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殷殷嘱托 勇闯改革新路 | “有戏安庆”持续打造中国“戏码头”

大皖新闻讯  安庆是一座“有戏的城市”。近年来,该市切实承担起“戏曲之乡”的文化担当,大力推动黄梅戏“唱起来,走下去、走出去、走上网”,持续打造“黄金周·黄梅戏”“白天看景、晚上看戏”文旅品牌,不断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

有戏的城市

安庆市是一座“有戏的城市”。徽班从这里出发,辗转进京,融南腔北调于一炉,孕育了国粹京剧;徽班进京第一人高朗亭、京剧鼻祖程长庚均来自安庆,石牌古镇更是留下“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的佳话。黄梅戏发祥、兴盛于安庆,唱响大江南北、享誉海内海外,成为“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据大数据显示,黄梅戏已成为最受网友欢迎的地方戏曲。

安庆戏曲土壤肥沃、群众基础丰厚,先后孕育出严凤英、马兰、韩再芬等黄梅戏领军人物。当前,全市戏曲创作、演出、研究、教育体系较为完备,是中国剧协命名的唯一的“中国黄梅戏发展基地”和“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传承发展基地” ,颁布实施《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

安庆市除黄梅戏外,高腔、弹腔、文南词、曲子戏、怀腔、龙腔、桐城歌等地方稀有剧种(戏曲声腔)也活跃田间地头。全市现有专业戏剧院团11个(8个黄梅戏剧团、1个京剧话剧团、1个杂技团、1个高腔传承中心),专业演职人员800多人,民营戏曲剧团和民间班社400多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同时境内有安庆市黄梅戏(地方戏曲)研究院、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学院、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等研究培训机构,戏曲及相关专业在校学生近500人。

创新“新舞台”

每天晚上七点半,怀宁县黄梅戏剧团的“七仙女”准时在直播间跟广大网友见面。从舞台“下凡”到直播间短短一年多时间,这个有着60多年历史的剧团就多次因唱“哭”众多年轻网友火上热搜,并收获了600多万赞和100多万忠实粉丝。

没有绚丽的舞台和灯光,也没有华美的服饰和道具,但这群90后甚至00后的姑娘小伙们,凭借着他们的青春活力和对黄梅戏深深的热爱,慰籍了广大网友,默默地为戏曲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团长刘丽华介绍,怀宁县黄梅戏剧团公众号自2022年1月开播至今,粉丝量已达132.5万,拍摄小视频170余条,直播350余场,每场直播观看人数保持在1万人以上,最多时有4万人在线观看。平台方统计数据显示,自2022年1月入驻以来,怀宁县黄梅戏剧团直播间获赞超3.6亿次,居年度最受欢迎的县级戏曲剧团榜首,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打造“戏码头”

记者从安庆市文旅局获悉,近年来,安庆市紧扣创作生产,打造黄梅戏艺术精品的同时,还注重人才培养,提升黄梅戏艺术感染力。

通过“树名人”“推新人”“育新苗”,安庆市深入全市学校和乡镇,挑选有艺术特长的中小学生到戏曲院校进行“订单培养”,提高黄梅戏生源质量。同时建立戏曲名家与院校互动机制,黄梅戏本科班、专科班学员节假日安排在剧团实训。

据介绍,“再芬黄梅”已建立起艺术传承委员会、骨干演员团队、青年团、少儿艺术团四级人才梯队。

除此之外,安庆市还通过加大展演展示,提升黄梅戏艺术影响力。30余年来,该市成功举办9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2024年即将举办第10届艺术节。

近5年来,安庆市黄梅戏院团足迹遍布全国近30个省(区、市)80多个城市以及俄罗斯、美国、日本和港澳台等地区,《不朽的骄杨》《倾宁夫人》等新创剧目连续几年在国家大剧院上演。通过推动黄梅戏出国(境)出省,着力打造中国安庆“戏码头”。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编辑  张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