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贾樟柯|戛纳电影节《风流一代》评分领跑,钦佩妻子赵涛是优秀演员

第7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正在法国如火如荼地举行中,入围主竞赛单元的贾樟柯新作《风流一代》备受关注,并在当地举行了全球首映礼。 

《风流一代》是贾樟柯继2002年《任逍遥》、2008年《二十四城记》、2013年《天注定》、2015年《山河故人》、2018年《江湖儿女》之后,第六部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作品。

这部有贾樟柯御用女主赵涛主演的《风流一代》讲述了21世纪前二十一年,一位中国女性沉默着经历了喧嚣的生活,一程横跨二十余载的风雨人间。

赵涛饰演的巧巧与恋人斌哥(李竺斌 饰)在漫长的时空之旅中,上演分分合合的爱情经历。从2001年至2023年,影片拍摄周期也横跨22年,真实记录贾樟柯视角里本世纪二十年来的中国社会变迁。

首映礼结束后,影片获得了观众和媒体的好评,目前该片《银幕》场刊评分为2.4分,和《善良的种类》《艾米莉亚》一起领跑。

《风流一代》不仅被称为自新世纪起始贯穿中国的“奥德赛”,还有影评人评价道:“贾樟柯这次大胆的实验竟然如此成功,以至于看完《风流一代》后,人们会有一种奇妙的印象,仿佛这是他一直在积累的最终作品,所有那些备受赞誉的前作只是为这部电影积累的原材料而已。”

晨报记者连线采访了贾樟柯,请他来讲述《风流一代》到底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贾樟柯:人类普遍经历的一种灾难,外在的一种巨变,它总是结束一个阶段的艺术,开始一个阶段的艺术。所以在这样一个客观的条件下,因为你有了大把的时间,你可以去处理回顾过去的影像,在这样一个时代的转折关头去回望过去。就是这个时间点应该做的事情,它不是我们的选择,是被安排的,你说我早不剪晚不剪,确实之前都没动过脑子说要把那些素材剪出来,做件事情其实就是顺天意,我觉得某种程度上有点像“天成”。 

贾樟柯:对于每一部具体的电影,它是一个具体的电影,也是一个个体,就是你怎么去描述这件事情。比如说是失恋,如果我们讲故事说这是一个关于失恋的电影,它是一个在没有电话的年代的失恋故事,还是一个在互联网时代的失恋故事,或者在一个人工智能年代的失恋故事,这个故事你一听一样是失恋,但是背后的年代,我们生活的感觉和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一开始就确定了应该在一个清晰的故事线之上,来负载起丰富的时代信息和人物的感受。好像一条河流一样,河流比较复杂有转弯起伏,当然河流就是一个自然的人的生活流动,只有河流的稳定性,才能够负载起河流上面它的波光粼粼,它的一闪而过的那些感受,就是这样的一个叙事原则。

但同时在剧作的时候我也有想过,要不要用一种时空交错的方法,或者说用一种回望闪回的,每种方法都有它的叙事优点,比如说是回望闪回的方法,可能情感效率会很高,观众马上会被感染,但是我最后还是决定用一个纯线性的叙事方法,因为我觉得整个20多年的拍摄,它就是一个纯线性的拍摄素材,已经形成了纯线性的线索里的变化节奏。所以这个电影讲了很久,一直到今年年初还在剪。

贾樟柯:70年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记得是在我七八岁,也就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的时候“风流一代”这个词突然流行起来的,他特指那一代青年人。所谓“风流一代”是指在改革开放初期要坚定地迈向现代化,坚定地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它相应的是一种不稳定性,我们要从体制出来,我们要打破传统,所以它是一个这样的概念。

大家如果留意的话,现在还有一本青年杂志就叫《风流一代》,我们小时候就有这本杂志了。所以这跟电影中的这些人物的成长时间是一致的,当然我们英文名是《caught by the tides》,其实是没有办法准确地翻译的,风流的一个概念,我自己的英文名跟中文名也差异性很大,要找到英语里面更能代表电影主题的东西很难,跨文化很难理解风流。

我觉得它就是指这么一代年轻人在一个社会变革刚刚开始,在一个摸索阶段它呈现出来的一种野蛮生长的生命力和活力。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化,人年龄的改变,这一代人也经历了很多代价,付出了很多代价跟挫折,我觉得它就是讲中国社会在充满能量激情的年代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它内在的科技变化,包括机器人这种科技变化带来的影响。当我们去回顾自己生活的时候,我描写的就是这么一个抛物线曲线。

贾樟柯: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我很钦佩的演员,我觉得任何一个导演面对自己作品的时候,都希望一个能够很好地展现自己作品的演员,我觉得她这么多年来的表演才华和能力,让我们整个团队特别想跟她一直合作。

另外一方面,确实前20多年,从2001年开始也没别的人拍,她就这么一直拍下来了。

我觉得在创作上首先要对作品负责,其次就是要寻找到你觉得真的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真的有表演能力的人,赵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