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院庆72周年|演员展演有“胆”有“汗” 评委考核有“板”有“赞”

6月12日,北京38度高温预警。和气温一样火热的,是在曹禺剧场举行的“我们正青春——北京人艺青年演员优秀考核作品展演”。数百名忠实的粉丝,冒着酷热,来到北京人艺,见证人艺青年演员正在挥洒的青春。

展演的7部优秀作品片段,均来自北京人艺去年和今年演员班的优秀考核作品——《家》《晚安,妈妈》《喜剧的忧伤》《白鹿原》《我》《赵氏孤儿》《哈姆雷特》。

青春得流汗

这些作品,此前在北京人艺基本已有举全院之力而成的完整版,但经青年演员的演绎,多了青春的颜色。《白鹿原》中,孙骁潇一人分饰鹿三、鹿子霖、狗蛋和白孝文四角,被点评嘉宾王刚评价为“鲜明地展现了四个人物”。尽管表演片段不到20分钟,尽管剧场内开着空调,但表演片段结束时,他已大汗淋漓,谢幕之时不停地用衣袖擦拭着汗水——而年轻演员们也用汗水努力擦亮北京人艺“我们正青春”的光彩。

《晚安,妈妈》本是一出时长两个多小时的作品,为了此次展演,表演者韩清和黄薇在几天的时间内将其压缩成20多分钟的片段——也因此,被嘉宾龚丽君点评为“年轻导演和年轻演员的大胆之举”。尽管在开头部分张力略显不够,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在后半段还是出色完成——母女之间的惊人爆发力赢得了现场观众的掌声。同样以惊人的爆发力和感染力打动观众的,还有魏嘉诚和张晔子表演的《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魏嘉诚饰演的哈姆雷特,以满场飞奔的青春底色,将哈姆雷特的癫狂、激情恣肆挥洒,成为了点评嘉宾王刚眼中的“哈姆雷特”。

这些作品片段,此前都曾在考核中亮相。此番展演,“正青春”的北京人艺,见证着青年演员的成长。从多次看过他们演出的点评嘉宾口中,观众得知:无论是《家》里饰演鸣凤的陈红旭,抑或是《晚安,妈妈》里饰演杰茜的黄薇,还是《白鹿原》里饰演田小娥的张培,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而独白片段《我》中“我”的饰演者孙翌琳,为了演活大鼓艺人专门拜师学艺;魏嘉诚、张晔子版《哈姆雷特》,已孵化成小剧场剧目在人艺与观众见面,成为班主任、点评嘉宾之一岳红心中的骄傲——年轻演员用自身的努力书写着北京人艺的“我们正青春”。

嘉宾不客气

尽管此次展演面对数百在场观众,并进行线上直播,但在肯定之余,嘉宾们的点评并不客气。《喜剧的忧伤》虽然赢得满堂彩,但岳红却直接指出,“有些过于小品化,舞台作品还是要靠表演”;独白片段《我》中,“我”的饰演者孙翌琳台词沉稳、情绪拿捏适当,吴刚一句“说的比唱的好”,既幽默风趣,又委婉点出演员的不足。此外,像龚丽君、唐烨等点出鸣凤饰演者陈红旭气息不够稳、《喜剧的忧伤》饰演者陆璐和杨明鑫说方言时吐词不够清晰等,同样充满着青春的锐气和锋芒。

走过72年的北京人艺,如今已经拥有了5个剧场——每天有3到4部剧作在同时上演。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作品得以同观众见面,也意味着年轻演员有更多挑大梁和证明自己的机会。尽管院长冯远征寄语说“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我们正青春”的人艺着实让嘉宾们发出“青春真好”的羡慕。

文/北京青年报实习生 朱珠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畅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