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戏剧”的内核找寻和挑战应对|业内说

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的不断升温,也激发出文旅业很多新需求。在全面推动文物活起来,同时有效做好文物保护的路径上,很多博物馆充分挖掘文物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多措并举推动文物资源活起来、动起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新姿态走进公众视野、展现文化魅力,尤其在戏剧与文博场馆的融合上进行了创新性探索,将戏剧舞台的艺术魅力融入文博空间。

图/ic photo

以剧目为媒介,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旅游巧妙结合,不仅让文物“活”起来,更让历史“动”起来。文博戏剧作为一种文化创新形式,有哪些优势?创作应遵循哪些特别的要求?让文物“活”起来的内核究竟是什么?新京报专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从产业观察的方向解读新形式。

优势:疏解市民参观博物馆所产生的距离感

若以1984年的《魁北克宣言》发表作为“新博物馆学”诞生为标志,在过去四十年的发展中,可以说“新博物馆学”始终在指导着博物馆核心功能的拓展。从早期博物馆强调收藏、研究、展示这三大核心功能外,在此基础上延伸至博物馆的教育、传播,以及现在的文创等,博物馆的功能越来越多元化。

随着“新博物馆学2.0”时代的到来,近两年进一步强化了博物馆社会化的功能性,以及与人互动的属性,博物馆的运营视野,也从过去仅停留在馆藏内延伸至馆藏外。在此背景下,博物馆自身功能和认知都在产生着变化,中国的博物馆人也看到了博物馆正在担当着一个知识生产、创意生产、社会建构新的使命地位。

在新博物馆学、新技术主义、新消费主义、新商业主义等各方思潮及观念的影响下,出现了现在所看到的“博物馆+”战略,而“博物馆+戏剧”便是“博物馆+”战略在这些消费观念当中,产生出的社会现象,代表着“博物馆+”战略继续深化的趋势。这种新形式丰富和提高了博物馆的功能属性,不仅增加了人们对博物馆造访的兴趣,也增强了人们对于博物馆的深度体验。

其实戏剧艺术的“叙事性”、表演者在场的“身体性”以及表演过程中情感投射的“互动性”,这些特质与人们体验消费中非常关注的一些特点结合紧密,由此打破了人们原有对博物馆应是神圣静穆的认知。通过戏剧化的舞台效果,它会引发人们一种全新的消费期待,疏解过去市民参观博物馆所产生的距离感。

内核:文物“活化”进入人们精神信仰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这些需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便是守正创新。

正如在博物馆里进行戏剧演出,无论在空间的选择、时间的安排、体验方式还是节奏掌控等方面,都应对博物馆本身的展陈空间和展陈的文物价值有一个认知。对于戏剧创作者来说,要深度地理解和了解博物馆的特性,而不只是抓住馆藏文物的内容表达一个故事。要做深度的解读,并通过历史、空间的维度把叙述对象的文化价值深度阐释出来,再按照戏剧表演艺术的形式转化,进而展现出博物馆馆藏文物与戏剧艺术的双重意蕴,二者之间是需要转译的。

由此看来,所谓让文物“活起来”,表面上像是说让文物动起来,其实深入地理解是让文物从静态变成流动的文化,从静态的产品变成人们流动性的生活——要“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当中,“活”在价值认知当中,甚至要“活”在人们的精神信仰当中。

从学术或更理性的层面去看,文博戏剧确实是一种新的戏剧类型,而它作为一种新兴的博物馆功能,二者叠加在一起,未来会产生出怎样的艺术形式,会为博物馆构建出怎样的功能形态,需要在学术上进行更为理性与深入的研究,总的来说,目前大家看到的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但值得去持续观察。

思考:创作要以尊重博物馆文化价值为前提

如果按照内容、形式、材料、场景四个维度思考,文博戏剧首先发生在博物馆的展陈空间,故事一定与某一件文物有关,进而拓展馆藏文物在器物表面上所呈现出来的文物价值,进行活态的挖掘。文博戏剧一定是流动式的观演,打破传统的座椅式的固定空间化。在材料上也要形成双重或者多种材料的运用,当博物馆的展厅空间取代了传统的戏剧舞台,那它一定是要符合博物馆自身空间所形成的舞台效果。因此从发生空间、观演形式、故事叙述等方面,可能对未来文博戏剧都提出了新要求。

这是一个立体、全方位的转化体系和双创综合的创作方式。首先要尊重博物馆自身的规律。从戏剧角度来说,是在拓展演艺新空间,打破传统戏剧里面的观演方式,尤其放在博物馆里进行演出,彼此都要尊重自身的文化属性。文博戏剧不管怎么去解构,重新叙事,动态化呈现博物馆的文物藏品,都要以尊重博物馆文化价值的定位合法性与权威性为前提,例如,在博物馆里进行一些纯娱乐化的演出,历史虚无主义的作品是绝对不允许的。在博物馆场景当中发生的戏剧演出,天然地就有一个规定性,如果在博物馆场景中用戏剧传递真善,按照场景解构规定的合法性、戏剧性和真实性三大维度来讲,合法性肯定是第一位,而其中就包括历史的合法性、政治的合法性、意识形态的合法性都必须要尊重。

目前文博戏剧还不能成为拯救那些“非明星博物馆”经营不善或人气不足等问题的一种方式,它仅仅算是博物馆深化策略,进行多元化运营,复合型功能拓展等方面的一种新形式。从某种程度来说,文博戏剧还处在探索和尝试阶段。首先,不要过分夸大文博戏剧的功能性,但要持理性、审慎且乐观的态度去看待这一现象的出现,再以守正创新的风险防范,加强内容叙事,做好演出过程的风险管理,在这些前提下,我们才能够让文博戏剧继续发展并完善下去。(口述:向勇)

新京报记者 刘臻

首席编辑 田偲妮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