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过去了,再看一遍《暗算》,终于明白是谁“杀死”了阿炳?

18年如弹指一挥间,那个耳朵长在风里的阿炳回来了。

在陈思诚的电影《解密》中,王宝强时隔多年再次饰演阿炳。

一场戏寥寥几个镜头,墨镜、中山装的造型却极具辨识度,烟不离手的他端坐在被电台包围的战场。

他借助超强的耳力准确锁定敌方电台的频段,这就是最强听风者的实力。

这一幕让无数《暗算》的剧迷颅内高潮,梦回这部谍战剧开山鼻祖热播的高光时刻。

可惜王宝强的客串太短,不够看!

导演陈思诚戏言,说不定《解密2》就拍阿炳的故事。

《解密》电影版的结局被改得温暖,原本在书中疯了的容金珍,最后他是带着尊严在爱人的怀里永远闭上了眼。

阿炳,乌镇走出的苦命孩子,周围人眼里的傻子、天才,听风的能力让他成为英雄,也是酿成他自杀悲剧的原因。

如果真有《解密2》,陈思诚又会如何重新阿炳的故事?

01、 乌镇的傻子、瞎子和天才,最强听风者传奇、悲剧的短暂一生

新中国初期,国民党残留部队负隅顽抗,他们藏在北方大阴山里秘密活动,跟岛上联络的方式是通过电台。

一夜间,一百多部电台突然人间蒸发,敌人选择集体静默,并使用更隐秘的方式继续活动。

国家神秘机构701的安在天(柳云龙 饰),在侦破并电台一筹莫展时,听人介绍乌镇有个“怪人”。

他三岁不能走,五岁不能语,直到发了一场高烧,烧瞎了双眼后能开口说话,同时拥有了一项神奇的能力。

听风,哪怕是风里最细碎的声音,他的耳朵都能捕捉到。

乌镇一千多人,只有他能记住所有人 。

手表、怀表,慢了还是快了1分钟,他能听出来。

谁家那点私密事,有人偷了汉子,他都能听到。

阿炳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在他的世界里,只信母亲一人。

他的母亲是个痴人,多年前的某夜跟个当兵的私通,当兵的第二天提枪走了,她不顾家人反对生下阿炳。

家人为此和她断绝关系并觉得丢脸后离开乌镇,她用祖传的裁缝手艺带大阿炳,她无怨无悔且一直在等男人回来找他们母子。

安在天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父亲的角色,他给了阿炳更大的世界,重要的是让他拥有能发挥特长的舞台。

阿炳不负众望,凭借超乎想象的听力和记忆力,他在701大展拳脚,仅凭一己之力便找到敌方四分之三的电台,他成了701的英雄。

可阿炳毕竟是个智力有缺陷的人,更是一个平常生活不能自理的人。

领导安排照顾他的小胖在磨刀削苹果,他在梦里听到声音,便误以为是要谋害他。

成为英雄后,阿炳有抽不完的烟,他变得嗜烟如命,这或许是他实在找不到别的能证明自我优越感的方式。

之后包办的婚姻埋下了悲剧的种子,护士林晓芳跟他没有恋爱直接结婚。

阿炳对于房事更是一无所知,他以为睡在一起就能怀孕、就能有孩子。

于是他近乎歇斯底里般逼妻子,必须给他生一个孩子,否则就休妻。

药房的老李一直在勾引林晓芳,而她在情急之下委身于老李。

十月怀胎后,她生下一个孩子,但是在孩子的第一声啼哭中,阿炳听出孩子的生父是老李。

他倍感屈辱,并选择触电自杀,结束了令人悲叹、短暂的传奇一生。

02、 究竟是谁杀死了阿炳?

如果,当初安在天没有从乌镇带走阿炳,他或许会和母亲在水乡度过普通的一生。

阿炳对安在天的信任仅次于对母亲,可对方在他工作时曾无微不至地关怀,甚至可以说是连哄带骗,只要阿炳能完成任务。

不过在阿炳完成工作后,安在天这个领导和半个监护人,明显是不称职的,他没有尽到监管和保护的责任。

阿炳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家庭破事酿成的悲剧里,实在令人唏嘘。

阿炳的母亲或有责任,男女之事一直是母亲一生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的原罪,她对此一直讳莫如深,她羞于告诉儿子什么是男女之事。

在那个年代,又瞎又傻的阿炳根本没机会接受教育,母亲也没有很好地去引导他该如何跟人接触。

阿炳之所以选择自杀,究其根本是那个不负责任的阿兵哥,是他害了这对母子。

但母亲既然选择生下阿炳带大他,却没有教好他。

不过,这对于乌镇的乡下女人而言,实在太过苛责。

阿炳的天才和执念杀死了自己。

阿炳在世上唯一自信的就是听力,他判断准的事情,容不得任何人质疑。

就如同一开始乌镇作弄他的小孩,小孩和他玩猜人游戏,欺负他看不见骗他猜错了,他的回应却只能是自残式的咆哮。

身有残疾看不见这个世界,仅仅凭借听力活着的人生如履薄冰,那时阿炳偶尔发狂,母亲的安慰还能镇住他。

当他成了英雄,遇到了名誉扫地的家丑,他的自卑和骄傲同时折磨着他,而他的智力缺陷也导致他根本无法梳理这些。

对听力的自信是他的执念,帮助他成为英雄,更讽刺的是他借此听出孩子的生父不是自己,最终逼他走上绝路。

03、 多年后,故事该如何重新讲述

《暗算》一共有三个故事,听风的阿炳,看风的黄依依,捉风的钱之江。

阿炳代表“我执”,黄依依代表“我欲”,都代表了“我”,都是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普通人,还是个体的一部分。

只有钱之江是拥有信仰的,他代表集体,他是超越“我”的。

大多解读都认为,钱之江舍身成仁的故事,是对前面两个故事的否定。

个体叙事不过是为了集体叙事而服务,阿炳和黄依依,不过是为了衬托钱之江的完美。

距离《暗算》播出已过去18年,这些年影视作品讲述主旋律故事的方法早已日新月异。

早前年常被讨论的宏大叙事中忽略个人价值,个体叙事又会流向自私和黑暗,而麦家的小说在当时被称赞能平衡两者。

现在我们拥有《觉醒年代》这样的佳作,宏大叙事和个体叙事之间的关系不再剑拔弩张。

故事主角有陈独秀和李大钊这样时代中的大人物,也有陈延年和陈乔年这样为革命挥洒热血的小人物。

《解密》中的主角容金珍,他是破解密码的英雄,享后世敬仰。

可当重新讲起他的故事,守护了他的小黎黎一家、郑某、小梅也值得被铭记。

总结

时代扬起的尘土埋没了很多小人物和故事,阿炳这样的天才和怪人,只是沧海一粟。

如果真有《解密2》,能不能也温暖阿炳的人生,他值得一个更好的结局。

柳云龙导演拍《暗算》时追求拥有信仰的可贵精神,这一点固然没错。

阿炳又瞎又傻,他所做的一切只是因为相信安在天是个好人,让他去领悟集体信仰确实讲不出个123来,但他做过的贡献也是贡献,值得被尊重和重新解读。

人人都为黄依依意难平,或都向往成为安在天和钱之江这样的英雄,只有阿炳蜷缩在被遗忘的角落里,等待故事重启的那一天。(撰文:木未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