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时代,还需要政治讽刺剧吗?
分类:娱乐头条
浏览数:8970
2015年,在《副总统》第四季结束后,阿尔曼多·伊安努奇离开了这个让他在美剧圈扬名立万的剧组,谈起主动请辞的理由,他不无讽刺地说道:“我已经不知道该对如今的美国政治局势作何反应”。他也否认了自己主创的英剧《幕后危机》回归的可能性,因为“政治格局已经异常到与剧集中传达的犬儒主义格格不入的地步”。之后,伊安努奇捣鼓出了一部更像荒诞喜剧的电影《斯大林之死》,他的下一个项目将是与hbo合作的科幻喜剧《第五大道》。一代政治讽刺剧大师,居然对自己耕耘半生的题材感到无所适从,英国的脱欧公投和川普的走马上任已然超出他身为编剧的想象力,如同为政治讽刺剧这种类型剧判处死刑。回到2005年,由伊安努奇创作的《幕后危机》在bbc4台播出,前两季加起来仅有六集。这部拍摄经费捉襟见肘的情景喜剧请不起任何稍有名气的演员,后来的第十二任神秘博士扮演者彼得·卡帕尔蒂演出了主角马尔科姆·塔克,当时他穷到差点要放弃演戏,而这部收视人数不算理想的政治喜剧同时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马尔科姆公认的人物原型是布莱尔政府的媒体对策负责人阿拉斯泰尔·坎贝尔,虽然坎贝尔已在2003年辞职,还是免不了常常被问到对本剧的看法。坎贝尔本人曾坚决否认马尔科姆与他有相似之处,但他坦诚告知记者:“剧中有一幕场景在现实中差点就发生了”。看似离奇怪诞的突发事件和解决途径,不可以常理揣度的团队合作中居然存在着某种真实生态,这不禁让不太关心政治博弈的观众直冒冷汗。电影《灵通人士》实际上是《幕后危机》的外传故事,与剧集相通的角色只有包括马尔科姆在内的不多几个、其余常驻演员饰演的都是换了职位的全新人物。剧情围绕一场与伊战相似的中东战争展开,英美两国的政府高层为了究竟该不该开战来回扯皮,互相倾轧,最终得到让部分政客满意的结果。电影在英美业已改朝换代的2009年上映,但片中的政治格局仍然延续《幕后危机》前两季中布什-布莱尔的基本体系,媒体顾问和内阁大臣活跃的舞台却从伦敦一直延伸到了华盛顿乃至联合国。英国的国际发展部部长西蒙·福斯特在一次bbc访谈中,表达了自己对战争“不可预测”的看法,被视为反战言论,与首相意见相左,立刻遭到马尔科姆的训斥。随后在被记者伏击时,他又语无伦次地将自己的观点描述成“在通往和平之路上,我们要准备好翻越冲突的山峦”,又被理解为主战派。 《灵通人士》(2009)于是,在他前往华盛顿进行中东问题调查研究时,美国的鸽鹰两派都认为可以利用西蒙。他努力不偏袒任何一方,灰溜溜回到英国,又不得不面对比战争与和平更加紧要的麻烦——自己的选民墙险些倒塌在一位老妇的花园中,最终成为政局牺牲品,被迫辞职。这位倒霉蛋部长在片中的戏份最多,也是电影的线索人物,而灵魂角色当然还是大多数时间隐藏在幕后,只在关键时刻突然跃出,将一切玩弄于掌心的马尔科姆。《灵通人士》上映后,坎贝尔特意在《卫报》撰文澄清自己与马尔科姆毫无干系,记者出身的坎贝尔咄咄逼人地向伊安努奇提问:“他是否认为所有政治活动都是愚蠢的,所有政治家都贪赃枉法,所有顾问都卑鄙无耻?”因为《灵通人士》影射的政治事件太过明显,也就是直接导致坎贝尔辞职的英国武器专家大卫·凯利自杀案。在电影中,没有人因情报问题死亡,事件的流程则同样疑窦丛生,由鸽派撰写的报告被英国方面删去了所有反面证据后,改写为有可信度的英国情报,流回鹰派人士的手中,成为联合国决定发动战争的证据。伊安努奇将布莱尔内阁提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一事的疑点与他在美国采风时的政治见闻串联到一起,再加上他对媒体顾问的一贯反感,写出了让他满意的电影剧本。《灵通人士》未能大卖,但剧本获得一个奥斯卡提名,伊安努奇也得到hbo赏识,带着他的英国编剧团队开始创作以美国政坛为背景的艾美奖常客《副总统》,同样由下三路段子、犀利毒舌和办公室冷笑话组成,《副总统》一剧依然被不少有白宫工作经验的观众评价为“真实”。《幕后危机》在2012年正式完结后,《是,首相》的作者之一乔纳森·林恩评论《幕后危机》是描述特定时期的政治喜剧,整个故事已然过时,《是,首相》系列必然会永恒下去。但如果将两者描述的官僚政治相比,《是,首相》中的文官制度已经是相当稳定的模式,《幕后危机》和《灵通人士》里的政治环境要险恶无常得多。多年以后,阿尔曼多·伊安努奇回忆起创作《灵通人士》的当年,竟然流露出几分怀念之情:“事后看来,布什时代是一个平稳时期,你在迷茫中回望一个政治的黄金时代。”对一位政治讽刺剧编剧而言,最坏的时代可能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