇。

弥勒太平湖:石漠化荒山变身生态旅游小镇


8月21日上午

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了

云南弥勒:石漠化荒山变身生态旅游小镇

点击下图查看央视影音视频

↓↓↓

生态治理施工正忙

直播现场,大型机械正在进行土地平整、石块整理等项目的施工,这也是石漠化治理工作最基础的工作流程之一。正在施工的石山荒地仅占很小一部分,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片大片的湖光山色与生态绿地。

太平湖地区的生态治理工作从2016年开始,8年时间里,已经有超过4500亩土地彻底完成石漠化治理并被充分利用起来。

现在,整片太平湖森林小镇环山抱水,510多万株花卉苗木次第盛开,目之所及到处都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模拟装置还原石漠化“缺水少土”

8年前,太平湖森林小镇的真实地貌是贫瘠荒芜、几乎寸草不生,整片太平湖地区都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表本身就崎岖不平,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在气候多雨和植被破坏的双重叠加之下,喀斯特地貌的土壤快速流失,岩石大面积裸露在外,像这种土地退化现象就叫做石漠化,也被称为“土地的癌症”。

央视记者在装置里放置石块和土壤,简易还原石漠化土地的情况。向装置中倒水,模拟自然界的大雨。发现破碎的岩石几乎完全无法储存雨水,甚至岩缝中稀少的土壤都会随之被冲刷殆尽。

土地的贫瘠,随之而来的就是当地的贫穷。当地乡亲告诉记者,治理前石缝里只能勉强种植一些耐旱的作物,艰难地在“石头窝里讨生计”。

揭秘“石头荒山复绿”的治理方法

央视记者模拟了当地进行“客土改良”的土地层次,在平整后的石头地铺上异地运输而来的“客土”,增加沙土和营养物质进行土壤改良,改变土壤物理结构后再次种植、恢复植被。

此外,当地因地制宜实施了“阶梯覆土绿化”和“人工封育”等方式进行治理。

在经历了“客土改良”“植苗造林”和“环湖整治”三个阶段,原本贫瘠的太平湖地区华丽蝶变,成为了以“生态”为招牌的特色小镇。

生态美景催生旅游新气象

现在的太平湖森林小镇已经成为了滇中地区和周边省市游客的热门打卡点。

暑假期间,来到这里享受“生态度假”的游客总人数已经突破了23万人次。不少游客朋友选择来到湖畔漫步,在木春菊和三角梅花海中打卡拍照。还有一些游客则体验小镇的新业态,带着小朋友来一场生态亲子游。

太平湖森林小镇的火爆人气也持续反哺、带动着周边的乡村, 500多名固定员工大多都是来自周边村子的乡亲们。

小太平村,今年春节期间全村各项旅游收入就已经超过了36万元。

这里的乡亲们不仅不用在“石头窝讨生计”,还实现了“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多年来,太平湖森林小镇先后获得红河州民族团结示范区、云南省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中国森林养生基地、中国人气文旅小镇、云南省特色小镇等荣誉认证。

为弥勒太平湖石漠荒山变4a景区

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点赞

期待在太平湖畔

有更多石头山变为“绿水青山”

成为弥勒的“金山银山”


总编/杨锐  
编/张云龙  
值班编辑/孔德云  
记者编排/任泉宇



下载弥勒头条客户端

获取更多资讯




弥勒融媒法律顾问

亲: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