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因何热门?启用三个半月的上博东馆迎来第100万名观众

5月16日下午,上海博物馆东馆迎来第100万名观众。“太幸运了!”接过馆方送上的签名版“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图录,来自黑龙江的80后李先生连连说“没想到”。他来上海进修学习一个月,上博东馆是其抵沪后参观的第一家博物馆,正是奔着“三星堆”而来。

上博东馆2月2日启用,仅用三个半月即突破百万客流,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不禁让人思考:博物馆因何热门?

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逛博物馆

“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上博馆长褚晓波说,上博东馆试开放以来,观众的参观热度一直很高。考虑到第一阶段开放空间有限,最初设定的每个参观日接待量上限是8000人次,但是开门迎客第一天,短短几分钟,预约名额便被一抢而光。根据观众需求,馆方一再调整限流上限,提升到一天1万再到一天1.2万人次。周末和节假日,另增设夜场。

观众络绎不绝,每个开放日都约满,这样的火爆场景是博物馆人最愿意看到的,让褚晓波深受感动。“作为一个新开放的文化设施,东馆吸引了大家的高度关注,都想看看新馆是什么样子。”在他看来,更关键的是高品质的内容和服务。青铜馆、雕塑馆两个常设展和古蜀文明展特展都很受欢迎。特别是古蜀文明展,创下了多项新纪录。特展参观人次突破100万,这是上博有史以来第一次。观众的构成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上海以外的观众占比超过60%,其中,国外观众接近10%。另一个显著变化是观众呈现年轻化,超过50%以上的参观者年龄在35岁以下。“说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逛博物馆,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反映了上博东馆有效地发挥了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作用。”

“东馆通过三个多月试开放,收到了观众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我们在下一阶段的开放和服务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我们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褚晓波透露,为了更好地迎接第二阶段的开放,自5月21日起至6月底,东馆将暂停对外开放。重新开馆后,上博东馆的开放空间将进一步扩大到80%左右,届时每日观众预约额度可以提高到2万人次,待11月份全面开放后,预计东馆每天可接待观众量将达到3万人次,到时预约难等问题将得到缓解。而根据现在的人流量预测,今年东馆接待观众预计将超过500万人次。未来,上博三馆开放格局形成后,预计接待观众总量接近1000万人次,这在全球博物馆中都是屈指可数。

特色教育活动培育生活新风尚

除了收藏、见证历史,博物馆还能产生什么样的社会价值?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重点强调文博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沪上博物馆利用场馆资源和空间,开展一系列特色品牌教育活动,积极培育人民生活新风尚。

比如,5月18日上博将配合古蜀文明特展,在人民广场馆观众活动中心,面向7—14岁亲子家庭推出两场“面见三星堆”手工工作坊。上午场以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型青铜面具作为主体形象,邀家长和孩子使用掐丝工艺,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青铜大面具流畅的轮廓线条及其棱角分明的五官,了解古蜀人的雕塑艺术以及他们对自然万物与人神世界的理解与思考,并运用青绿色的彩砂塑造出青铜器所呈现的多层次色彩。下午场将以古蜀文明标志性的金面具辫发青铜人头像作为原型,通过观察头像的面部特征、冠式、发式,了解古蜀人层次分明的等级观念,感受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非凡的艺术魅力,同时使用贴金工艺及油彩绘制,着重呈现青铜人头像上黄金面罩威严尊贵的气势。

文商体旅融合发展是当前的新趋势、新业态,也是沪上博物馆近年来持续探索、不断实践的破圈发展路径。今年,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在以往的教育活动内容基础上提出“city+”,打造博物馆生活新模式,增进公众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昨天起,该馆在开放式庭院推出第三届广场咖啡嘉年华,带来博物馆里的文商体旅融合跨界新玩法。现场有文创、手作、文艺表演以及限定款印章,集章的动线将嘉年华与博物馆的展览相互串联。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该馆还将带领观众阅读跑马总会大楼这幢1934年起便矗立于南京西路的标志性建筑;邀请特殊儿童及家庭走进特展“近代爱国实业家展”,体验ar沉浸式的亲子剧本游,探索文物背后的故事。此外,南洋中学、上师大的学子们将在基本陈列4楼展厅带来沉浸式话剧展演《故事里的中国》,以红色故事为串联索引呈现新中国成立前的激荡岁月。

  作者:李婷

文:李婷图:叶辰亮、馆方编辑:许旸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