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力反抗的年代,陷入一场集体梦游——德语文学巨擘赫尔曼·布洛赫《梦游人》中译本面世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孟秀丽  通讯员  王希铭

近日,昆德拉的文学偶像、与卡夫卡齐名的“中欧四杰”之一赫尔曼·布洛赫的长篇小说成名之作《梦游人》由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重磅推出。本书由德语原文直接翻译,是中文世界首部德语直译本,更收录多幅布洛赫罕见珍贵的手稿、旧照。

《梦游人》是布洛赫首部长篇小说,被誉为“继《尤利西斯》之后不朽的杰作”。小说聚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三十年的动荡岁月,以三部曲的形式塑造了三代“梦游人”。梦游人行走在清醒与深眠、现实与梦境之间,是社会价值持续崩溃的时代人们精神境况的浓缩。

“乔伊斯之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家”

乔治·斯坦纳曾说:“布洛赫是乔伊斯之后欧洲最伟大的小说家。”奥地利作家赫尔曼·布洛赫确是欧洲当之无愧的现代文学巨匠。米兰·昆德拉将他奉为致敬一生的文学偶像,曾说:“布洛赫,他的照片就放在我工作的台子上,他朝我微笑,嘴里叼着烟斗。”汉娜·阿伦特更是撰文无数,向整个英语世界倾情引荐这位她心目中“20世纪的伟大小说家”。此外,他还是与茨威格共命运的知心好友,是为数不多与托马斯·曼保持书信往来的文学友人。

1886年,布洛赫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纺织商家庭。在成长过程中,布洛赫展现出迷人的全面智识:他接手了家族纺织生意,钻研纺织机的改良,获得专利;同时,他也对哲学、文学有高度热情,笔耕不辍,活跃于维也纳知识分子圈。1927年,年近四十的布洛赫毅然选择放弃工厂,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数学和哲学,并在同一时期转向文学创作。四十五岁,他向世界奉上了第一部长篇小说《梦游人》,一举成名。

在《梦游人》中,布洛赫展现出他对时代的焦灼关注,并自此开始了摹写20世纪欧洲社会的文学之路,陆续写下《着魔》《无罪者》《维吉尔之死》等作品。因对现实的披露,他的作品一度在德国成为禁书。1938年,布洛赫受纳粹迫害入狱,后在国际文学同仁的全力营救下开始流亡。晚年,布洛赫再度跨界,转向哲学、社会政治学甚至心理学,希望能给混乱的世界一个答案。1950年,布洛赫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却在一年之后因心脏病不幸去世。

谈及布洛赫的创作,阿伦特曾精准评价道:“他的写作处于不可挽回的过去和还未到来的未来之间。”在布洛赫的文字背后,是一片他竭力填补的时代空洞。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伟大范本

《梦游人》由《1888年:帕瑟诺或浪漫主义》《1903年:艾施或无政府主义》《1918年:胡桂瑙或现实主义》三部曲组成,分别塑造了贵族军官帕瑟诺、会计艾施、逃兵胡桂瑙三代典型的“梦游人”形象。小说中,军官帕瑟诺徘徊在传统与现代的十字路口,深陷不确定性的恐惧,不知何去何从;会计艾施徒劳地渴望拯救价值颠倒的世界,却最终发现自己本就是价值崩溃的一部分;逃兵胡桂瑙则一路招摇撞骗,与混乱、失序的时代同流合污。布洛赫以如此三种代表人物展现了人在面对价值贬值时代的三类可能性——迷茫无助、徒劳挣扎、同流合污,呈现了世纪之交欧洲思想变革的三个阶段。

昆德拉评价道,这是一部描述欧洲文明价值逐步崩溃过程的作品;托马斯·曼也说,《梦游人》是一部令人钦佩的作品。《梦游人》的确是这样一部深植于时代的巨著。小说出版的1931年,正值欧洲经济大萧条、德奥政局风云变幻之际。布洛赫用宏大的篇幅,波澜壮阔地描绘了工业文明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冲击,金融危机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人民的影响。工业文明、经济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社会巨变冲击着变革时代下的每一个“梦游人”。

而在小说技法上,《梦游人》更是一部公认的比肩《尤利西斯》的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之作。布洛赫在小说中糅合多种文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复调特性,改变了欧洲小说传统的叙事模式,以一部《梦游人》完成了对传统小说形式的深刻变革。尤其是小说的第三部,布洛赫融入了诗歌、哲学论述、商业信函、报刊文章等多种文体,形成了一种艺术技法难度极高的复调性,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颇深。正如昆德拉所说:“《梦游人》预示了小说未来的可能性。”

此次出版的《梦游人》是国内首部德语直译本,译本原文来自德国老牌出版社苏尔坎普初版于1994年的经典版本,由资深德语译者黄勇倾情翻译,致敬并尽最大程度还原布洛赫文风。黄勇曾用笔名“明诚致曲”,于2020年7月受邀加入国际赫尔曼·布洛赫学会,是严格意义上国内最早于互联网发行的《梦游人》中文全译本的译者。他致力于布洛赫的中文译介,以《梦游人》为起点,笔耕不辍地译完了《着魔》《无罪者》《维吉尔之死》等作品,而这些作品后续也将由浙江文艺出版社陆续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