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赴台,岛内“上海热”持续升温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大陆演员胡歌来台,受到粉丝与媒体热情包围的场景,既说明“宝总”魅力无法挡,也向两岸民众展示了另一幅两岸关系的图景。

胡歌在交流中表示,尽管久未踏足台湾,但他依然觉得台湾亲切如家。他以幽默的方式提及“我的上海话有台湾口音”“我们不分彼此”,迅速拉近了两岸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在展现上海记忆和上海故事的大陆电视剧《繁花》中,胡歌通过其精彩演绎成为讲好上海故事的积极实践者,被台媒认为“进一步推动了‘上海热’在台湾的持续升温”。据台湾中时电子报17日报道,台湾myvideo平台14日起在全台独播《繁花》,首播即空降平台戏剧馆排行榜榜首。文章称,当剧中“宝总”(胡歌饰)穿上订制西服、梳起油头,点烟、拿酒杯加上一抹微笑,让台湾剧迷“不分男女全部沦陷”。6月13日,台北市文化局长蔡诗萍晒出与胡歌见面的照片并表示,虽然还没看电视剧《繁花》,但是原著小说却读得很细。他还化身粉丝,请胡歌在小说《繁花》上签名。

胡歌访台接受媒体采访

事实上,台湾20多年前就曾掀起“上海热”。2000年9月,台湾某知名商业杂志的封面用了一张上海的经典照片——隔黄浦江远眺陆家嘴大厦群。照片上面写着豪迈的五个大字作为标题——“前进大上海”。当期用大量篇幅报道上海发生的巨大变化。稍早以前,在上海做生意的台商陈彬写了一本书《我的上海经验》,描述他在上海做生意的种种经历以及上海与台湾生活习惯的异同。没想到这本书一夕火爆,当时有媒体称,台湾经香港转上海的班机上,几乎人手一本《我的上海经验》。从那时候开始,岛内就掀起了一股“上海热”,市面上出现大量与上海相关的书籍,教大家怎么在上海买房子、做生意、生活等,“前进上海”一时间成了岛内“显学”。岛内有分析称,当时陈水扁执政,民众简直对台湾失去信心,而大陆经济快速发展,上海尤其突出。因此,在台湾发展停滞不前而上海又一飞冲天的对比下,“上海热”可以说是岛内民众在不满现实、追求发展、集体焦虑的心理下出现的一股热潮。

台湾学术界也有关于“上海热”的讨论,它描绘了台湾人对上海文化、历史、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所持有的浓厚兴趣和情感认同。这种热情体现在台湾人阅读关于上海的书籍、观看描述上海的电影和电视剧、参与上海相关的文化活动,甚至前往上海体验当地生活或选择工作等多元化方式上。台北市长蒋万安去年8月在上海表示,台北和上海很像,对上海“我很有feel(感觉)”。有岛内民众表示,台北注重品味,上海讲究腔调,两座城市在生活风格、生活品味、城市节奏、人文风情等方面都有着相似的魅力。

台湾《中国时报》认为,胡歌来台的意义,绝不仅限于闪耀其个人明星光环,更重要的是撬动了看待两岸关系的视角,即民间交流的存在。只要民间能够持续保持交流的热度,两岸关系就能够以一种蓬勃生长的姿态,呈现在两岸民众的心领神会中。复旦大学台籍在读博士蔡孟轩17日撰文称,蒋万安曾在“双城论坛”上提到张爱玲对台湾人的影响力。张爱玲代表着上海独特的文化记忆和故事传承。当台湾游客前往上海时,“常德公寓”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打卡点。这里曾是张爱玲故居,如今转变为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旅游景点。这种对张爱玲的关注和热爱,正是“上海热”的一种生动体现。此外,台湾网红钟明轩日前分享了自己在上海旅游的体验,让更多台湾民众对上海产生兴趣和好奇。这也是“上海热”在台湾持续发酵的一种表现。(张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