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遇刺后,耳缠白色绷带现身,一跃成为正式总统候选人。而他对华的政策,当选后是否会改变,引起外界关注。
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宾夕法尼亚州竞选集会上的枪击事件不仅震动了美国,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图解:特朗普遭遇枪击事件后,坚持带伤出席大会,并被正式提名为总统候选人)
观察者网报道称,在密尔沃基召开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特朗普不顾前一天遭受的枪击伤害,依然坚持亮相并被宣布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
从现场状态来看,他精神十足,耳边绑着绷带,入场时得到了不少与会人士的问候和关心。当被问及“刺杀未遂”一事,他还乐观地称,恰好赶在枪手开枪的瞬间,,自己转头看提词器,这一角度太完美、太神奇了,但凡少转一度,子弹都有可能击中大脑或颅骨。
特朗普还称,经历过这件事后,打算改变演讲内容,他希望可以将更多内容聚焦在“美国团结”上。
这番言论过后,特朗普无疑得到了更多人支持。
当然,这起事件也促使美国政府重新思考如何确保这类重要人物的安全。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接下来将大力加强对前任总统特朗普、现任总统拜登以及其他官员的安保措施,与此同时,还强调会继续对上述枪击案件展开调查。
(图解:特朗普枪击事件发生后,美国联邦调查局发现不少细节)
最近,有新的细节公布出来。
据报道,枪击发生时,枪手就藏匿在距离特朗普演讲区大约130米的位置上,这个距离近到让人震惊,可见美国安全体系中存在的漏洞有多严重。
更不可思议的是,当时美国特勤局的反狙击小组已在对面屋顶的制高点部署。在这种条件下,反狙击小组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枪手,令外界难以理解。
不仅如此,枪手开枪后,美国特勤局反狙击小组不是留下枪手性命以进一步的调查,而后连续开火直接将其打死。
因此,不少人开始“阴谋论”,猜测此事件似乎更像是内外勾结的结果。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就上述现象,一口气三连问:
为何没有人提前检查周围的环境?
为何连狙击小组都安排上了,却没有对特朗普对面制高点进行控制?
为何会让枪手在如此近的距离内开枪?
之后,美国联邦调查局又公开其他细节,比如现场传出的枪声一共有9声,而通过对枪手的手枪检查,却发现只使用了8发子弹,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那么,新的疑问产生了:最后一声枪响是谁发出的?
(图解:特朗普曾扬言要对中国产品征收60%的关税)
可以说,这些疑问都指向了同一个对象:作为世界顶级的安保单位,美国特勤局怎会犯下如此初级的错误?就这样,基于这些疑问,联邦调查局将疑惑的目光看向现场特勤局人员,
不过,具体到底是什么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
就此事,有记者向白宫发言人皮埃尔提问:
在最近结束的北约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才展现了美国无可争议的全球领导地位,强调了跨大西洋同盟的团结以及对抗共同威胁的决心。然而,随后出现的暗杀事件,是否引发外界对这种领导力持久性的质疑以及损害到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
白宫发言人皮埃尔重申了总统拜登的立场,即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促进国家内部的团结。期间皮埃尔还直接引用拜登的话:“需要降低政治温度,需要团结国家。”
当然,不管是拜登还是特朗普,相比起美国人的激动和愤怒,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将注意力放在对外政策上,比如对俄、对华,是否会因为领导人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是在拜登的领导下,就连在特朗普的任期内,他们对外政策,特别是对俄罗斯和中国的策略上,一直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特别是对中国,特朗普曾明确表示,要对中国制造的产品征收高达60%的关税。此举无疑显示了美国依旧将中国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竞争对手。因此,我们仍应做好应对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