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冲, 一个被生活逼迫而获得掌声的女人

三级片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特别是在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的娱乐圈,

大多数女星都拍过大尺度写真及三级片。

其中少数是为艺术献身迎合了当时电影市场,

但更多的是为了生活所迫无奈之举。

但是没有那个女星愿意拍大尺度写真及三级片的,

只是把这些作为一个跳板,一旦成名马上转型,

不过一旦拍了,即使有些女星后来成为了天后级的,

但她们的玉女形象就早已不在,

随之而陪伴她们的都是风情万种这样的词汇。

看过这么多拍三级片的女星,如果问你,大陆拍禁片第一人,

和全裸拍片第一人是谁,你知道吗?

她就是陈冲!

年轻时候的陈冲是偏可爱型的,脸上肉嘟嘟的,

透出的气质更多的是女性的柔美。

对于她的美,简单点说,

她就是你爸妈那个年代的一线女星,偶像。

所以很少会有人把她和三级片联想到一起;

也没人会想到她既然走上了拍三级片的那条路上。

不过更多是因为文中开头所说,

她之所以会走那条路完全是生活所迫。

陈冲,1961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一个医务工作者家庭,

她的祖父陈文镜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

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是著名外科医生;

外祖父是药理学家张昌绍;

父亲陈星荣是上海华山医院放射学专家;

母亲张安中是复旦大学神经药理学教授。

有人调侃陈冲一家人,

个个都有成就,

个个的视野都不凡,

在中国女明星的家境中实在是少见。

或许是受家族影响,

她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并且还喜欢文艺,

这为后来从事演艺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不过,陈冲的成名路上,也是一波三折,并非坦途。

她的性格劲道十足,直来直去,仿佛应了名字里那个“冲”字。

这是她外公给起的名字,意思是“第二个阿中”(阿中是陈冲妈妈的名字)。

15岁左右陈冲就开始在娱乐圈混,

那时候中国还处于很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阶段,

由于陈冲选择了当演员,所以不用下乡。

但陈冲本人真的很有表演天赋,18岁就拿下了金鸡奖影后的桂冠。

这个奖让陈冲一下子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陈冲却觉得 ,

这么年轻就突然站到了顶峰,

对于那种辉煌,她从来没有信任过 …

在她的世界观里,没有付出就得到的东西,肯定靠不住。

所以正当陈冲获得大众认可的时候,

大家以为她接下来,

肯定会再接再厉出演更多让人称赞的角色。

没想到陈冲选择的是出国留学,

而且对自己在中国取得的成绩,丝毫不眷恋。

而她选择的课程不是电影,而是自己家族的医学事业。

电影对她有吸引力,

但她不觉得是自己可以做一辈子的事业。

一个不计后果的抉择,

意味着冒险,

而且是一无所有的冒险。

当时的出国不像今天,好多人都可以去旅游,

那时这可是一件特别大,特别困难的事。

多年以后在接受采访时,陈冲说:

“我之所以去国外留学是有很多原因。

当时改革开放,每个人自身也需要学习成长。

到了国外以后,我也慢慢学习和认识世界的宽度。

尤其是在当年,

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去了解,

自己世界以外的人、事、其他人的世界观,

我觉得很重要。”

到了美国之后的苦日子,是陈冲始料未及的。

在国内,陈冲的生活一路走来也很艰难,很贫困。

但从来没觉得自己贫困,从来没感觉自己穷,

一直是很丰足的感觉。

到了美国突然间觉得穷了,

哪怕吃到一个鸡蛋都不容易,

一下子要自己交房租,自己买吃的,

这是她以前没有担任过的任务。

为了凑足房租和下个月的饭费,

不上课的时间,

陈冲就去打工赚钱维持生计。

餐厅端盘子,当保姆、图书馆当管理员以及刷马桶。

在纽约的一家台湾餐厅打工期间,

老板认出了陈冲就是国内那个家喻户晓的“小花”,

逢人便说“这是大陆来的最红的演员”。

昔日的殊荣和眼下的窘迫所形成的强烈反差,

以及“有失国体”的羞愧,让陈冲无地自容。

对于这个争议“有失国体”的羞愧,

当时陈冲的外婆不得不一次次发表声明:

“我们一家人都回来了,小冲也一定会回来的。”

陈冲出国的时代,是个尴尬的时期。

30年后,社会舆论对“出国留学还是留在中国”

