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孟京辉:先锋是一个前倾的姿态

“如果你想要起跑,那么先锋就是一个前倾的姿态。” 2024年阿那亚戏剧节快结束的时候,孟京辉对环球网文娱记者这样说。

孟京辉。图片来源:阿那亚戏剧节

提起孟京辉,很多人会想到《恋爱的犀牛》。

1999年,首轮演出的《恋爱的犀牛》创造了30多万元的纯利润,成为中国第一部通过票房实现盈利的小剧场话剧。以《恋爱的犀牛》为起点,孟京辉在此后数十年的小剧场话剧实验中,孕育出了《臭虫》、《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空中花园谋杀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茶馆》等以形式先锋、表达锐利为特点的作品。

2008年,为了《恋爱的犀牛》常驻演出,孟京辉建立了北京蜂巢剧场,这是中国第一个由戏剧导演主导的话剧剧场。2012年开始,孟京辉发起或在杭州戏剧节、乌镇戏剧节、深圳当代戏剧双年展等戏剧节展中担任艺术总监,他的戏剧版图从北京扩展到广东、浙江等地。2021年,孟京辉开始担任阿那亚戏剧节的艺术总监。

孟京辉。图片来源:阿那亚戏剧节

“阿那亚是新的社区,同时有阳光和大海,在气质上更宽广、更年轻,与乌镇等地方都不太一样。”2024年阿那亚戏剧节于6月20日至6月30日在河北秦皇岛市举办。

在孟京辉看来,戏剧节与剧场提供截然不同的感受,戏剧节创造了一个与常规生活分隔开的乌托邦。“创作者们聚集起来,一块儿来演戏、展示作品、与观众互动,然后能够再重新地审视自己”。而观众在这里获得了“生活在别处”的可能,得以更投入地亲近戏剧,“观众平时在城市里,看完一部戏剧就回到家里,最多在社交媒体上发几句看法,关于戏剧的体验就到此为止了。但在戏剧节,演出结束之后还能和别人面对面交流,继续在戏剧的氛围里。”

图片来源:阿那亚戏剧节

孟京辉加入以后,阿那亚戏剧节邀请到了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等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8个戏剧节的9位艺术总监,将他们的作品带到阿那亚的海边。“把他们请过来不是要显示多高的水平,而是让大家知道全世界现在正在发生着什么、美学在凸显着什么。有些东西可能你并不理解,但没关系,你能找到所有各不相同的内在逻辑。只有看得更宽广,才能更深刻。”孟京辉表示,“这个特别重要,我们一定要打开自己。”

孟京辉。图片来源:阿那亚戏剧节

用孟京辉的说法,戏剧节期间他“到处乱跑”。作为艺术总监,他需要关照观众的反馈和受邀外国剧组的感受。作为创作者,他带去了两部完整的戏剧作品《枪,谎言和玫瑰》以及《夜色温柔》,也指导了《等待戈多》《钦差大臣》《厕所在这里》的剧本朗读活动。

其中,《夜色温柔》是首次演出,该剧改编自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恐惧》,讲述一个女性面对一场可能造成社会性死亡的勒索时的内心活动。《夜色温柔》也是孟京辉“茨威格三部曲”的终章。从在2013年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用琴声和光影隐喻一个女人的一生,到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中加入夸张的肢体表演,再到《夜色温柔》借用海边的风浪和黑白影像来将焦虑和恐惧具象化,对于孟京辉而言,三次改编茨威格的作品,不仅是他本人“三次和茨威格进行灵魂上的交流”,也是他舞台掌控能力的成长。

《夜色温柔》剧照。图片来源:阿那亚戏剧节

近年来,孟京辉不断解构式改编经典文学作品,尝试融入摇滚乐等元素,并用视频、vr等新技术继续延展戏剧体验。有些观众认为孟京辉大胆、走在前沿,另一些人则认为他的戏剧流于形式、难以理解。但对于孟京辉本人,这是丰富艺术表达的努力,“我自己的作品有好几个类型,一种类型是大众都能接受的、更商业化的;第二种是实验性的,它无关乎懂和不懂,无关乎对于社会生活的具象感知,它纯粹是我个人的美学逻辑;第三种是对于一种永恒的情感或情绪的表达,是在商业化和美学逻辑中间。虽然我可以,但我不愿意一辈子只做其中一种。”

《枪,谎言和玫瑰》剧照。图片来源:阿那亚戏剧节

1989年,从北京师范学院毕业后,孟京辉不愿重复当老师的生活,于是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攻读导演系硕士研究生。1990年,他执导首部话剧《送菜升降机》,正式成为话剧导演。

20世纪90年代,孟京辉的作品是戏剧舞台上“先锋”的代名词。他在那一段时间里导演的戏剧几乎都无关乎懂与不懂,而是属于“个人的美学逻辑”。后来主演过孟京辉戏剧作品的陈建斌在采访中回忆1991年初次看孟京辉话剧的感受,是“根本看不懂”。

而孟京辉将自己的话剧形容为“既先锋又不先锋”,他认为“先锋”是一种想要先行的姿态,“姿态特别重要,因为你想要向前必然首先需要‘想’。在戏剧里,总是存在集体美学上无意识的革新,先锋是站在想要革新的前列。当然,重要的是,时代给予你表达自己的空间,而你的表达又符合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