这个事早已不再纠结。

但包括陈冲在内,

当年那些出国的明星们放弃国内影星光环,

到国外端盘子,现在想来,简直不可理喻。

当时陈冲的班上有另一个女同学在好莱坞做特效演员,

她还推荐陈冲也去试试,

一听说做演员一两天,比在餐厅打工一个礼拜挣得多,

陈冲去了,得到的角色是当背景板,

让她欣慰的是,真的比刷盘子挣钱。

重新接触电影,陈冲又有了一番新的感受。

比起为琐碎折腾烦人的一切日复一日,

她更憧憬在电影的世界里一心一意的活着。

回到纽约,她又做了一个决定,改学电影,

并立志要在好莱坞混出名堂。

期间,她也接拍了一些电影,

但好莱坞觉得卷发大眼的陈冲不像他们心目的中国人,

中国人则不解纯真美好的小花竟然出演外国电影片。

陈冲在好莱坞出演的第一个角色,

只有一句台词:“翰莫先生,你需要来些茶吗?”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

被意大利制片人蒂诺·德·劳伦蒂斯在停车场发现,

她被邀请主演美国电影《大班》这也是她主演的第一部好莱坞电影。

《大班》火了,纷至沓来的却不是荣耀,

而是来自祖国、人民的争议和强烈指责。

陈冲在片中扮演一名卖到美国的爱奴,

该片在现在看来粗制滥造,毫无艺术感,

只是满足、延续了西方对东方女人的刻板印象:

羊的服从,异国的情趣。

一个中国演员扮演这样的“辱华”角色已经够触犯众怒了。

何况,她可是陈冲啊——

我们那个“妹妹找哥泪花流”的小花。

《大班》给陈冲带来的,

是当年一顶“汉奸”的帽子。

她觉得自己再也回不了国了。

陈冲的家人也因此承受着来自周遭巨大的压力。

家人也着急,却从未指责过陈冲。

那段时间里,陈冲在上海的姥姥,

每天都给当地各个报社写信,

让他们给陈冲平反,解决问题。

在全世界都在指责陈冲的时候,却没有人关心,

国内顶级,炙手可热的中国女演员出国来到大洋彼岸,

如果不演戏能做什么?

当一切维持你正常生活的服务设施,

在你没钱的时候会断然停止。

美国这社会公道到了残酷的地步,

所以每个人都被逼得去玩命地工作、挣钱。

人人在谈到钱上,也就没有羞耻感,

因为钱给你独立和自尊。

陈冲说,对于那些“我闭着眼睛都能演,

睁着眼睛也是浪费”的客串角色,陈冲也不纠结,

她说:“我总得做一些折衷。

比如角色不够好,

但是报酬非常好,

我会考虑接受。

相反,有的角色很有趣,

我非常想演,我是不计报酬的。

当今社会,谁做事不是图一头?

总得有失有得吧?”

幸运的是,

虽然《大班》令人陈冲被评价为“情色女星”,

但也因祸得福,

1988年,一部中意英三国合拍的电影《末代皇帝》,

真正将陈冲推向国际。

《末代皇帝》的机缘是这样,

当年导演贝托鲁奇已经在全球各地找东方人的脸孔,

同时会说英文的演员。找了一大圈,

没找到合适的。

熟知陈冲的副导就跟贝托鲁奇说,

其实你也不用找了,有个合适的,陈冲。

这是我的一个优势,当时甚至都没去试镜,

就见到导演本人,一开始就带有一种亲切感。

能出演《末代皇帝》让我觉得,

你所有付出的努力可能在当时没有(一个机会),

但只要你付出了,这一辈子当中一定是有用的,

哪怕是所经受的绝望也是一种财富,

这让我恢复了做演员的信心。

不过到《末代皇帝》拍摄时,

陈冲为了不让家人再次承受这些压力,

“逼着”导演跟她签了协议,

保证不播出裸露镜头,也因此一度跟对方闹得很不愉快。

不过,这部电影大获成功,拿了9项奥斯卡大奖,

也彻底为陈冲打开了欧美市场,

更让她成为了第一个登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华人女演员。

她说自己没什么野心,

但至少是开放的,

肯尝试新鲜的东西。

于是1993年,导演罗卓瑶,

根据李碧华小说改编的《诱僧》上映。

陈冲又“破戒”了。

何止裸体,还要剃光头。

因为这陈冲再次走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但小编以为,对于一个职业演员来说,

最重要的“道德”就是演好每一个角色。

陈冲做到了。

可惜的是陈冲没有生在一个开放的时代,

不过她却用行动去证明:“每一个时代,

它有每一个时代的光辉,

如果一个人总是觉得自己生不逢时,

无论她生在哪个年代都会有所不满。”

从国内得到百花奖最佳女主角,

到在美国餐馆打工;从演没有台词的小配角,

到奥斯卡奖台。

如今的她,

已经不需要再拿奖来证明自己了,

因为她除了演员,

导演以外,

还是编剧,

而她本人对于这些跨界的工作,

做的都非常得心应手。

正如陈冲所说,

老不可怕,

可怕的是朽,

是对理想的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